修道30载谈谈我对修道的理解(大师13岁时写的修道教言)

修道30载谈谈我对修道的理解(大师13岁时写的修道教言)(1)

修道30载谈谈我对修道的理解(大师13岁时写的修道教言)(2)

第六世贡唐仓活佛

这是第六世贡唐大师13岁时写的《修道教言》,虽然只有八句话,但却包括了佛教的所有内涵,确实了不起。

修道教言

依止良师是为功德基,厌恶眼前虚荣佛法心,

放弃现实利乐出世道,自他换位是大乘根本。

受持十戒天界如意树,六度四摄之行至凡圣,

生起圆满二道花绽放,双运四身成就果实丰。

第一句话,“依止良师是为功德基”,讲的是,菩提道上,任何学佛的功德都来自上师,所以第一句讲的是依止上师法。

依止的上师应该是很好的具德,即具备条件的上师。上师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简单来说,一个是德,德行,不欺骗群众,不爱钱、不卖法,这是德行方面的;

第二个是懂得佛法,要有传承,这是上师要具备的基础条件。上师必须要懂得佛法,不懂佛法,自己都没有办法走路,怎么能指引别人走上解脱道呢?现在用这两个条件来衡量,很少有达到这两个条件的上师,一个是德行、一个是知识,佛法知识。

“依止良师是为功德基”,万有功德的基础,要依靠上师才能产生,自己自学或者胡思乱想,都得不到正法。正法是有传承的,从释迦牟尼到现在,必须一脉相承。汉地过去有个心中心,我看到他们只有三个传承人——2500年来,只有三个人传,这是正法吗?

第二句:“厌恶眼前虚荣佛法心”,佛法的心,就是佛法的精华、佛法的根本。试想:贪恋世间虚荣的人能学到佛法吗?不可能学到。只有看透世间的名利是祸水,把名利就像粪土那样抛得下,才能学佛,真正学佛是这样的。

虚荣,钱啊、名啊、社会地位啊,这些都是虚荣,世上的虚荣害了很多人。在虚荣当中,想不到解脱,想不到学佛,即使学佛,也像鸟、鹰的翅膀上拴了一块石头一样——虚荣就像飞鸟翅膀上的石头一样,飞不起来。

所以,“厌恶眼前虚荣佛法心”,就是要真正学习佛法,就要解脱。解脱什么呢?解脱虚荣,就是世间八法——苦、乐、得、失、胜、败、称、毁。称、毁,世界上大家都表扬你,说你好,就是荣誉;毁就是大家说你不好。胜、败,大家都想要胜,不愿意败。得、失,大家都喜欢得,不愿意失去。苦、乐,大家都喜欢乐,不愿意受苦。这些就是世间八法,世间八法就是虚荣。

宗喀巴大师的传记上说,宗喀巴在小时候,十几岁的时候,就不愿意穿好的衣服、吃好的食物、不喜欢大家的夸奖,不喜欢这样的做法。学佛的人不能贪恋世间的财富、名誉,那样不能真正学到佛。

“放弃现实利乐出世道”,放弃现实利乐,即眼前的幸福,如财产啊、得到的名誉呀等等。能够放弃眼前的幸福才是出世道,是解脱道,要认清楚这个。

真正学佛的人,不喜欢利乐:名誉、地位,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食物……这些都不是学佛的人做的。真正学佛的人是怎么做的?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世间的荣华富贵都是低级趣味,不能叫世间荣华富贵来约束自己,这是出世道。

“自他换位是大乘根本”,自他换位,就是考虑问题的时候先考虑他人的利益、他人的幸福,把自己和他人换位来考虑问题。我们世界上的人往往是先考虑自己,自己的心里装的是自己,没有众生,这样的人成不了大乘人。

我以前写过一首诗,“自己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像”,就经常想要自己好、想自己的名、自己的利,这样的人都不能做大事。不要说做佛、菩萨,就是一个聪明的国王,也得首先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幸福了,你的江山才会稳。佛菩萨常想的是别人,没有说想自己解脱呀、自己成佛呀……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

自他换位是大乘。《入行论》中有一句话:“佛陀专门想别人,世人专门想自己”。世人想的是自己的家啊、自己的名利地位呀,这些想得多,而佛陀菩萨想的是众生的安乐。

《入行论》里说:一念想到众生,这比供养佛陀更重要。就是一刹那之间想到别人、想到众生,这个心比供养佛陀、菩萨还重要。“自他换位是大乘根本”,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

“受持十戒天界如意树”,我们学佛的人,皈依有皈依戒,受戒有八正戒,僧人出家人有沙弥戒、比丘戒。沙弥有十戒,比丘是254戒,比丘尼是364戒,小乘教的比丘戒是222种,我们在家的有居士戒,男居士戒、女居士戒,还有一个正学女戒,是女性出家人(正学女)受戒前的一个预备戒。

不管是僧戒还是在家的居士戒,下部的主要戒律,共通的基础是十善戒,十善戒是最根本的戒律。受菩萨戒以后有菩萨戒,灌顶以后有密宗戒律,五佛19戒和共通密戒14种,各个续部还有不同的戒律,时轮、胜乐都有不同的戒律。

守戒是成功之源,一定要守戒。传法上师最好是比丘,但也不一定必须是比丘,象玛尔巴大师、米拉日巴、萨迦五祖中有三个都是居士身,还有阿底峡的弟子仲顿巴也是在家居士。

但作为在家传法师有个条件:除了受戒的仪式、除了不穿僧服以外,其他的僧人的戒律一概受持。我们藏传佛教里面违背律法的事情很多,比如还俗了还穿袈裟,这个是违背律部戒律的。还俗可以,修密、修法都可以,但绝对不能再穿僧衣、佛衣。当前许多骗子都不遵守这一条。

从皈依戒上说,皈依了佛,连做佛衣的原料——黄布都要敬重、尊重,黄布是佛衣,是佛衣的料子。很多僧人也不懂这个规矩,很多人都不懂这些东西,只有格鲁派的几大寺院才懂得这个规矩。

因此,受持十戒、誓言戒律,是为天界的如意树。如意树,就是想啥成啥。受戒是下一世转人身的基本条件,如果不守戒律,不但修法没有成就,下一世转个人身都不可能。所以说“受持十戒天界如意树”。

“六度四摄之行至凡圣”,六度四摄就像如意树上的枝、叶一样。六度是大乘显宗、密宗的总结: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四摄:第一个布施,施舍众生所需要的东西,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众生的东西,应该拿出去供众生所需;第二个是爱语,就是说话要文明,不能大声大气、粗野骂人,这些都是不容许的;第三个是同事,自己和大家打成一片,没有特殊的地方,这样才能度化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这个是第三条;第四条利众,一切为利众着想。六度四摄是整个修心的根本,大乘佛教的总结,大乘佛教总起来就是六度四摄,这是道。

“生起圆满二道花绽放”,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是密法的两种速证成就的方法。密法是速道、捷道、可以度化大恶人之道。我们藏传佛教除了修六度四摄以外,还要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圆满次第如修得好,这一生就可以成就。

“双运四身成就果实丰”,双运,指密法成佛的七支双运,即七个条件。四身,一般的显宗般若乘里说,成就佛的四身——法身、智身、报身、化身四身,就可以成就佛国。

这八句话,整个概括了显宗菩提道和密宗菩提道。

我们学佛要掌握总的精神,目标是成佛,成就双运四身。学佛离不开这个大纲,菩提道次、密宗道次,就是学佛的大纲。这八句话总结了佛教显密乘的精要、精华。

修道30载谈谈我对修道的理解(大师13岁时写的修道教言)(3)

可能错过的精彩: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修道30载谈谈我对修道的理解(大师13岁时写的修道教言)(4)

相遇,是一种缘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