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区有怎么样的发展(北京市平谷区的发展变化)

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就在平谷境内繁衍生息,发现有上宅文化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始建平谷县1958年3月,通县专署撤销,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同年10月20日,平谷县划归北京市2002年4月,平谷县撤县建区2019年,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北京平谷区有怎么样的发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平谷区有怎么样的发展(北京市平谷区的发展变化)

北京平谷区有怎么样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就在平谷境内繁衍生息,发现有上宅文化。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始建平谷县。1958年3月,通县专署撤销,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同年10月20日,平谷县划归北京市。2002年4月,平谷县撤县建区。2019年,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

平谷县是北京市的郊区县之一,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境域东西长35.5公里,南北宽30.5公里,面积1075平方公里。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因其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故得名平谷。

1990年,全县人口38.35万,辖6镇、15乡、285村、16个居委会。平谷地貌由北东南山地和中部、西南部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山区、半山区约占七分之四,其中有17座山峰超过千米;平原占七分之三,是主要粮菜区。

平谷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的矿物有:金、银、铜、铝、锌、钨、钼、锰、铁、富钾火山岩、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矿床、矿点、矿化点79处,其中黄金矿线由东到西长达60公里,是北京市黄金主要产地。

平谷县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县境内有河流20多条,属海河流域蓟运河水系,为北京五大水系之一,自东、北流向西南,泃河是境内最大河流。境域植被丰厚,林木覆盖率为36%。

有丫髻山、四座楼、海子水库三个国有林场,林地面积2.84万亩。经多年封山育林,从西北至东南形成大面积防护林带。全县有野生植物资源500余种。有一级古树23棵,二级古树37棵,包括银杏、国槐、油松、侧柏等。

山林中有野生动物金钱豹、梅花鹿、獾、狐狸、狼、山鸡、青羊、狍子、苍鹭、大白鹭、山斑鸠、雨燕、翠鸟、野鸡、云雀、野鸭等近百种。平谷县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

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为“上宅文化”。夏商时期平谷属古燕国。西汉时,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始建平谷县,属渔阳郡。西晋初省平谷县,地属燕国潞县。

隋时,平谷地区属无终县。金时,平谷县隶蓟州渔阳郡。明时,平谷先属北平府蓟州,后改属顺天府蓟州。清初仍明制。乾隆时,由蓟州属县改为直属顺天府。民国时,顺天府改京兆特别市,平谷为京兆属县之一。

1928年废京兆,县改隶河北省冀东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平谷县先属河北省通县专署,1958年,通县专区撤销,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同年10月,划入北京市。

平谷县有人类以来,10万年之久,建平谷县两千年之长。期间,县有撤并,域有多变,但县名一直延续至今。历代留下大量文物,成为悠久历史的见证。

平谷县是北京地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7000年前已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然而,漫长的封建社会,严重束缚生产力,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水利设施从无到有。新中国成立后,平谷县进行了大规模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装备农业机械和水利,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区域化、基地化、商品化的进程加快。

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04亿元。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7座,干支二级水渠176条,灌渠总长435.6公里,机井2573眼,形成了蓄、引、提、泄相配套的农田水利网。由于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应用新技术,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1978年,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发展,平谷县成为首都副食品、果品基地之一。解放前,平谷县没有现代工业,只有手工业,工业产值只有92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开始发展,相继建成一批国营和集体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服装、毛针织、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等迅猛发展。

1990年,县、乡、村和个体工业企业发展到1703家,职工5.72万人,固定资产原值5.27亿元,工业总产值13.31亿元。商业有较快发展,集市贸易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平谷县旧县城面积很小,明清时仅为0.27平方公里,1949年约为1平方公里,人口为4350人。1990年县城发展到近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17万人。平谷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了金海湖、飞龙谷、京东大峡谷等旅游区,恢复了丫髻山碧霞元君祠庙会。

旧中国,全县文化事业十分落后。1949年,全县没有一所中学,仅有197所小学,371名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90年,全县有大专1所,师范、卫生学校各1所,职业学校2所,中学29所,小学265所,在校生6.5万人,教职工5400多人。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县城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新华书店、青少年科技中心、儿童乐园、工人俱乐部。1949年前,平谷县只有一些私人诊所,1951年,始有第一家县医院。

到1990年,全县已有乡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68家,病床771张,医护人员1724名,农村医疗点430个,乡村医生503人。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

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体育设施逐步完善,建有综合性体育场馆,全县有体育活动场地215个,总面积8.87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就在平谷境内繁衍生息,发现有上宅文化。

夏商周三代,地属冀州或幽州。

春秋战国时,平谷地区属燕国之地。战国后期,燕国置上谷郡、渔阳郡等5郡,平谷地区属渔阳郡地。

秦统一六国,天下分为36郡,平谷地区依然属于渔阳郡地。

西汉时,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春,始建平谷县。

东汉,仍设渔阳郡。平谷为渔阳郡所辖九县之一。三国魏时,仍置平谷县。

晋朝初年,省平谷县,地属燕国潞县,潞县为今通州。北魏初,平谷属渔阳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平谷县,并入潞县。

北魏初年,平谷并入潞县。

隋时,平谷地区隶属无终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徙置玄州,大业初改为郡。无终县,州郡治,大业末改名渔阳。”

唐,废平谷为大王镇,入渔阳县。

辽时,平谷地区仍为大王镇。

明初因元旧制,平谷县仍为蓟州属县。

清初,平谷县仍为顺天府蓟州属县。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分平谷等县属通永道。雍正四年(1726年),以通永道专司河务,平谷改属霸昌道。乾隆八年(1743年),以平谷县直隶顺天府。

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领县二十,平谷县为其一。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裁京兆特别区,划归河北,平谷县改隶河北省冀东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9月,河北省设蓟密行政督察专员区,下辖平谷。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建密(云)平(谷)蓟(县)联合县,7月打下平谷县城,建立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斗争,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建立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隶属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东办事处,7月改属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第十三专属(简称第十三专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1月,蓟平密联合县一分为二,南部建立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北部建立平(谷)密(云)兴(隆)联合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1月,平密兴联合县改为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均属第十三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7月,平三密联合县划分为两个联合县,北部建立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南部将蓟县盘山地区划入,建立平(谷)三(河)蓟(县)联合县,通称老平三蓟联合县,隶属于冀热边行署第一专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4年)7月,平三蓟联合县一分为三,西部建立三(河)通(县)顺(义)联合县,西南部建立三(河)通(县)香(河)联合县,东部仍为平三蓟联合县,通称新平三蓟联合县,隶属关系未变。

民国三十五年(1945年)1月,冀热辽行署建立,平三蓟联合县隶属冀热辽行署第十四专署。11月,平三蓟联合县隶属于冀东行署第十四专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3月,撤销联合县建置,恢复单一的平谷县,隶属关系未变。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原第十四、十五专区的部分地区合并为通县专区,平谷县隶属于河北省通县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平谷县仍隶属河北省通县专署。

1958年3月,通县专署撤销,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同年10月20日,平谷县划归北京市。

2002年4月,平谷县撤县建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