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气球爆爆款(网红气球别掉以)

网红气球爆爆款(网红气球别掉以)(1)

2017年12月24日晚,在泉城路等繁华路段,随处可见手持“网红气球”的商贩。 记者黄中明 摄

近日,一款会发光的气球风靡济南,夜色中远远看去,像是一串彩灯飘浮在空中,很是浪漫。这些“网红气球”安全吗?记者进行了调查和实验。

调查 充氦气或氢气看不出,成本差十多倍

连日来,在芙蓉街、宽厚里街口,有不少流动商贩在售卖网红气球。记者注意到,这些气球上没有生产厂家的名字和地址,也没有任何商标,看起来像一个透明泡泡,充气后球径在20厘米左右,气球内装有一片羽毛。气球外缠绕着一条细细的彩灯带,彩灯带顺着牵引绳往下,末尾连着一个小电池盒,内有电池。

“这种带彩灯的35元一个,还有便宜的10元一个,如果诚心要都可以更优惠。”一名商贩向记者推销起网红气球。“听说这个气球很危险,会不会爆炸?”面对记者的担忧,该商贩表示,“贵的这种充的是氦气,很安全。”不远处的另一商贩则告诉记者,他的气球充的是空气,不会爆炸。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这种网红气球也叫“波波球”,在网上销售异常火爆,很多店铺都已经售出上万件。价格非常便宜,普通款包括波波球、LED灯带、3节电池在内,便宜的也就3-5元左右。一位商家告诉记者,全国各地都有人从他这里进货,然后自行组装、充气。“利润还是可观的。”商家说。

按照国家规定,气球应该充氦气等惰性气体。相比而言,氦气球比较安全。然而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商贩更愿意卖便宜的氢气球。因为一罐13升的氦气要72元,可以充15-17个气球,平均每个气球大约要花费5元。如果用氢气灌装,平均每个气球的成本只要几毛钱。而两种气体充入气球后,从外观上看效果是一样的。

济南这些街头遍处可见的网红气球,到底是氢气还是氦气,或者是混合气体,大家不得而知。

实验 遇明火爆炸,发出刺鼻气味

日前,南京就有4人被网红气球炸伤,其中2人烧伤较重。据伤者回忆,当时一人点了香烟,碰到气球,气球发生爆炸。那么,这款“网红气球”到底有多危险?记者从市场上买了多个号称是充了氦气的网红气球来到平阴公安消防大队玫城中队进行了实验。

有人会将“网红气球”放进汽车后备厢内携带出行,在这种封闭空间内,气球如果爆炸威力如何?消防人员找来一个空纸箱,模拟一封闭空间,并将两只气球放入纸箱,然后快速将燃烧着的纸片放进去合上盖子。几秒钟后,纸箱内接连发出两声响,不仅纸箱有明显的晃动,火焰还顶起盖子蹿了出来,同时伴有刺鼻气味。消防人员说,如果纸箱的密闭性足够好,两只网红气球爆炸产生的冲击力足以将纸箱掀翻。

消防人员拿出一个网红气球固定在手中,同时将打火机逐渐靠近网红气球表面。火焰接触到气球时,气球呼地一下被点燃,一团黄色火焰从气球下方冲出,直扑消防员人员面部。同时伴随着“嘭”的爆炸声,十几秒时间内,火焰将气球烧得只剩残渣,发出刺鼻气味。记者看到,消防战士所戴的手套和衣服处留下了被烧焦的塑料皮。

由此可以看出,明火能点燃网红气球,在密闭空间中还可能引爆气球。(特别提醒:以上实验过程为消防人员操作,个人请勿模仿或自行实验)

提醒 成分不明难鉴别,购买要谨慎

平阴公安消防大队教导员王建良告诉记者,市场上卖的网红气球充装的是空气、氢气、氦气等气体,燃烧后气球漏气一般就是氦气等惰性气体冲装的,发生爆炸的一般是充装了氢气的。“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遇到明火会瞬间爆炸,人拿在手上很容易对人体造成灼伤,除了被引燃,静电、太阳暴晒、受外力挤压或严重摩擦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比如在冬季,衣服、氢气球都很容易受摩擦产生静电,进而造成氢气爆炸燃烧。”

平阴公安消防大队提醒,虽然氦气球不会形成火团,但是和氢气球一样,表面那层塑料熔化后才是最危险的,它会继续燃烧,并且黏着在皮肤上。现在市面上这类网红气球所充的气体比较难鉴别。因此,市民朋友在购买该类气球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购买。玩气球时,尽量远离火源和尖锐物品,以防出现燃烧、爆炸等危险情况。

链接 带“网红气球”易被拒载

既然网红气球存在危险,那么可以携带它上公交车吗?据报道,济南公交三公司三队的321路公交车驾驶员遇到一位拿着“网红气球”的乘客。驾驶员坚持向乘客说明,发光气球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为了行车安全,乘客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一开始乘客有些不情愿,经过驾驶员的劝说,最终,她把气球扔进了站牌处的垃圾箱。

记者了解到,出于安全考虑,目前,铁路部门也禁止这类网红气球“上车”.

手记 “网红气球”管理缺位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7月,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该办法对施放气球实行了管制,并由地方气象部门监督实施,但这主要是针对大型广告气球及营销活动;对于近期悄然走红的网红气球却没有明确的监管措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