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

无论我们垂钓什么鱼,首先要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基本规律,这样在施钓时才能有针对性。因为每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规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钓鱼人要懂得鱼的生理特征、觅食特点、食性和生活习性。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1)

一、鱼的生理特征

1、视觉

鱼的眼镜是圆形的水晶体,在水下能看10-20米的距离,生活在水中、上层的鱼,比生活在底层的鱼视力要稍微好些。虽然在水中生活,但能通过光线的折射能看到近岸的物体。鱼的视觉有限,所以我们在垂钓时,饵料尽量选用红、黄、粉、白四种比较显眼的颜色,容易被鱼发现。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2)

2、听觉

鱼是由内耳和身体两侧的侧线来感知声音的,它不仅能分辨不同频率或振幅的声音,能准确判断声音的来源方位,而且它们对1000-2000赫兹内的低频声音十分灵敏。所以,我们在垂钓时尽量不要在岸上来回走动,大声喧哗,更不要选择在那些机械作业附近和马路边垂钓,最好肃静的地方。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3)

3、嗅觉

鱼也是有鼻孔,它的作用不是用来呼吸,而是闻味也就是它的嗅觉器官。鱼的嗅觉器官最灵敏,其灵敏度为人的500倍。它寻找食物主要靠嗅觉,然后再靠视觉接近食物。比如把酸臭的钓饵投到水的中、上层,很快就会把鲢鳙聚来。鱼的呼吸是靠头部两侧的鳃,在水中游动借助鳃片、小鳃片和鳃丝完全张开来吸取水中的氧气。鱼的心脏只有一房一室,鱼属体温不恒定的脊椎动物。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4)

二、鱼的摄食特征

鱼在吞食饵料时,有的靠咽齿磨烂食物,但是多数不长牙齿的鱼,它们不同于兽类是用牙齿咬碎在吞咽,也不同于鸟类用嘴啄。它是靠展开鳃盖,随后张开嘴,依靠肌肉的收缩使水急速流入口腔,食物也被吸入嘴里。此时鱼的形体是头朝下、尾朝上,身体处于水平状态,当它感到钩在嘴里不好受就会立即向上抬头,吐出饵料,这时我们的浮漂就会呈现出倾斜或上升的情况,也是提竿的最佳时机。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5)

三、鱼的食性

鱼的品种不同,食性也不同。但不管它吃荤也好食素也罢,关键是在喜欢的气味上有区别。鲫鱼喜香甜,鲤鱼喜香醇,鲢鳙喜酸臭,鲶鱼喜腥。垂钓时钓什么鱼用什么气味的饵,投其所好才有回报。但受气温、气象和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鱼的食性也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垂钓时要以变应变,只有对上鱼的口味,就会有鱼上钩。此外,我们还必须知道鱼对食物也有挑剔之处,就是它不吃有棱角有尖刺的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吃带辣味、苦味和怪味的食物,也不吃同一种食里有多味的食物。据此,我们在配置和使用鱼饵时,要摒弃鱼不爱吃的,选它爱吃的,这样鱼吃钩勤,人获鱼多。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6)

四、鱼的习性

鱼的习性就是趋氧、趋温、喜风、喜草、喜弱光,

1、趋氧

它们在同一水域而在不同的泳层生存,有一定的活动规律。氧气是人类和世间一切动物生存的首要条件,鱼也同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氧。水中的溶氧量与光照的强度,气压和气温的高低,水生植物的多少,水的深浅、肥瘦、动静以及水面大小等都有直接关系。钓鱼人必须懂得水中溶氧量状况,哪里氧气充足,鱼就在哪里活动觅食,所以,寻找氧气多的水域下钩才会钓有所获。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7)

2、趋温

鱼不仅趋氧也趋温,因为温度与鱼的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和觅食都有密切关系。大多数淡水鱼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当水温升到30℃以上或降至—5℃以下,鱼基本不进食,或卧底不动,或处于半休眠状态。同氧气一样,水温也受气温、气象、季节和实践等因素影响,气温高水温必高,天下鱼水温必将。因此,垂钓时要注意观察外界因素对水温的影响,精良找水温适宜的水域下钩。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8)

3、喜风

鱼喜风原因在于:刮风使水面掀起波浪,使水体产生对流,扩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此时鱼感到舒服,显得十分活跃,当然愿意进食。此外,风可以把水中的微生物、藻类植物及浮在水面的昆虫草籽等吹到下风口,鱼则会争前恐后到此觅食。夏天刮北风还能降低水温,对调节鱼的生理机能大有好处。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9)

4、

喜草鱼喜草原因在于:水中的水生植物是鱼类的“食堂”、“产床”、“屏障”、“避风港”和“庇护所”。鱼与草有不解之缘,有草必有鱼,草窝就是鱼窝。因此,暮春钓草戳茬、夏秋戳拱、戳孔以及钓草角、草旁鱼草的衔接处,都会有喜人的鱼获。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10)

5、喜弱光

大多数鱼都喜弱光不喜强光,鱼不愿在阳光直射的水域栖息和觅食。比如盛夏时节,鱼大都在光线不足的早晚出来活动,白天则潜入浑水区,但有阴凉的地方鱼也乐意光顾,如是阴雨天鱼会全天活动四处觅食。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11)

鱼虽在水中生活,但它们的泳层不同,其原因是不同的鱼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生活在底层的鲫鱼、鲤鱼和鲶鱼,耐缺氧能力最强,而生活在中、上层水域的鲢、鳙和草鱼,耐缺氧能力最差,所以适合它们生存。

各种鱼的活动水层(你应该了解鱼的习性)(12)

最后总结:鱼类活动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夏季鱼觅食和活动规律是:半夜零点至天亮前,是鱼的休息时间,基本不活动。天亮至上午9时,鱼由深水区转至浅水处觅食。上午9时候至午后16时,鱼类又回到深水区纳凉。这段时间它一般不会主动找食吃,但送到嘴边的食它也吃。午后16时后,鱼又从深水区游到近岸觅食,也是吃晚餐。之后大多数与吃饱后陆续返回浑水区休息,少数还继续留在近岸索食,一直持续到上半夜。还有些鱼在活动中有不同于其它鱼的自身特点,比如鲤鱼的洄游路线通常都固定不变,喜逆流而上。鲶鱼则白天在洞穴栖息,晚间出来觅食。了解鱼的摄食活动规律,就会明确什么时间在什么水域钓什么鱼,大大减少了盲目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