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哪些疾病可以不用担心(体检报告出现这些)

张先生查出前列腺炎,连续治疗了四个多月没有没有好转,不仅没治好,还把自己之前攒的钱花完了,没办法只能和家里人借钱。他借钱的同时心里负担也很重要,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后来张先生的姐姐知道这件事,觉得弟弟可能是被骗了,一个小小的炎症怎么会花了八万多还没治好。

再看张先生的治疗收费单,她发现有的项目收费非常高,一次就两千多,而连续治疗了四个多月,加起来治疗那么多次,为何还没有治好?她怀疑弟弟这是被过度治疗了。

遇到前列腺问题,要小心2个坑

第一个坑就是过度诊断

因为炎症会影响排尿,又距离生殖器官比较近,所以会担心影响性能力,有的医生没有说清楚,让患者误以为自己的病情很严重,迫切希望得到治疗。另外,也和医生的专业水平有关,没有进行相关检查就开药、开检查单。

体检查出哪些疾病可以不用担心(体检报告出现这些)(1)

第二个坑就是过度治疗

治疗能够缓解病情,但是用药过多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例如损伤尿道,令前列腺组织纤维化,经常服用抗生素甚至会耐药,为以后的治疗埋下隐患。在反复治疗和复发中患者会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觉得自己治不好,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夫妻感情。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生病了”

你会认为脸上的皱纹是生病吗?

相信大家都不会这样想,老了以后身体会退化,进而出现很多问题,太阳在落山的时候,人体不可能一直处于年轻状态,而当血管老了、骨骼老了,器官组织衰老的时候,就会出现“三高”、增生、骨刺、失眠、尿频等情况,去体检的话也会发现指标不太正常。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焦虑了,觉得是自己生病了,但其实不应该把它当成病,能够调理、能够控制,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或者是大多数人都存在的问题,其实就是老了。

体检查出哪些疾病可以不用担心(体检报告出现这些)(2)

体检看到这些问题,不要太害怕,以免吓出病

肺结节

抽烟的人看到这个诊断是比较害怕的,容易往不好的方面想。一般没有大问题,环境污染、感染病毒、患过肺部疾病等,都可能出现这个情况。排除下面几种情况后,该吃吃该喝喝:

没有毛刺,周围比较光滑;生长缓慢,多次体检结果变化不大;体积不大,没有出现不适症状。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戒烟,以后别买烟抽,别人散烟也别要,注意防护油烟。

高血脂

“三高”的名号还是比较响的,患者听到了也容易害怕,似乎下一秒血管就要堵了。上文说过老化的血管缺少弹性,代谢变差,会有脂类和废物堆积,是正常的。而且血脂相对来说容易控制,平时注意饮食就可以,能把油腻的、内脏、甜食、酒精戒掉,血脂会慢慢降下来。

体检查出哪些疾病可以不用担心(体检报告出现这些)(3)

幽门螺杆菌

感染了病菌比较愁人,因为听说它会传染,而且很难根治,所以很多患者还没治疗就开始发愁了,回到家还不敢告诉家人,怕被嫌弃。

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治疗方法,那就是四联疗法,坚持用药可以把病菌杀死,以后记得注意卫生,一般不会复发。如果治疗期间没有听从医生安排,或者是产生了耐药,那就要慢一点才有效果。

这里提醒大家,发现大便发黑了,不要惊慌,是正常的,一定要把整个疗程服用完。

肝囊肿

很多确诊的患者说自己没有感觉,同时又很担心,这肝上长了一个泡泡,是不是很严重。

九成患者是先天遗传的,可能从小就有,只不过一直没有检查过,所以不知道,现在做了检查才感觉害怕。还有一小部分囊肿里面可能是寄生虫,这种情况就要抓紧治疗了。肝脏的修复能力很强,治疗后会恢复如初,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体检查出哪些疾病可以不用担心(体检报告出现这些)(4)

身体健康的人,到底要不要定期体检?

有的人总害怕身体有什么问题,大家的健康意识都比较高,体检似乎已经成为潮流,可是每次体检后又会觉得“无用”“被坑”“担忧”。

身体健康的人做筛查应注意筛查,选择发病率比较高的肿瘤。

女性可查乳腺癌、宫颈癌,男性可查肠癌、肺癌,或者有相关病史的项目,也可以先做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再进一步筛查。

体检查出哪些疾病可以不用担心(体检报告出现这些)(5)

全身体检不用年年都做,对经济和心理都有负担,自己身体哪里有问题应该大致有数,例如常年抽烟喝酒,那么肺和肝出现问题的概率会比较高,如果自己有老胃病,那么感染病菌或有胃癌的风险会比较大,要抓住重点。

过度体检也是病,一个是患者的心理病,容易焦虑、乱想,一个是行业病,有的体检机构会贩卖焦虑,利用患者对疾病不了解的心理挖坑。

体检出来先和医生聊一聊,多咨询几家医院,有的问题其实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影响,过度焦虑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长期用药不一定是好事,对肝肾都会有影响,所以如果能生活调理的话还是先从生活入手,即便用药也要在正规医师指导下进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