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1)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2)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之脉。数千年来,顺德乐从,这片河涌交错、基塘交织的土地,人才辈出,承载着许多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故事。

横琴中心沟地处珠江口西侧、磨刀门东边。“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外洋。”大、小横琴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点,在100多年前,横琴中心沟已是一个深水港,更是明清两朝几百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商埠广州口岸的外国商船锚泊地。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3)

但由于当地气候环境恶劣,加上历年来磨刀门、白藤湖的围垦工程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加剧了两岛之间淤泥层的沉积。随着时间的增长,大、小横琴岛之间已是淤积滩涂,有的淤泥甚至深达30米,成为了亟待开发的土地资源。20世纪70年代,这里曾有过一段关于乐从齐心协力向海要田的奋斗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溯乐从这段不为人知的与“水”抗争史吧!

千船并发,挥师横琴

为打破封锁,自强不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年间,党中央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人定胜天”“战天斗地”“愚公移山”“自力更生”等口号,于是,内陆是“黄土高坡变梯田”,沿海是“敢向大海要粮食”。在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大背景下,广东各地的围垦造田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江河湖泊的滩涂沼泽地多被围成桑田。

1966年7月31日,珠海县人民委员会报请佛山专员公署,计划在湾仔公社横琴岛中心进行堵海围垦,但由于当时珠海对自身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困难以及对围海环境的恶劣、工程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对整个工程的规划没有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基础之上,致使工程遭遇多番波折,陷入困境。1970年夏,在接收到珠海的求援后,佛山地委决定由顺德县与珠海县合作围垦横琴中心沟。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4)

同年10月,顺德点将,成立围垦工程指挥部,继而招兵买马、提前勘测、探路扎营,做好了围垦准备。在征召的过程中,乐从拟安排500人加入围垦队伍,年轻人都积极踊跃报名。征召队员的程序非常严格,先由支委审批,再审核个人的身份关系,在审查合格后大家要打手指模,十个手指都要留指模印,一个一个摁在四方格里。就此,乐从选出第一批上岛队员,围垦后勤部为大家办理边防证以及上岛证,来自沙滘、新隆、良教、葛岸、小布等22个大队的队员持证前往围垦。

12月底,顺德三千围垦大军集结,千船并发,挥师横琴,拉开了围垦横琴中心沟的大幕。

吃喝住行,难上加难

在围垦的过程中,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在工程运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上都为围垦队员带来不少问题。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5)

数千人驻扎,衣、食、住、行等如何解决,是当时围垦大队迫在眉睫的大问题。伐木造工棚,挖井取食水,尤其是当时沿山脚安营扎寨,蛇虫鼠蚁特别多,生活条件完全是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的。据乐从围垦队员回忆,当年住宿里到处都是蛇虫鼠蚁,棚底下藏有毒蛇,晾衣架上挂着青竹蛇,甚至还有一位水藤女青年睡觉的时候压死了一条毒蛇。

当年,粮食都是从顺德定期运来,每人每天定量一斤或者一斤半大米。然而,对于每天都要进行大量劳动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分量远远不够,吃饱肚子也是一种奢望。

直至筑堤完成,进入开垦阶段,岛上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改善。当时乐从的营队里有一大缸“散装酱油”,上午大家就捧着一碗饭去勺酱油,用一碗酱油捞饭填饱肚子,即使是蒸小咸鱼干也没有油去腥。岛上气候环境比较差,粮食定期送来,到了秋冬只能送萝卜、冬瓜等容易储存的食材,不时还得到山上挖“白花菜”吃。

为改善伙食,乐从的营队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杀猪、吃猪肉的日子,但因为大家平时吃惯了粗茶淡饭,每次吃完猪肉反而会有很多人拉肚子。这些艰苦的日子如今对于当年参与围垦的人而言早已成为了让人忍俊不禁的过往趣事。

筑堤艰难,齐攻铺沙“大会战”

艰苦的生活环境是其一,对于围垦队伍而言,劳动环境与工程作业的困难也不可小觑。大、小横琴岛之间的这一片海域,涨潮一片汪洋,退潮一片淤滩。根据测量勘探,此处平均水深2米,南面大横琴岛一侧最深处水深4米,靠近岛屿的浅滩水深也在0.8米以上,涨潮时则深达1.5米。而水下的淤泥厚度至少有二三十米——据20世纪80年代钻探勘探,堤基附近淤泥层深达60米。潮水退去时,泥滩露出,但人无法在上面站立,一不小心整个人还会陷入而被吞没掉。对此,工程组提出了垫沙的对策,铺沙“大会战”也正式开始了。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6)

在《顺德县围垦中心沟的情况和体会》中关于这场铺沙“大会战”,乐从人不畏艰苦的身影也有出现。

在海面抢运海沙,经常遭到突如其来的风浪袭击,把船艇打翻或打沉,人也摔在水里,最多一天翻艇沉船100多次。有时因潮退水位不够,就在泥滩上推船前进。虽然这样,但大家不仅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干劲更大。小艇沉了,又翻回来,重新战斗。五营(时为乐从营队)三连指导员黎英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好典型......在堵塞西堤铺沙大会战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带头驾小艇劈波斩浪,抢运沙石,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自己驾的小艇被浪打翻了,捞起来又继续战斗。在黎英允同志带领下,全连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热潮。

铺沙“大会战”对于乐从营队不仅是劳动量大的问题,其劳动环境之恶劣也让围垦队员们头疼不已。其中一位乐从围垦队员在上岛头几个月的主要工作就是划着3米长的小艇,将海沙、泥土运到位于磨刀门水域的西堤处抛撒。在河滩上,即使是冬天也有大量的蚊虫,运沙的头两个月,他大腿以下的皮肤一直肿胀,抓挠多了就发炎、溃烂。后来受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启发,他找来两条破布做成绑腿,小腿才慢慢地消肿。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7)

蚊虫的问题在影片《曾经的飞地——中心沟》中也有提到,当时锹泥的地方有很多不知名的虫蜢,叮得人非常搔痒。乐从营队的总指挥赖能添让大家用发电用的柴油涂抹手脚以防虫咬,但太阳出来后又晒焦了,晒脱皮了,大家工作的时候两手都是泥,想挠痒也不可以。

1971年,3月20日,西堤铺沙工作完成,用沙近3亿斤。这场铺沙“大会战”持续了45天,如果按每人每天挑沙4500斤计算,1个围垦队员挑过的沙可达202500斤。

开垦种植,何去何从

筑堤完成后,各营领取任务建设基础设施,在有了可耕性后开始尝试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对环境估量不足,乐从营队也没有少走弯路。

在种植一期的时候,大家决定试种水稻,但由于当时营内只有三口水井,淡水不足够应付灌溉需求。按照岛内的气候变化,春天雨水较多,冲刷走了土地中的盐度,此时水稻长势优良,但到了秋天,由于降水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开始反盐,水稻无法结粒,加上秋风渐起,即使大家争分夺秒抢收水稻,收下来的大部分也只是空壳。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8)

后来经过研究,营内决定改种甘蔗,同时积极改造田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他们挖坑抬地,将田地改为“排骨坑”,不仅让盐度难以返上土地,也有利于田地进行排水。最后,甘蔗试种成功,每亩田地平均收成3、4千斤,最多的时候甚至能收成400多万斤甘蔗,种植后期更是挖塘抬地,加速了产业发展。

尽管改种有所成效,但对于经营人员而言,一期的种植失败依然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大量的投入没有收到回报,“围垦何去何从”成为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正在大家迷茫之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减轻农村负担”,经讨论,顺德允许各营以自给为目标制定减负方案。乐从在征求各大队支部意见后,按照大部分大队支部提出的由营部接收的意见,作出了清理资产,营部接收的方案。除平步、小涌外,其余大队支部由乐从镇派出清产核资组对围垦资产作价,列表登记移交。中心沟围垦的这段历史也就此结束了。

距离中心沟围垦的这段历史已经过去许久,横琴从沧海化为桑田,从桑田变为工业区,再发展为现在的金融岛、旅游岛。如今的横琴中心高楼林立,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合作区。目前,广东正高水平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佛山市南海区沙涌镇总体规划 顺德乐从随师围垦横琴(9)

在横琴中心繁荣发展的背后,乐从人所展现的不畏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依然在历史的记载中闪耀着,值得我们新一代青年学习,值得我们一直歌颂,铭记不忘。

佛山发布编辑部

来源:乐从发布

责编:郑婧筠

审校:李敏贤、陈婉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