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月稀有还是血月稀有(不是蹭热点的知识贴)

绿月稀有还是血月稀有(不是蹭热点的知识贴)(1)

月全食延时摄影

2018年1月31日(就在今晚)即将在星空巨幕上演的超级蓝色血月大片即将拉开序幕,今晚18点51分开始的天象大片即将拉开序幕,想来很多人可能因为外出观赏月亮而导致感冒风寒。超级月亮是指地月距离比较近,蓝色月亮是指在一个自然月内出现的第二次满月,血月一般是指月全食出现食甚时刻月亮呈现古铜色的状况,三种天像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夜的“超级蓝色血月”,希望大家在观看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哦。

绿月稀有还是血月稀有(不是蹭热点的知识贴)(2)

沙罗周期示意图

沙罗周期是日食和月食的周期,是指月球在它的轨道盘上运行一周(以便月球交点沿着轨道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223个朔望月,即223 × 29.53059 天 = 6585.32157 天,也就是18年零11.32天(如果有5个闰年就是18年零10.32天)。这是古巴比伦人对日食的观测后发现的其周期性,“沙罗”就是重复的意思。这个时间接近242个交点月(242 × 27.21222 天 = 6585.35724 天)。因为沙罗周期有0.32天的“零头”,因此必须等3个沙罗周期,才能在地球上的相似地点看到日食再次发生。世界各地在沙罗周期中的连续食,有三分之一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生的,在3个沙罗周期后,即54年零33天后,日食几乎又在相同的地理位置出现。12个不同的主要沙罗日食(Grand Saros eclipse)现在正在发生,其中一个的食分别发生在1937年、1955年、1973年、1991年和2009年,每一次食的持续时间都在7.5分钟内。

发生在降交点附近的月食,属于奇数列的沙罗序列。这种序列的第一个月食发生时,月球穿越地影的南缘,然后在每一次的沙罗周期中逐渐北移。

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日食和月食的发生也具有其循环的周期性。有了沙罗周期,我们就可以预报日食月食了。例如1991年7月11日,发生了一次日全食,掩食带穿过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地区。人们往前推18年零11天,1973年6月30日一定也发生了一次日食,那次日全食的掩食带横穿了非洲大陆。如果往后推一个沙罗周期的时间,人们就能算出2009年7月22日也将发生一次日食,这就是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日全食。

以此推断,发生在今天晚上的月全食 会在18年零11天之后重复出现一次月全食,时间大约会发生在2036年2月12日凌晨北京时间大约一点钟的时间。如果因天气原因错过观看,别忘了18年又11天零8小时后它还会回来的!

绿月稀有还是血月稀有(不是蹭热点的知识贴)(3)

迦勒底人

沙罗周期是迦勒底人在西元前数个世纪发现的,后来传到了喜帕恰斯、普林尼和托勒密,但是都以不同的名称呈现。在苏美/巴比伦"SAR"这个字是测量上的单位,数值大约是3600。"沙罗"是在1691年才被爱德蒙·哈雷用来描述食的周期,而他是从11世纪的拜占庭苏达辞书转换过来的。虽然在1756年Guillaume Le Gentil指出哈雷的名称是错误的,但是这个名词仍然被继续使用着。

绿月稀有还是血月稀有(不是蹭热点的知识贴)(4)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人可能是最早洞察这种规律的民族,他们很早就发现了“沙罗周期”。所谓“沙罗”,拉丁文中的原意是“重复”的意思,沙罗周期长约6585.32日,相当于18年又10.3或11.3日(视这18年中有5个还是4个闰年而定)。这就是说,它们在一个沙罗周期后,会重现当年的天象——不过,食的类型,是全食还是偏食,能够见食的地域在哪里,却总会有一些差别。例如, 1980年2月16日(春节),在中国西南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可以肯定,在6585天之前的1962年2月5日,必定也发生过一次日食——印尼的一次日全食;而那以后的6585天,即是1998年2月27日也一定有某个地方——南美洲——有一次日(偏)食,余下可以类推。

古巴比伦人当然是从长期的实际观测中,依靠经验得到这个规律的。实际上,这是2个周期——朔望月与“交点月”的公倍数问题。前者长为29.530588日;后者是月球通过它的轨道与黄道交点的周期(这是发生日月食的必要条件),约为27.212220日。经过一些换算可知:242个交点月正巧与223个朔望月的长度都是6585天。即:

27.212220 × 242 = 6585.35724

29.530588 × 223 = 6585.32157

二者仅相差不到0.036日或50分钟。显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绿月稀有还是血月稀有(不是蹭热点的知识贴)(5)

我国古代同样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曾提出过多种类似的日月食规律。如汉代的《太初历》中,就有一个“三统历周期”,它长135个朔望月即3986.62965日,这与146.5个交点月(3986.59023日)大致相等。在唐朝时,有位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他对日月食的预报已经十分娴熟,相传他在事先算出,贞观八年五月辛未朔(公元634年6月1日)将有一次日全食后,按规定及时上奏了朝廷,可当时唐太宗对于这位年仅32岁的“太史令”还不够信任,所以问道:“日或不蚀(食),卿将何以自处?”李淳风胸有成竹,从容回答:“如不蚀(食),臣请死之。”若不是有非常的把握,谁敢以自己的性命来作担保?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一场喜剧,有惊无险,但李淳风从此声名大振,也获得了唐太宗的充分信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