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智校师生健康打卡(清华附小双减后新学期每周五节体育课)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佩戴智能手环监测每日健康、每周五节体育课、放学回家不用写作业……近日,《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负担的措施》(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已“满月”,学校在课后服务和课堂设置方面有哪些变化?今天(9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简称“清华附小”)探访相关情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阳光智校师生健康打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阳光智校师生健康打卡(清华附小双减后新学期每周五节体育课)

阳光智校师生健康打卡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佩戴智能手环监测每日健康、每周五节体育课、放学回家不用写作业……近日,《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负担的措施》(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已“满月”,学校在课后服务和课堂设置方面有哪些变化?今天(9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简称“清华附小”)探访相关情况。

校内教师服务“课后330” 外聘教师参与社团活动

9月23日下午3点半,课后服务时段开始,在清华附小四年级四班的教室里,四十来个孩子,采用学伴小组合作的方式,听台上两名同学讲述历史小故事。结束后,女生赵瀚彤走上台,大大方方地给大家分享了这一天里她遇到的“三件好事”,“今天队列比赛上,我们班做得很不错,今天还有媒体进来采访我们了。”小姑娘笑着说。

3点半课后服务开始,孩子们先进行三分钟演讲。图/记者李木易

这是“双减”后,清华附小在下午3:30至4:30的课后服务时段里规划的“校内活动课之班队会活动”。这学期开始,在班级的课程列表里,每天六节课上完后,从下午3点30分开始,学生们在各班老师的安排下,上“校内活动课”,周一到周五安排包括学科自主实践活动、阅读课、班队会和劳动技术课等。

该班班主任杨珖介绍,校内活动课上,学生每天会先进行“三分钟演讲”,学生们以合作或单独形式进行自选主题的三分钟演讲,再开展当日活动,最后老师们会给孩子留时间做作业和答疑。从下午4:30起,学生们进行自己选择的“X课程”和社团活动。

“我们100%的学生选择了校内实践课,选择课后四点半服务的学生也达到了95.5%。大家参与度还是很积极的。”清华附小教务处主任安华介绍,学校有各类社团30个,参加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70%。

“1!2!3!4!”9月23日下午4点30分,清华附小的操场上传来了孩子们的口号声,踢足球、折返跑、打篮球,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各自开展体育社团活动。

民乐社团在集体训练。 图/记者李木易

在学校另一侧的金帆排练厅里,近百名低年级的小学生们在音乐老师、民乐团团长的带领下进行合练。记者注意到,除了台上指挥的老师,现场至少有七名老师在针对性指导。“这些都是民乐团专门外聘的教师,他们会在社团里一对一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安华介绍,学校一直重视艺术和体育社团的工作,这些丰富的社团活动已经有十年的基础,外聘教师们和学校磨合得也非常好,此次在“双减”政策之下,学校对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了调整,不仅增加了作业辅导时间,也增加了社团活动服务时间。

学生作业校内完成 早晨晨练时间延长

四年级家长王孝飞感觉变化最大的是,从这学期开始,不仅孩子回家不用写作业了,早晨在操场上玩的时间也增加了。他介绍,学校此前也有可选择的课后服务“X课程”和体育社团活动。以前,孩子7点半到校,8点开始上课,晚上五点参与完课后服务后,被家长接回家。而新学期开始的这一个月来,孩子每天8点20才上课,到早了就可以在学校操场上参与体育运动。到了课后服务时间段,孩子在下午4点30分前就在校内写完了作业,开始参与课后服务丰富的课程。“周二、三、四孩子选了经典阅读、阳光科学、绘画课,周一、周五参加游泳社团。社团活动也比去年一周多了一次。”王孝飞介绍。

记者注意到,清华附小的孩子们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手环,不仅可以监测体温、显示学生出入校时间,还可以记录学生每天的运动量,提供个体指导。清华附小体育教研组组长任海江介绍,这也是学校为推进体育健康活动的一次尝试,手环可以帮助体育老师掌握孩子的体质情况,在学期末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一学期来的弱势项目进行指导,也可以调整课程设置。“比如孩子一堂课平均心率要达到每分钟120次到130次,体育老师最后总结发现心率每分钟不到120次,就会调整课程内容。”

学生们展示智能手环。 图/ 记者李木易

“十年前我们就在做‘课后服务’,此次‘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也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清华附小副校长张华毓介绍,该校一直以来就重视体育教学,因此此次“双减”之后的课后服务活动,教师队伍稳固,社团体系稳定。目前,学校重点打造高质量的课堂,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比如,为更好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对课堂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出减少课堂上老师的“讲”和“说”,增加学生的“做”与“练”,为学生提供大板块的读、写、操作、实验等空间。

张华毓表示,清华附小在原来校本“1 X课程”基础上,迭代重构为“全天候1 X课程”育人架构,强化“课后服务”课程供给多样性基础上的五育融合,进而重塑了高质量育人课堂主阵地内涵,实现了学校主体高质量育人系统的构建。

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