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狌狌和谁最像(山海经中狌狌声如美)

千古奇书《山海经》中记录了众多奇特的上古生物,而其中描述第一个神兽就让无数的学者争论了数千年。

山海经狌狌和谁最像(山海经中狌狌声如美)(1)

《山海经》

《山海经》中第一卷《南山经》的第一篇中,记录了在南山山脉起点“鹊山”的第一座山“招摇山”上有一种奇特的生物: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这里说,山上有一种叫作“狌狌”的动物,外形好像猿猴,但耳朵是白色的,平时是四条腿行走,同时也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这里请注意,这个“狌狌”的“狌”是反犬旁加一个“生命”的“生”。

如果单从上面这个描述来看,将“狌狌”等同于现在的“猩猩”似乎也并无不可,所以现在注音直接将“狌狌”等同于“猩猩”。

山海经狌狌和谁最像(山海经中狌狌声如美)(2)

狌狌

但实际上并没这么简单,因为《山海经》自己对这个“狌狌”的记录就有多处,而且描写的的特征还不尽相同。

如在《山海经》的《海内南经》中记载: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

也就是说,这种狌狌知道人的名字,身材与猪相似,但长着一张人脸。这就开始有些神奇了,看来这狌狌还不是普通的猿猴而已,是有相当智慧的。

对此,中国另外一部古籍《南中志》中,还专门记录了一则故事与之印证:

狌狌在此谷中,行无常路,百数为群。土人以酒若糟,设于路。又喜屩子,土人织草为屩,数十量相连结。狌狌在山谷,见酒及屩,知其设张者,即知张者先祖名字。乃呼其名而骂云:“奴欲张我!”舍之而去。去而又还,相呼试共尝酒。初尝少许,又取屩子着之。若进两三升,便大醉。人出收之,屩子相连不得去,执还内牢中。人欲取者,到牢边语云:“狌狌汝可自相推肥者出之。”竟相对而泣。

故事大意是说:狌狌喜欢喝酒和穿草鞋,于是有人就用这两样东西来诱捕狌狌。狌狌看到这两样东西,知道是某人设的陷阱,便直呼那个人的名字骂他。但最终,狌狌还是抵受不住诱惑被抓了。

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狌狌不仅有一定的智慧,还能说话,并且还知道别人的姓名,但似乎自制能力不太强的样子。

山海经狌狌和谁最像(山海经中狌狌声如美)(3)

狌狌

于是乎,在之后的数千年里,无数专家学者对于“狌狌”的推测和描述就变得越来越神奇魔幻了。

在《淮南子·泛论篇》中记载:

狌狌知住而不知来。

就是说,狌狌能知道一个人过去的事情,但不知道人未来的事情。

而在《礼记·曲礼》上记载:

狌狌能言。

同时,在《水经法》里更是将狌狌能言的故事记描述得十分的生动:

县有狌狌兽,形若黄狗,又状狟豚 ,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

这里大意是说:这个县里有一种名叫狌狌的动物,外形长得象黄狗,又有点像箭猪,但长着一张十分端正的人脸,善于和人言语交流,声音就像美少女般婉转好听,而且楚楚可怜,让与它交谈的人感到同情怜悯。

山海经狌狌和谁最像(山海经中狌狌声如美)(4)

狌狌

综合上述诸多古籍对“狌狌”的描述,我脑海里大致形成了这样一个“狌狌”的形象:

跟猪狗一样,狌狌应该是用四肢行走的脊椎动物,同时应该是有毛的;头脸和人长得很像,也就是所谓的人脸兽身;狌狌有相当的智慧,能说人话,和人交谈,声音还非常动听;另外,狌狌还有一定的特异功能,能知道一个人的姓名和这个人的往事。

看到这里,大家对“狌狌”到底是什么有了一点头绪吗?

我个人觉得,《山海经》里对“狌狌”的描述还可以称得上是正常,也很容易联想到现在的“猩猩”。反而是后世对“狌狌”奇特的注解和志异,倒让我对这“狌狌”是何物产生了疑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