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

文/邹子阳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

承蒙苏州邮政史研究会张晓钢副会长邀约,笔者今在群内各位前辈、大咖面前班门弄斧,错漏之处,敬请诸位指教。

相较于深奥的邮学研究,今天我来说说轻松、有趣的文献版本的话题。

2009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杂谈》(薛冰著)“序言”中说,“读书做学问需要了解版本,收藏图书同样需要了解版本,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各自的侧重点也有不同”。

今天我以文献收藏的角度,介绍一下民国著名邮刊——《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或许大家会发现,收集老邮刊不同版本,也能带来别样的乐趣。

《国粹邮刊》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集邮家陈志川先生。该刊于1942年3月创刊,至1946年6月一共出版了四卷42期,1950年4月在香港复刊,但仅出版了一期,即第五卷第1期后即告停刊。

《国粹邮刊》前四卷均按卷出版了合订本。近年来,笔者发现该刊合订本的种类繁多,部分合订本除封面及内页用纸外不同,还有平装与精装之分,也有非整卷的汇订本,更有多卷合订的精装本。

各种版本的合订本,其用途各不相同。对于注重版本收集的文献爱好者来说,研究起来很有味道。

《国粹邮刊》前三卷合订本采用美术有色硬卡纸做封面,第一卷封面为灰蓝色(图一),第二卷有黄色(图二)和蓝色两种,第三卷为红色(图三)。每卷封面均请名人题写刊名,书脊开孔后,用彩带穿扎。第四卷合订本(图四)采用平钉装帧,用铜版纸三色套印做封面。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

图1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3)

图2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4)

图3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5)

图4

《国粹邮刊》创刊初期印量不多。据黄建斌先生在《国粹邮刊再版序》中说:“该刊第一卷5-10期各仅印600份,3、4、11、12亦仅印700份”,故第一卷合订本仅发行185本(见该刊第二卷第4期中缝记载)。笔者收藏的2册第一卷合订本,除创刊号为纸色易发黄的白报纸(该刊正常出版的各期刊物均用白报纸印)印刷外,其余各期均用纸张更厚、纸色偏白的道林纸印刷,纸质明显好于白报纸。可见,陈志川从第2期开始,就特地用质量较优的纸张少量印刷了刊物,为制作合订本作准备。封面烫银印有著名画家马公愚题写的刊名。

第二卷黄封面的较多,所含期刊(13-24期)均用白报纸印刷,纸色易发黄,是专供读者订阅的。蓝封面的很少见,内页用道林纸印刷。笔者见过2册蓝封面合订本,封面均有陈志川的亲笔签赠。一册由笔者收藏,为赠送给张包子俊的(图五)。2003年华辰公司春季邮票拍卖会曾拍卖过一册,受赠者为张景盂(图六)。道林纸版的蓝封面仅供赠送。封面烫银印有书法家叶恭绰先生题写的刊名,该卷合订本一共发行170本。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6)

图5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7)

图6

第二卷还有一种仅收录18-24期的半年汇订本(图七),封面用纸薄如蚕翼,甚为简陋,反面文字可透视。版权页记录了该汇订本的成因:“本刊同人有鉴于斯,除按例将每卷存刊完整者装订合订本发售外,兹将未能为全卷之存刊再行整理汇订半年本发售。虽未能全璧,聊胜于无,……”(图八)。当时第二卷部分期号已售缺了,《国粹邮刊》编辑部只能以出版这种汇订本的方式来消耗一些存刊。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8)

图7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9)

图8

此外,还有专门为订户印制的第二卷封皮(图九),免费赠送订户,供读者自行将散刊装订成册,该封皮纸一共印了550份(图十)。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0)

图9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1)

图10

第三卷合订本的发行量应该比前两卷略多。封面烫银印有书法家谭泽闿题写的刊名,专供读者订阅的合订本内页也用白报纸印刷。另见有一种印有“国粹邮刊”字样的用米黄色硬卡纸制作的封面单页(图十一),字体同第三卷合订本封面,只是没有落款和印章,估计也是编辑部制作后赠送给读者自行装订用的。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2)

图11

近来,笔者收集到一本非常少见的第三卷精装合订本(图十二),封面用绿色布面硬面装帧,谭泽闿题写的刊名被烫印成金字,非常大气。内部装订了红封面的第三卷合订本,内页刊物均用薄型铜版纸特别印刷,纸色纯白,文字及图片的清晰度非常高。笔者收藏的精装本由陈志川亲笔签赠瞿世节,显然它也仅供赠送之用。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3)

图12

阅《近代邮刊》第三卷第3期14页,见有陈志川致钟笑炉的函,“为支持《近代邮刊》出版,特捐出《国粹邮刊》第1-3卷硬面精装合订本一册,拟以国币250万元委托《近代邮刊》公开出让,所得悉数捐赠给《近代邮刊》”(图十三)。后来,《近代邮刊》以通讯拍卖方式出让,被广州王君诚以国币520万元购得,拍卖结果刊登在《近代邮刊》第三卷第4期19页(图十四)。该刊第三卷第5期5页刊登有所拍之第1-3卷精装合订本的书影(图十五)。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4)

图13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5)

图14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6)

图15

该精装合订本(图十六),封面用绿色布面硬面装帧,马公愚题写的刊名亦被烫印成金字,配有塑料保护封套,制作精良、豪华大气。该合订本书脊处烫印有金字“国粹邮刊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一至七期(即一至卅一期) 汇订”等字样,估计在计划制作该合订本初期只考虑收录到第三卷第7期,但实际装订时则收录到第三卷第12期。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7)

图16

《国粹邮刊》第39期中缝刊登有“第1-3卷三年汇订本”征订启事(图十七),文中说到有“特别精装本”和“普通精装本”两种,区别是前者用道林纸和铜版纸印刷,后者则为正常出版的白报纸印刷。装帧数量仅10本和20本,定价分别为国币1万元和6000元,国外售价则是10美元和6美元。查1946年黄金价格恒定为35美元一盎司,10美元在当时可以购买8g黄金,确如广告所言“名贵非凡”了。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8)

图17

第四卷合订本刊名由邮王周今觉题写,目前笔者所见该卷合订本内页均为白报纸印刷。各位如有该卷合订本,可看看其内页纸张,如是道林纸或铜版纸印刷的,那可是稀缺货。

顺便说一下《国粹邮刊》复刊号——第五卷第1期(图十八),该卷虽因只出一期而没法出版合订本,但它也有两种不同用纸的版本。《近代邮刊》曾多次刊登该期复刊号的征订广告,广告中说有“白报纸普通本和道林纸精装本”两种版本,定价亦相差一倍(图十九)。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19)

图18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0)

图19

笔者收藏有普通本和精装本的复刊号,从装订方式来看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封面同为铜版纸多色套印,初看无法辨别精装本和平装本。

对比后,感觉精装本封面图案着色要略深于平装本。内页用纸,平装本的纸张明显次于精装本,纸色发黄,而精装本的道林纸,纸质细腻、且厚实。两者克重差别明显,平装本重约106.6克,而精装本约143.6克,因此“掂分量”是两者较好的分辨方法。

另外,该刊广告页的用纸也很特别,精装本采用的是灰色厚纸印刷(图二十),平装本则用白报纸印(图二十一)。当然,也见有平装本混装订灰色厚纸印刷广告页的。笔者所藏精装本为陈志川赠送泰国集邮家邓汉清的。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1)

图20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2)

图21

后来,陈志川在台湾还出版了《国粹邮刊》1-4卷再版合订本(图二十二),绿色封面,影印全套《国粹邮刊》,还请了一些集邮名家作序。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3)

图22

陈志川不仅是名集邮家,亦是一位集邮文献收藏大家,他出版的刊物或书籍,都有用特别纸张印刷的习惯,像《她的集邮生活》就是一例,用铜版纸印刷了200份,1950年谈佐麟《出让书刊临时目录》中,该书基价16元(图二十三),相较于目录中多数邮刊价格仅数角、数元,这本用铜版纸印就的单行本绝对属于高档货。另外,像《国邮简目》也有特别制作的铜版纸精装本。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4)

图23

民国时期很多邮刊编者都喜欢用高档纸张来少量印刷一些刊物,以馈赠作者或好友。制作的特别精装本,还常被用来拍卖募集善款。

钟笑炉的《近代邮刊》不仅有用铜版纸印刷的刊物,还有用铜版纸制作的毛边本,这些特殊版本鲜少对外出售,其收集难度和收藏价值自然比普通纸张印的高很多。

早期集邮文献不仅是一份可资参考的读本,也是一件具有历史价值且不可复制的收藏品,自然,“物以稀为贵”也是它无法逃脱的法则。

群内藏有《国粹邮刊》的大咖一定不在少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自己的藏本,发现有特殊版本的,不妨在群内亮剑晒宝。

谢谢各位。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5)

作者:邹子阳先生

【作者简介】邹子阳,苏州人,曾编组一框邮集《早期蝴蝶邮戳》获全国邮展金奖,亚洲邮展和世界邮展镀金奖。近年来侧重早期集邮史料挖掘和收集,对海关洋员绵嘉义小有研究,撰有《绵嘉义的国籍之谜》《绵嘉义全家参与“万国赛珍会”》《绵嘉义及其一家人》等文。

​(注:本文为邹子阳先生今天为“亚洲邮学论坛”做的邮学讲座,“集邮博物馆”感谢邹先生授权转发​此文!也谢谢张晓钢先生的帮助!​)

古籍邮票珍藏(国粹邮刊合订本的不同版本)(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