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是怎么击破你的心理(心理学4种说话技巧)

最近“杠精”这个词语的出现让更多人意识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平静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却被他人误解为“抬杠”。这主要是因为表达意见的方式出了问题。

什么样的情况会被误认为是在抬杠呢?有可能是因为接收者认为发出者在否定自己,要和自己争个高低对错,且只能有一方“胜出”。

这不仅否定了通过分歧产生进步的可能性,还促使一种竞争关系产生:你提出的不同,是在说你对,而我不对——也就是你比我强。

今天的文章想告诉大家,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被骂“杠精”。

杠精是怎么击破你的心理(心理学4种说话技巧)(1)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杠精”?

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是减少对方眼中自己的竞争性,让对方意识到不同意见的提出是为了共建更全面、更高质量的观点。具体实施起来,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主动倾听

在对方发表观点时,调动自己的精力,去真正听懂对方话语中隐藏的含义:为什么他这么说?他的观点实际上是在表达什么思想?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当对方表示自己对当前的薪酬与年休假不满时,我们不能马上将其归结为”抱怨“,然后立刻说:”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觉得工作累?“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理解他的出发点,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其实只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受到重视,而薪酬与休假只是重视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时,直接对他阐述的表象提出异议,而无视他真正的需求,就难免被解读为抬杠了。

2.肯定对方

首先我们想强调,肯定不等于完全同意对方的意见——这里的“肯定”指的是对对方的表达行为的肯定。“抬杠”的本质,是一种充满否定、排斥、贬低、自我优越感等负面情绪的行为。如果对方感知到了这些情绪,他们的心理安全感会降低。

当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时,人们会本能地选择远离威胁,并“封闭”自己受到伤害的可能。在表达意见时,这种保护机制体现为不承认不同意见,强行结束讨论:“你这纯属抬杠!/ 你这么抬杠就没法聊了!”

通过肯定对方意见的合理性,我们首先帮助对方建立起了一定的心理安全感。在安全的情况下,对方不会急于给我们扣上抬杠的帽子。在主动聆听过对方真正的需求后,不妨首先让他知道你没有贬低、排斥的意图:“嗯,你这么说确实有道理/我能明白你的意思。”

杠精是怎么击破你的心理(心理学4种说话技巧)(2)

3.“我”与“你”的妙用

肯定过后,我们要做的是回应对方的观点。回应的技巧与肯定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如果对方觉得我们做到了换位思考,确实理解了自己的出发点,他不会把我们的不同意见归类为抬杠。那么,我们该如何向对方传达自己已经换位思考过了的信息?

在回应对方的意见时,我们都可以优先使用“我”来开头,后续再加入“你”。例如,“我觉得,从你的角度出发,如何如何”、“我想了想,你的想法如何如何”等。这样的句式比“你如何如何”或“你其实如何如何”听起来更柔和。同时,这种表达方式也提醒对方,你不是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他做出评论与批判。归根结底,这也是提升对方心理安全度的一种策略。

4.加料

在主动聆听,肯定对方,对对方的意见做出回应后,提出不同意见的时机才足够成熟。在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提高对方的心理安全感后,我们可以以建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强调建议,是因为建议是在对方意见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而非拆了重建。这也呼应了开头所说的观点:建设性,不是破坏性。

杠精是怎么击破你的心理(心理学4种说话技巧)(3)

讨论问题、交换意见,是为了让最终结论更全面,甚至上升一个档次,这就是所谓的建设性的讨论。不论是哪一方,都要正确意识到一点,并不是你越“对”,我就越“错”,不要急于分个高下。如果这么去讨论,我们就很少会被视为“杠精”了。

以上四点就是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交流和讨论的技巧,下次和别人讨论的时候,不如遵循上面几步,一步步尝试一下哦。

你觉得其中哪个技巧最有用呢? 多选

0人 0%

主动倾听

0人 0%

肯定对方

0人 0%

巧用“我” “你”

0人 0%

加料

你还有什么交流的技巧么?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