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

苏洵,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并以文章称世,时有“一门三父子,文章八大家”的美誉。

我们先来看看老父亲苏洵曾经写出的金句: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 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1)

就是这样一位能够随手造出新成语的大家,他是怎么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的呢?

苏洵与妻子程氏共育有三子三女,但长子与长女、次女早夭。

  • 三女:苏(zhěn),又名苏小妹。
  • 二子:苏,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 三子:苏,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谥号文定。

苏轼的书信中没有提起过苏小妹,但民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所以苏小妹的故事更多的是民间的流传。

在这里我们就不查户口了,大家有没有发现三个人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苏轸--------------------------------------------------------

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2)

-----------------------------------------------------苏轼------------------------------------------------------

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3)

-----------------------------------------------------苏辙-----------------------------------------------------

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4)

三个人的名字都和“车”有关,确切地说其实就是“车”的一部分!

轸——古代车厢底下四面的横木。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

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5)

“轸”“轼”“辙”这三个字里,“轼”的含义最好。

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6)

《现代汉语词典》中“车”的图示

轼,也写作“式”,为车厢前面的横木;车厢四周有围栏挡板叫作“轸”,车轮轧过的痕迹叫作“辙”。苏洵仅用一辆车就把三个孩子的名字起好了。

为什么“轼”的含义最好呢?

古人乘车时,如果遇到需要尊敬的人,就要以手扶轼,俯身低头表示敬意。所以古文中有一个词语叫——凭轼,指乘车人遇到应该行礼之人时,扶轼前瞻或俯视,表示恭敬。扶轼行礼时,车子要减速缓行或者直接停下。

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里,记载了“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因为周亚夫治军严格受到了汉文帝的肯定。文中记载“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汉文帝被周亚夫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的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汉文帝扶着的横木就是“轼”。

苏轼的名言及其典故(也许你张口就能背出苏轼的诗)(7)

其实,苏洵给两个儿子起名的寓意和期待都在一篇文章里说透了,这篇散文叫《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我们用今天的话把这篇散文再复述一下,就知道苏洵的两个儿子都没有辜负老父亲的期待了。

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这些部分对车子整体而言都有其职责,而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轼),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便看不出这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即使这样,车毁马亡,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最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苏轼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成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政绩也斐然,谥号文忠。苏辙比苏轼稍显暗淡,但苏辙去世时朝廷也追封苏辙为端明殿学士,特赠宣奉大夫,后来又追谥为“文定”。

后世千年,三苏美名仍流传!

文:一多酱

图:感谢头条作者图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