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健身却没有效果答案就在这里(锻炼健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我一直觉得运动就是健身,健身就是锻炼,本质上说的是一件事。锻炼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保持身材,强身健体,只有想控制体重了,肌肉僵硬了,才会想起来锻炼。

每天健身却没有效果答案就在这里(锻炼健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1)

直到我读了加拿大作者克里斯蒂娜·希伯特的《心理健身房》,我才发现自己对锻炼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表面上。作者是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悲伤处理、自尊与自我价值等领域研究的临床心理学家,也是养育6个孩子的妈妈。

锻炼能够让身体健康,保持身材,这些都是它的副产品,就像我们把钱存在银行,不停地关注利息是多少一样。其实利息是一定会有的,但我们不应该更关注本金吗?提高本金的数量,利息才能随之增长。

“人的身体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这意味着,人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的身心合一,他们是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锻炼的好处正在于此,它能同时兼顾身心健康。

通过锻炼可以降低肌肉的紧张度,进而缓解压力与焦虑。还能释放多巴胺、内啡肽等让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来改善心情和情绪。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让我们提高自尊,做到自我完善。

所以,它对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等精神类疾病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时候它的效果甚至超过了药物。作者称“锻炼是最好的良药。”我们还能从锻炼中收获自信,找到自我价值,习惯了向外寻求评价的我们,可以试着向内寻求,问问自己的看法和感觉,勇敢地做自己,并接纳真实的自己。

每天健身却没有效果答案就在这里(锻炼健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2)

那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锻炼?只要掌握了以下四点,你也可以轻松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

1 获得动力

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件事,要开始做总是需要一个“契机”,它可以长远的、眼前的,内在的、外在的,甚至别人眼中不可思议的。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动机,因为它是开始锻炼的原始动力。

要找最能打动我们的点作为动机,它是我们最渴望、最想改善的地方。比方说,我现在无比焦虑,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连觉都睡不好,那身材好不好就不是我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我绝不会为了保持身材去锻炼。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散步可以缓解焦虑,还能改善睡眠,那我肯定是愿意试试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外部动机,如果我的焦虑已经缓解,那我是不是就失去了锻炼的动力?所以,我们还要寻求一个内在动机,来支撑我们长久地喜欢上锻炼。这个动机可以是锻炼中的平衡感、跳跃中的动感、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等,只要是我们能够由衷喜欢的就好。有了这个动机,我们的锻炼就可以坚持得更长久。

2 转变想法

书中讲了一个“思维循环”的理论,即“想法→情绪→身体反应→行为,行为又会继续作用于想法”,这个循环告诉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必须从源头(想法)开始。所以改变想法就成了我们是否锻炼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必须从心里真正认同一件事,觉得它是对我们有益的,或者是我们此刻需要的,才能在行动上为之付出。

每天健身却没有效果答案就在这里(锻炼健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3)

每个人从小就知道学习的好处,大人天天说,知道我们长大了,好好学习的人依然不多。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只是把它当成一句口头禅,并没有从心底接纳它,或者压根就不太认同这句话,只是说说而已。那自然就会变成被动学习,或者干脆放弃学习。

要想开始锻炼,我们就要从想法上改变,锻炼不仅可以让身体健康,还可以让心理健康。我们要有“锻炼=改变生活”的信念。

3 克服障碍

我们在锻炼之前,总会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不行。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承担失败后的挫败感,干脆就在开始前放弃。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克服各种困难。

比方说,我自己是全职妈妈,不想把整段的时间用来锻炼,我就会在送完孩子后绕着小区跑几圈。如果状态不好,实在不想跑就走,散步的状态加上喜欢的音乐,也能让整个人都放松。周末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要陪娃玩,我就会和他一起打篮球,尽管我完全不会打,就跟着到处跑。

如果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那就在家里运动。如果你是上班族,整天都很忙,那就放弃电梯,走楼梯。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坚持不了,那就找个人一起。每个人的困难不尽相同,但是只要你想锻炼,总是能够找到办法的。

每天健身却没有效果答案就在这里(锻炼健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4)

4 马上行动

任何完美的想法,如果只停留在想的阶段,那么只能是空想。前期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剩下的就是落地实践。想要改变和改变之间,差的就是行动,想得已经够多了,马上行动起来吧。

我们是奔着终身锻炼的目标去的,那么以始为终,只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在毫无思考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

在初期锻炼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FITT原则,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频率、强度、时长和类型。

关于频率,一周三次是一个合适的起点。根据自己的感觉,慢慢增加。

关于强度,“适度超越”舒适区,每个人的舒适区不一样,刚开始的人只要动起来就已经超越舒适区了。

关于时长,每周90分钟的锻炼,就可以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益处,不要纠结每天完成几分钟,关注一周时长就行。

关于类型,这个非常简单,任何你喜欢的运动,只要能让自己动起来都可以。

一段时间后,可以在每一项的基础上增加5%,这是一个稍微超越一点,但又不会过分吃力的量,这样做会持续提升我们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锻炼的习惯,你不用做任何心理建设,就不由自主地去锻炼了。

以上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不想让锻炼只停留在健身的阶段,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让自己的身心都有健身房。

—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