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传统音乐(绵阳三十年39)

在云南丽江,旅游者最为称道的纳西古乐,也叫洞经音乐。梓潼人说,洞经音乐是从梓潼七曲山大庙传过去的,没错,洞经音乐源于文昌崇拜,产生于南宋孝宗乾道4年,因谈唱《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凡到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游览的客人们总能欣赏到独具韵味的洞经音乐演奏。它以谈演道教经文《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尊神传下,所以道教经书称为洞经,演奏唱颂经书中诗赞的音乐,故称洞经音乐。梓潼县在民国时期就有上百家洞经音乐团队。1998年,恢复组建了文昌祖庭洞经乐团。一年以后,这支老年乐团在梓潼县已有一定影响,2000年便开始到农村及一些文化景点演出,受到普遍欢迎。随后,在大庙为游客进行定期演出。乐队一袭的唐代宫廷乐服,古筝、扬琴、二胡、唢呐、竹笛、大鼓等数十种中国传统乐器,或轻敲侧击,或急奏和鸣,倾情的演奏伴以说唱,构织出一幅绝妙的“檀炽钧音”图。曼妙而神奇的乐曲缭绕在翠柏森森的古庙,既有道教音乐的飘逸,又有儒家音乐的庄严、浑厚,还有宫廷音乐的古朴、典雅,更兼江南丝竹音乐的柔美、抒情,富有穿透力的音乐语言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恬淡闲适、深幽玄虚的艺术世界,给人以妙不可言的艺术享受。洞经音乐也成为绵阳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目。

绵阳传统音乐(绵阳三十年39)(1)

绵阳传统音乐(绵阳三十年39)(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