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值得回味的户外徒步(踏遍青山户外徒步的)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清早七点过,成都双顺南路汇集了二三十辆大巴车。上千名带着登山杖、背着登山包的驴友迎着晨曦登车出发。到了目的地,瀑布细流般的人群密密麻麻堵在进山的路口,他们嚷嚷着、晃动着,挤压在窄窄的石径田埂上。十来分钟后,人流才慢慢渗透进茫茫大山。驴友们红红绿绿的衣着和山野的鲜花,在灿烂春光的照射下迷幻而斑斓。

这是每个周末由“成都人文徒步”户外团队组织的徒步活动,规模之大令人咋舌。同样在周末,成都东南西北各个路口,还有其他几只徒步活动团队也整装待发,有的包车,有的自驾,天女散花般撒向大自然。

无论哪个户外徒步团队,都遵从一个老规矩,AA制,人均花费五六十元不等,参加者买好保险并签订安全自负责任书,大家都是出于爱好走到一起的。“绝对不能把垃圾留在山里”,这是人文徒步的总领队“狮子”他们每次都特别告诫的。

一次值得回味的户外徒步(踏遍青山户外徒步的)(1)

徒友在春天的山林里穿行 李贵平 摄

不打无准备之仗

“成都人文徒步”跟其他专业徒步不同的是,他们每次都视“劳动强度”分为AB线,A线穿山钻林,风雨无阻,一般走十五六公里,B线则几乎就是踏青休闲,在乡村买些土特产和果蔬之类。两队在下午五点过汇合上车,返回成都。

这段时间,报名参加户外徒步的人越来越多,“狮子”他们几个领队一商量,就临时计划要去一个叫幸福古村的地方徒步。之前,“狮子”他们又照例开车去踩点。那个村子位于丹棱县城10公里处,是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拍摄地,四十多年前拍电影时的地形、地貌、建筑、道具依旧保持着原貌。

“我看到大片枞树后面有一块很大的开阔地,顺着溪水沟往前,从鹰嘴崖、铁炉沟到清代石拱桥赵桥,一路都是原生态的:古道幽幽,怪石嶙峋,山花竞相开放,溪水潺潺,荒草、枯枝、苔藓展示着不同的风情。”“松下”在活动日志里写道。“松下”是他们这个团队的笔杆子,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写个报道啥的,把大家的照片晒进群里,经常弄到天亮才搞完,直到眼圈熬成大熊猫。“没得一分钱,还搞得这样酣扎劲的?脑壳有包嗦?”他说自己老婆经常这样洗刷他。

当然,更多时候,“狮子”他们的活动是安排在周末两天。为了保证安全,每周三,他们七八个义务领队都要开个行前会,对活动线路、天气、车辆等所有细节都讨论一番;即使再远,他们也会提前开车去目的地现场踩点,在岔口放置好路标。每次分组上山的人群中,都有专业人员押后检查。一旦发现人员走散,就安排脚力好的救援队员返回寻找。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一点,连富有户外探险经验的“狮子”就曾吃过亏。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狮子”他们几个人自驾去天台后山。那时他还是个刚刚参加户外活动的菜鸟。下山时,驴友们被一场暴雨困住了,那雨很猛很持久,接着,山坳里又升起一片雾,山路泥泞难行,野外又看不到人户,他们几个人带的路餐都拿出来分光了,晚上只好在车里困了一夜。

这是一群户外发烧友,都有因为爱好,才走到一起,纯粹公益,平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总领队“狮子”自己在成都有一家公司,其他义务分领队各行各业都有,涉及教育、商业、工业、公司等。活动中都用网名,活动中默契“几不问”原则——不问职业,不问年龄,不问身份。

一次值得回味的户外徒步(踏遍青山户外徒步的)(2)

在雪地里撒野

“走”出人生道理

春阳明媚,花木葳蕤,草树繁茂,正是户外徒步感受“良时美景”的最佳时期。“红牛”又出发了。

“红牛”是成都另一个徒步群“欢乐中国徒步群”的活跃分子,这个在银行工作的胖乎乎中年男,从2014年起,经常都带上自己的女儿去徒步。当时女儿才8岁,平时喜欢闷在家里,“红牛”不想孩子这样作一个井底之蛙。

“头一次徒步,我带得有吃的,孩子有挑食的习惯,徒步中她嫌弃食物不好吃就不吃,我故意不管她,结果那天很晚才到达集合地,孩子饿得遭不住,她明白徒步有种种不可预测性,如果没有做好好的准备,后面吃亏的还是自己。从此,孩子就知道了该吃饱的时候要尽量吃饱。”红牛说。

第二次参加徒步,“红牛”给女儿弄了个对讲机,还是没给她带吃的,让她自己在路上去认识陌生人,结果与临时认识的很多叔叔阿姨一路走一路聊天,这也培养了她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

女徒友“石头仔儿”带孩子参加徒步有两个目的,一来带孩子看看大自然真实的样子,也在山野里认识更多的植物,二来也增进母子的感情。这些年,儿子每个假期都要跟母亲参加徒步,有时候还带上自己的女朋友一道去。

而在川大读书的美女“西西”则认为,很多知识就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前年冬,“西西”无视领队不要惹猴子的警告,在龙门山去故意逗猴子,当时她当着猴子的面打开旅行包,将里面的蛋卷拿出来东晃西晃。这分明是挑衅呀。四五只猴子尾巴高跷,嘴舔口水,不耐烦了,很快动手,树上一只直磕牙的老猴子,率先闪电般跃下,它的伸爪唰地将“西西”网袋里的饼干抢走。接着,地上两只猴子也配合默契,一只蹦过来抓她包里的蛋卷,另一只去抢手机,还顺带将尖爪在她脸上到此一游……

旅途中的奇葩事

对“龙之队”的领队龙哥来说,他至今都念着赵公山上那条叫棒棒的狗狗。

七年前的夏天,龙哥他们十多人在赵公山徒步,大家走得有些精疲力尽了,当时下起雨来,道路泥泞,很多人带的雨衣根本不管事。前面分路口,他突然看到一只黑色的狗狗在摇着尾巴,湿湿的舌头吐得老长。那狗狗汪汪叫,歪起脑袋示意西边不远处的山坳里有一间草房子。它接着就带驴友们去了,房子不大,但正好可以避雨,主人家也拿来包谷给我们吃。可能是长久待在山旮旯太孤独了,这狗狗吃了龙哥他们给的几块卤猪排骨后变得格外温和,此后,就一路随着龙哥他们的爬上爬下。

有趣的是,以后,凡是龙哥他们再来,不管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风雪飘摇的严冬,那只叫“棒棒”的狗狗都忠实地陪“龙之队”走完赵公山。

去年冬天,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参加到彭州龙门山丛林徒步。那天,天寒地冻,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走着走着,我看见前面有人在举起相机拍摄什么,还大声嚷嚷,寂静的山林一下被吵醒。我上前看,雪地里埋着一个人,准确说是雪堆里“长”出一颗脑袋。原来,被“雪藏”的是著名驴友三哥。原来,这干过警察工作的三哥最喜欢“玩苦肉计”给驴友们当模特。当时,他被几个女孩一鼓动,居然埋进雪堆里给大家当起了模特。他不断做着不同的鬼脸让大家拍照,得意地问:都拍好了吧?说完,从雪堆里跳出来,大家猜发现他竟光着上身,雪花碎银般从他身上无声落下。没想到,后面又来了几个女孩,她们嚷嚷着让三哥再“活埋”一遍,三哥居然又脱衣埋了进去。那天,他反反复复折腾了四道,把自己冻成了一条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