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宜人的墓在哪里(帝都及周边竟有5处古墓)

春意盎然,花红柳绿,大家都奔向室外的大好春光,万物萌发的景色让人们目不暇接,但是蹭个清明节的热点,虽然清明节祭祀祖先,但是换个思路,咱们去帝都周边的古墓里游览一番,是不是很另类!!

风景宜人的墓在哪里(帝都及周边竟有5处古墓)(1)

气势恢弘的北京昌平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明十三陵,位于北京以北50公里的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是明朝(1368-1644)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辖区内自然景观幽美,文物古迹荟萃。计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以北30公里的昌平县境内。陵区面积约120余平方公里。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后共计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这里。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故名“明十三陵”,2003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四处景区。长陵,是成祖朱棣的陵寝,始建于1409年,是明朝帝陵中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尤其是举行祭祀仪式的祾思殿,木构件全系名贵的金丝楠木加工而成,堪称古建瑰宝。目前殿内举办有“定陵出土文物精品展览”。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钧和两皇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帝陵。定陵地宫建筑,深邃神秘。共出土帝后衣冠和金银器皿等珍贵文物多达3000件左右,是不可多得的明史研究实物资料。昭陵,是近年按照明朝旧址全面复原的陵园,该陵松柏参天,殿宇辉煌,气势恢宏。

图片来源:明十三陵官网

乘车路线:

北京城区到明十三陵景区路线

公交:

1、德胜门乘坐872路公交车直达明十三陵。

2、乘坐地铁昌平线到达终点南邵站,再换乘公交67路到达十三陵。

3、乘坐345支线或886、888路公交车到达昌平东关总站,再换乘314路公交车到达十三陵。

注:明长陵、定陵、神路之间可乘坐公交314路

自驾:

沿京藏高速公路(原八达岭高速公路)到昌平西关环岛后,向北进入京银路,500米后红绿灯向右行驶进入昌赤路,沿途会经过石牌坊、十三陵总神道(简称神路)、七孔桥。到达丁字路口后,直行长陵、左转定陵和昭陵。

北京城区到居庸关长城路线

自驾车:走G6京藏高速公路居庸关(46)出口出即可。

公交线路:

1、德胜门乘坐919、880路公交车直达居庸关长城。

2、在居庸关乘坐879路公交车可到达明十三陵。

咨询电话:

十三陵特区定陵管理处:电话:010-60761424

十三陵特区长陵管理处:电话:010-60761888

十三陵特区昭陵管理处:电话:010-60763104

十三陵特区神路管理处:电话:010-89749383

十三陵特区居庸关长城管理处:电话:010-69771665

清西陵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1988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藏精品:清代八旗兵的盔甲、皇帝御用马鞍、妃嫔用过的马鞍等。清西陵这是一个山水组成的梦幻之地,无论山形地貌抑或气脉云势,都达到了风水学上要求的美好与吉祥。而镶嵌其中的营造了近两个世纪的四百多个陵寝建筑,则最大限度的融入了人的精神,表达了崇高永恒又恢宏精美的皇权意象。这就是坐落于河北保定市易县境内的清代皇家陵墓群--清西陵。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完工于1915年,历时185年,占地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14座陵寝中,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清西陵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距今最近,保存最原始,集清代皇家建筑之大成的帝王陵墓群。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碧水长流,如此山水风光为清西陵增添了几分悠美,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

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雍正皇帝,一位扳倒天下第一贪官和珅的嘉庆皇帝,一位处于鸦片战争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的道光皇帝,一位希冀通过变法革新富国强民而最终却被囚禁至死的光绪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都长眠于此。清西陵的很多地方都有超乎规制之外的创意,比如雍正皇帝的泰陵大红门前那雄伟浩然的三架石牌坊,比如道光皇帝的慕陵香气馥郁的楠木大殿,又比如嘉庆昌陵的有“满堂宝玉”之称精美绝伦的紫花石墁地,还有孝和皇后昌西陵的神奇的回音石和回音壁,以及永福寺、行宫和亲王、公主园寝这些清陵建筑珍品的完好保存等等。当然还不能忘记那环绕陵区的古松林海等等,最真实的西陵,使您深陷在山水的梦幻以及历史的烟云里。使您有种与历史真实对话的感觉。

清西陵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

2000年11月清西陵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清西陵又以他良好的自然环境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

景区电话:0312-4710016

景区地址: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

风景宜人的墓在哪里(帝都及周边竟有5处古墓)(2)

图片来源:清西陵官网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河北省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康熙2年(1663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戌宽仅50公尺 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 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 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 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 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 字刻写墓主的谧号;明楼之後 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 是停放灵柩的"地宫"。由陵区 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 顶,由一条约12公尺宽、6公里 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 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 隆恩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有580多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叹为观止,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慈禧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豪华装修举世罕见。整座东陵在木构和石构两方面都有精湛的技巧,可谓集清代宫殿建筑之大成,其中孝陵的石像生最多,共达18对,造型多朴实浑厚;乾隆的裕陵规模最大、最为堂皇,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则是首屈一指的精巧建筑。目前,清东陵15座陵园中,只开放了裕陵和东、西太后陵及香妃墓等四处供游客参观。

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说清东陵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地址: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 遵化市马兰峪镇塔山顶南坡

电话:0315-6940888

自驾路线:

北京机场高速----京平高速----平蓟高速----蓟县出口出----蓟县北外环----马伸桥----石门左转----清东陵。

北京----京沈高速----宝坻(路段有路标)转津蓟高速----蓟县出口出----马伸桥----石门左转----清东陵。

北京----国贸桥(东三环)----京通快速----燕郊----三河----蓟县北外环----马伸桥----石门左转----清东陵。

北京----顺义----平谷----金海湖----王庄大桥左转----下营路口右转----孙各庄路口左转----清东陵。

云峰山麓金代皇陵

作为第六批国保的金陵遗址主陵区坐落在房山周口店镇龙门口村北面的云峰山下。这里峰峦秀拔,山分九脉而下,是北京难得的形胜之地。从金太祖到哀宗一共坐了九位皇帝,其中的海陵王完颜亮和卫绍王完颜永济被剥夺帝号,所以还有七个。金代的最后两帝--宣宗葬在汴京,哀宗葬在蔡州,所以一共有五个帝陵。但是金朝还有四位被追认的皇帝(即上图括号中的四位),其中,景宣皇帝徽宗的兴陵未见迁葬中都的记载。海陵王生父,被追认为德宗的宗干也同样又被削去了帝号。那么,在房山,应该有从太祖以下的七座帝陵。

金陵的营造始于臭名昭著的海陵王,贞元元年海陵王迁都北京(中都)。贞元三年,将太祖、太宗陵从上京迁葬北京金陵。正隆元年,又把老祖宗们从上京迁葬大房山,即始祖以下十帝:始祖光陵、德帝熙陵、安帝建陵、献祖辉陵、昭祖安陵、景祖定陵、世祖永陵、肃宗泰陵、康宗乔陵和穆宗献陵。代天启年,面临着东北后金的巨大压力。为了坏其龙脉,对金陵进行了大肆毁坏。当然,这种风水厌胜之术最终也未能阻止后金铁骑的入关。只是把金陵变成了金陵遗址。到遗址来看看,现场残留之物并不多。御路两侧的巨大石基据分析为碑亭。“十”字形的地基比较特殊。

玻璃房子罩着的地方是一段御道台阶,两侧的栏板雕刻十分精美  在遗址现场还能看到睿宗的景陵碑。睿宗,即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子宗辅,富平之战的金方统帅,世宗之父。世宗即位后上尊谥为“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庙号睿宗。世宗被称为“小尧舜”,把他父亲的名字也改成了“宗尧”。景陵碑为汉白玉制成,有两米多高。碑阳上书“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十个楷书大字。碑首双龙托火焰珠,雕刻张力十足。金陵现在考古认定了五座皇陵:太祖的睿陵、太宗恭陵、德宗顺陵、世宗兴陵以及睿宗景陵。出土的金陵文物现在散见于北京各博物馆中。从太祖睿陵中出土了精美的汉白玉雕龙纹、凤纹石椁,现存首都博物馆。明代破龙脉时,睿陵被挖开,石椁被砸碎。现在在石椁挡板的团龙纹上还能看出粘合的痕迹。凤椁保存完好,椁盖、椁盒都是整块石头刻成。四框雕缠枝忍冬纹,四角卷云纹,中间双凤。

交通: 六里桥乘917路车到房山站,换乘小巴到车厂村

丰台大葆台

大葆台汉墓是西汉晚期的两座大型木椁墓,因为其完整的黄肠题凑形制而闻名。位于北京市丰台,现在有地铁站名大葆台。和金水关遗址一样,属于京南不能不到的景点之一。

1974~1975年据说是作为文革时候的反面教材而发掘。东侧1号墓墓主初步推测是卒于元帝初元四年(前45)的广阳顷王刘建,西侧2号墓墓主为其妻。两墓早年被盗,因此无明确的身份印章凭证。从介绍来看,甚至认为燕王的概率更大。

前面有神雀的图腾标志,都说汉文化是秦文化和楚文化交融的产物,事实上楚文化的印记更深。1号墓保存较好,是最早发现的结构清晰的黄肠题凑墓。墓圹底部长23.2米,宽18米。墓道在南,与甬道相接的一段用木材构筑。墓圹内用木材构筑甬道、外回廊、中回廊、黄肠题凑、内回廊、前室和棺房等。内回廊和中回廊之间的黄肠题凑椁墙用柏木条横向垒筑成。墓道内有彩绘朱轮马车3辆和马13匹。外回廊内置豹、马、雁等禽兽和陶器、铁器、漆器等。内回廊主要放陶器,前室放漆床、六博和陶器等。棺房内有五层木棺,出土大量玉器及玉衣残片。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至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缺乏实物的黄肠题凑证据。从已有的汉代料可知:“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黄肠”则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和这里的大葆台1号墓等都使用了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所谓“黄肠”,即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这里的黄肠题凑由10厘米×10厘米×90厘米的柏木方15800余根叠成。后来没有这种制的原因估计木材难找了。这里的彩绘朱轮马车3辆和马13匹。这是国内第一个发现完整的西汉车马坑。

乘车路线:

乘635路(颐和园–世界公园)公交车至世界公园下车,往东南走800米;744(北京东站–世界公园)直达门口;937路(礼士路–大庄)至世界公园南门下车,走800米即到;或乘世界公园旅游专线直达。或乘房山线直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