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最好吃的小吃在哪里(寻味嘉兴南门头)

文 | 黄国华

嘉兴最好吃的小吃在哪里(寻味嘉兴南门头)(1)

二年前,嘉兴南门梅湾里餐饮股份有限公司隆重开张,俗称“南门头”。地方风味,传统小吃,百年老店纷纷进驻,传承饮食地方特色,重拾一代人旧时小吃的记忆。

“ 南门头”是方言习惯用语,地域指南城门外,但旧时市心弄关帝庙以南,也泛称南门。南门地处东西南湖之间,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乃一方风水宝地。

1906年,沪杭铁路兴建,东门建车站,新市突起,外来人口猛增,北门自古以来,以商业为主,西门荒凉。而南门相对外来人口少,若以嘉兴方言,则以南门人最标准,若以饮食小吃也多保留古老传统风味。嘉兴盛产大米,自古以来多以米食加工成小吃,这是地方一大特色。

清《古禾杂识》载:“禾城四门,风景各殊。南门极短,止通乡傤,无大店铺,仅见鬻糰小经营(鬻,意为卖)而某家角黍最大,乡下人竞趋之”。

又载:“三伏天有藕粥、熟藕、红枣、扁豆、绿豆汤、梅酱、凉粉、香薷饮、担歇桥边树下……,寒天有荤素馄饨、汤粉饵、餹煨芋魁、油灼豆腐……担者敲竹以行,其声阁阁”。

可见清末,在南门头小吃曾以糕团为主,风靡市场。小经营当指提篮、担肩、托盘叫卖小吃,小生意人操此为业。且应季面市。未拆除城门前,(还没有澄海路)店铺集中在丝行街、娱老桥堍、东米棚下,这一市面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笔者从小生活在南门,回忆70年前,尚可历数百余种小吃,录于下:

一、摊边美食

01. 团子浜团子,用现代话说,是南门小吃一张名片。团子浜位于小曹王庙南约3里处,紧挨铁路东侧。全浜十多户人家以卖糯米糕团为主,团子壳薄馅多,品种繁多,除鲜肉外,有豆沙、赤豆、咸菜、小白菜等素馅,价廉可口,应时节还有青团、南瓜饼、麦芽团、蚕豆揉面粉的麦糕、各式印花糖糕,还代做上梁团、上灶团、满月团、寿团、寿糕等等,因而得名团子浜。

男的上街卖,习惯二、三层蒸笼顶在头上,用一长竹筷敲蒸笼,边走边喊,女的则把团匾紧挎在腰前。

一早就穿走在南门丝行街潘福林星园茶馆、朱味良澄海路口东林茶馆、梅湾街口陈葆林易安茶社及娱老桥边、东米棚下沈雅芳、水根茶店等及街坊。除供应南门外,还到东门、北门叫卖。

团匾上用土白布防风遮尘,卖者系蓝土布腰围,取糕团时用竹筷取之,递给时连带有竹箬,天不亮就蒸好,当天货当天售完。而冬天,团子易冷变硬,有的挑有炉灶的竹马担,边蒸边卖。

团子浜人尽管农事为主,但从不间断一年四季卖团子的习俗,其历史相传始于明代,沿袭已有五六百年,直到1958年才停止。

02. 南门头有不少挑炉灶担卖其它的小吃,如:祝老翁,人称“祝老担”,适时专卖绿豆粥,绿豆汤、扁豆汤、八宝汤、红糖芋艿,桂花山茹汤,卖者敲一竹筒,笃笃笃,卖糖粥,二分一碗,笃笃笃……。

03. 智慧弄口常有固定摊位,姜氏米翻饼,一清早家中烤好,层层用棉花毯加以保温装入木桶,挑担上街。米翻饼一面焦黄,一面米白,入口松糯,微甜带酸,听说用隔夜馊粥加以发酵。还有王小二油翻酥、粢米饭。

04. 娱老桥边下午铜锅山茹,露天砖块叠灶,锅口径大有3尺余,紫铜。选用本地红山茹,午后开始用桑柴烧之,约下午3时供应,香气扑鼻,买者众多,自带碗具,尤锅底山茹皮焦黄,甜度高,往往一抢而空。后来铜锅换成铁锅,生意依然兴隆。

05. 铜锅风菱,地方特色,铜锅用紫铜铸成。二头小中间大,形状似圆鼓,平底,高有尺余,亦称罗汉锅。烧制铜锅菱大多是水果店,烧煮时,上面盖有荷叶,据传有千年。选湖州一带环菱。风菱即将老菱和少量湖水置于缸坛中1一2月后取出,洗净,风吹,阴干,制作风菱,可贮数月不坏,生食脆嫩甜美,烧熟则香糯可口。

06. 卖素鸡素爆鱼者,是一拐脚,年近半百,家住南大街,每天下午3时起,手挽”拗桶”沿街叫卖,“拗桶”木制,形状长腰圆,桶中间有一长木环柄,拗于臂上。桶里有多个木格,售素鸡、素爆鱼为主,还有酱汁牛肉,茶叶蛋、兰花豆腐干。其叫卖声有自创的曲调,卤味来自苏州,带苏州唱腔:“素鸡、素爆鱼,素火腿素盹肝,哎,香覃豆腐干……”。

07. 生炒热白果,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一锅一灶,街头现炒,伴随有节奏的刀锅碰击声,叫声响亮而清脆,“生炒热白果,香以(又)香来糯以(又)糯,一分洋钿买三颗,吃石(出)一颗坏白果,一颗赔三颗,还要敲坍吾只破砂锅……。”

卖黄莲头老者常头戴西瓜帽,腰围土蓝布制成百裥裙,一团匾置于腰前,用竹片敲之,笃笃有声,售有咸黄莲头、脆梅、话梅、金桔片、牛乌片。

08. 常言:“南门大粽子”。幼时未曾见过,却尖脚小粽南门出名,竹叶包10只一串,小至小孩也可一粽入口,也叫一口粽,一串串卖。还有削白荸荠(地力)、削白山茹一片片卖。

09. 娱老桥头,梅花糕,嘉兴人也叫鸡蛋糕,边拷边买,豆沙馅料加猪油,甜而不赋。还有肺头丝粉汤、豆腐花。

10. 南门大街陆庆泉聚成糖坊及澄海路马以陶聚兴糖坊,售津糖、斩白糖。手艺人用来制作人面、各式动物。还有河东街冯氏酒酿,批发兼零售,声誉南门头。

11 麦糕,5月收蚕豆季节应市,为嘉兴人喜爱,由湿面粉拌和,揉搓圆柱,加以蒸熟。嘉兴另有一种拌揉蚕豆豆板,称豆板麦糕。刚蒸好麦糕,飘来的阵阵热气,这股香甜的滋味,十分诱人,会在方寸鼻息之间,可以穿透岁月的坚墙,直达心灵。源于乡间常见的美食,浸染了岁月的醇香。

嘉兴最好吃的小吃在哪里(寻味嘉兴南门头)(2)

红糖麦糕

12. 馄饨担,多以江西人经营,似乎不是终日在街头巷尾存在,只有在黄昏时分出现在街头。夜间一直经营到小热昏散场及南门星园茶馆夜书散场,但用肉极少,一角一碗,常言:“拨得实拨根葱,拨勿实拨个空”。起锅后盛入高脚碗,用竹制细小挖耳勺,勺上一点味之素,足以鲜美无比,凡病者,吃之开胃,冬夜充饥暖胃,一碗入肚,欲想再来一碗。

嘉兴最好吃的小吃在哪里(寻味嘉兴南门头)(3)

二、点心店

点心店旧时也称之谓“糕团店”、“团子店”、“小吃店”。主要有糕团、浆粽、油类三大门类,点心品种几十种,以糕团类为主。

在南门澄海路口、丝行街、娱老桥边都有糕团店,以丝行街蔡鑫民、蔡荣富昌源糕团店最为盛名,经营品种主要有:除了大饼、油条、包子、豆浆外,粽子,猪油细沙枣团、肉馅团、夹团、刺毛团、青团子、南瓜团子、鹅头颈、油墩、油汆猫耳朵、油头绳、油翻酥。牛呑头。

软糕(肉糕和豆沙糕)寿桃糕、肉糕、松糕、赤豆糕,扁豆糕,薄荷糕、绿豆糕,粢饭糕,印花糕、鹅头颈糕,麦糕、发糕,枣子糕,花生糕,定胜糕等。

三、南货店糕点

嘉兴最好吃的小吃在哪里(寻味嘉兴南门头)(4)

旧时的南货店

丝行街老字号南货店以裕泰兴和申和祥最为盛名,二门面,都自有作坊,做传统糕点。另外东棚下有沈汉祥悦茂兴南货店、叶培信南货店,王一记南货店,但以代经销为主。

制作上按饼、糕、片、酥、糖等分类。

饼类有:冰雪饼、芝麻饼、桃酥饼、金桔饼、金钱饼、苏式月饼有白糖、豆沙、枣泥、玫瑰、椒盐,广式有百果、椒盐等。

糕类有:玉带糕、八珍糕、松糕、状元糕、绿豆糕、桂花白糖糕、红糖糕、炒米糕、茯苓糕、椒盐糕。橘红糕、山焦糕,地力糕、薄荷糕、冰雪糕、绍兴香糕、中式蛋糕等。

片类有:松子云片、胡桃云片、桂花云片、双桃云片、五色云片、芝麻燥片、绿豆燥片、

椒盐片、椒桃片等。

酥类有:粟酥、杏仁酥、桃酥、黑芝麻酥、白芝麻酥、骨排酥等。

糖类有:酥糖、寸金糖、冬瓜糖、粽子糖、老姜糖、薄荷糖、牛皮糖、牛轧糖、松子糖、饴糖、棒头糖等。

值得一提是,听前辈讲,抗战前,南门有一种叫人物云片糕,也是嘉兴的特产。

嘉兴最好吃的小吃在哪里(寻味嘉兴南门头)(5)

人物云片糕

这糕长约3寸,宽约2寸,在雪白的糕片上,用彩色糖粉,制作有五彩人物,或以糖瓜嵌出“百年好合”,“福寿双全”,非常精美,被乡里用作定亲、结婚、寿辰的喜庆礼品。送上“讨口彩”的人物云片糕,以呈吉祥、喜气,但已失传将近百年。

后来在吴藕汀的《十年鸿迹》一书中,就有关于这款糕点的描述:“我年过十令,最喜欢是‘人物云片糕’,至今还是念念不忘。”人物云片听说不少地方都在尝试开发。

其中,今天不少人专来南门头餐饮业,品味镇店名菜之一馄饨鸭,听前辈说,民国年间,嘉兴此馄饨鸭,也叫“八鸟朝凤”,比喻馄饨似鸟,鸭如凤,故名。

嘉兴最好吃的小吃在哪里(寻味嘉兴南门头)(6)

南门头馄饨鸭

吴藕汀《落花残片》记有:东门燕乐园莱馆,有“鸳湖馄饨鸭”,乃是鸭块与粉饺同煮,端之砂锅之中”。

旧时南门热闹的市井,一去不复,曾经美味小吃也只留在老一代记忆中。

行文至此,不得不说,2001年南门开发,重建梅湾老街,皆在创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曾热闹一番,如今许多商家离去,显得冷冷清淸。只有南门头餐饮业在苦苦支撑,而来者多半是老南门人冲着怀旧情结到南门头看一看,转一转。

嘉兴南门得天独厚,名人名居荟萃,有沈敬儒纪念馆、褚辅成史料陈列室、金九避难处、汪胡桢故居、朱生豪故居、钱氏清芬堂。这些名人故居,影响全国。可惜门可罗雀,连老市民也不甚多了解,有关部门虽也作过多次调研,献计献策,但未见成效。

其实南门,还有不少胜迹遗址还有待开发,如南湖学堂遗址、秋瑾密会处、五龙桥遗址、数学大师钱宝琮出生地等。

西南湖畔在唐代更是名园林立,历代文人吟诗不绝,苏东坡曾留下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 的佳句,有着讲不完的南门故事。

“以文化兴市,旅游拉动地方经济”,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政府扶植,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挖掘内在潜力,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好南门人文。如:组织学校学生参观名人故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市区一日游,到南门品小吃;优惠招商,使梅湾街空房不再空关……。

凝聚人气,让更多老嘉兴人走进南门头,更要让一代新嘉兴人了解南门文化,走进南门头。

写于2021年12月13日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