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

1939年12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一系列事件。

12月10日晚,边区宁县保安队和国民党九十七师一团向八路军驻军发动突然袭击。4天后,国民党九十七师五十一团又袭击八路军驻镇原县的部队,因我军事先无备,伤亡惨重,八路军驻防的宁县等5座县城都被国民党占领。

1939年12月,阎锡山在蒋介石的策动下,在晋西搞了十二月事变。在此以前,阎锡山就以种种借口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新军二纵队和三纵队,逮捕了新军大批政工人员,杀害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

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1)

阎锡山

从12月初开始,阎锡山的独八旅就在晋东南破坏抗日政权,袭击进步报社,杀害共产党员近600人。新军第三纵队的4个团的政工人员全部被杀。蒋介石的四十军为配合独八旅,也在高平、长治、壶关一带包围八路军和新军第三纵队。在太行山地区也发动了一系列反共事件。

1939年初,蒋介石为加强反共力量,将第三十九集团军调往冀南和冀鲁边地区。蒋介石指示三十九集团军司令石友三:

华北平原不能让共产党八路军做根据地,遗患未来,石总司令必须与鹿主席同心协力将八路军消灭,或撵到北边去。中央还要加派有力部队到前线,用钳形攻势一举消灭那里的八路军。

同时,蒋介石又给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发去密电给予他独断专行权。石友三到冀南后,勾结九十七军朱怀冰部,不断向八路军寻衅,他们逮捕、活埋八路军工作人员和伤病员,仅石友三部即活埋抗日干部及群众500多人。

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主持召开多次会议,从抗日大局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制定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人,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的胜利原则,以及适可而止的休战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并形成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基本方针;还提出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思想。

毛泽东为了粉碎蒋介石掀起的反共高潮,对各地进行了很多具体指示。

针对阎锡山的反共行动,毛泽东对新军的负责同志说:阎锡山准备雨伞(阎锡山防共的语言),你们也准备嘛!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亲自到新军中作随时准备击退顽固派的进攻的报告。

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2)

彭德怀剧照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在思想上和军事准备工作中,做了细致安排,并采取正确措施,于1940年初粉碎了阎锡山的军事进攻。

在打退阎锡山的进攻后,中共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提出休战。毛泽东亲笔写信给阎锡山,表明中共关于新旧军团结抗战的主张不变。并派萧劲光、王若飞到秋林镇与阎锡山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晋西南为阎锡山旧军活动地区,晋东南和晋西北为八路军与新军的活动范围。

毛泽东承认阎锡山的地盘,拥护他抗战的做法,尊重了地方实力派的利益,使其不能完全倒向蒋介石和投向日本,达到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

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不仅从军事上粉碎了蒋介石想利用阎锡山进攻八路军,达到既削弱阎、又削弱共产党的目的,还使阎锡山接受了教训,在蒋介石以后的反共活动中,基本上采取中立的立场。

对石友三等对八路军的进攻,我党采取了先礼后兵的政策。彭德怀副总司令、刘伯承师长都亲自上门找鹿钟麟、朱怀冰谈判,希望停止摩擦。刘伯承曾忍无可忍地对朱怀冰说:我们已经退避三舍了,你们总得让我们抗日有地!八路军不怕你们,不过为了团结,不忍自相残杀,要是逼人太甚,我们是有人民作后盾的。

石友三、朱怀冰对中共的多次和解努力,置之脑后,仍于12月下旬向八路军发动进攻。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采取孤立打击最反动的朱、石部,分化瓦解其他追随者的作战方针。使朱怀冰部被迫撤至冀南的武安、涉县、磁县。石友三部在被歼3000多人后,逃过漳河奔向清丰一带。

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3)

邓小平剧照

蒋介石不甘心这一较量的失败,又在1940年3月,令鹿、朱、石三部联合向太行山南部进攻。八路军集中兵力,消灭了朱怀冰3个师,打退了石友三,对鹿钟麟部只消灭其特务机关,争取其中立。.

反击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动派人同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进行谈判,还主动撤出陵川等7县及豫北一带。使国民党停止了在太行山区的进攻。

蒋介石在华北搞反共高潮失败后,又在华中搞起摩擦。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0年7月16日,蒋介石提出了一个《中央提示案》。其主要内容有两点:

一是取消陕甘宁边区,将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缩编到10万人;二是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后全部开到黄河以北。

蒋介石的目的一目了然,他不仅从作战区域和人数上限制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而且取消了长江流域和黄河以南的抗日根据地。总参谋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分别给朱德、叶挺等人拍去电报,催促他们在一个月内率部开到指定区域。10月10日,蒋介石给顾祝同密电指示,新四军如在12月11日的最后期限中不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顾祝同在新四军北移必经之路上,集结了8万人马,形成口袋阵势,声称掩护新四军北移。

我党我军坚持抗战大局,在与国民党几经谈判未果后,同意将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1941 年1月4日,新四军9000余人,分兵三路向茂林前进。茂林地区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加上前几天连降雨水,山洪暴发,部队前进非常困难。

1月6日,新四军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袭击。新四军苦战7昼夜,虽然打退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但疲惫之师寡不敌众,6000余人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只有2000余人突围。

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4)

叶挺剧照

1月17日,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发布解散新四军的通令,并宣布新四军为叛军, 立即取消番号。蒋介石1月30日的日记,道出了他在皖南得手的欣喜心情:

此为国民革命过程中之大事,其性质或甚于民国15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也。

皖南事变发生后,我党仍表现出极大的理智。毛泽东决定对国民党发动政治上的全面进攻,而在军事上采取守势,做好粉碎蒋介石大规模军事进攻的准备。

1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央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发言人对皖南事变的谈话》。指出:

皖南事变是抗战以来国民党第一次重大政治变化的表现,暴露了国民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真面目,使国民党的威信大受损失。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以民族、国家命运为重,愿同全国同胞一起,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以内战代替抗战,以分裂代替团结的阴谋,而避免内战悲剧的重演。

1月2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毛泽东历数蒋介石为配合日寇诱降政策,制造消灭八路军、新四军的阴谋:

此次皖南反共事变,酝酿已久。目前的发展,只不过是全国性突发事变的开端而已。

他指出在目前形势下,非有全国人民的紧急努力和国际外交方面的重大压力,才能制止事变的继续发展。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前途如何,都将挺身而出收拾局势,决不让日寇和亲日派横行到底!

毛泽东严正地提出:取消1月17日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等12条,作为解决事变的办法。最后,毛泽东表示:我们的让步是有限度的,我们让步的阶段已经完结了。蒋介石如果还为前途着想,他们就应该自己出来医治这个伤痕。

周恩来在国统区则与国民党与蒋介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面对面的斗争。当皖南事变的报道遭到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的扣押,使《新华日报》被迫留出空白的天窗时,周恩来毅然题写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挽词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诗,向全国人民控诉蒋介石反共分裂的罪行。

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5)

周总理剧照

第二天,当载有诗和挽词的《新华日报》出现在山城的大街小巷时,人们争相传阅这一令人心碎的诗句。仅这一天,《新华日报》的销售量就突破5000份,是当时销售量的5倍。毛泽东看到这首诗后,立即给周恩来拍去欣慰之至的电报,用以表达他的同志战友之情。

在对蒋介石顽固派的政治攻势中,毛泽东高瞻远瞩及时提醒全党中日民族间的矛盾依然是基本的,国内阶级间的矛盾依然处在从属的地位。为了对付蒋介石顽固派的抗日和反共两面性,必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三者缺一不可的斗争策略,否则就会吃亏。

事实证明,毛泽东采取的斗争策略,得到广大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团结抗日,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表示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

1月2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重新组建新四军。使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的图谋成为泡影。

皖事南变的结果使得蒋介石认识到:在对日抗战结束之前,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共产党问题。毛泽东也体会到:

任何的人民革命力量如果要避免为蒋介石所消灭,并迫使他承认这种力量的存在,除了对于他的反革命政策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更无他路可循。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在严酷的军事和政治较量中不断地加深着相互之间的了解。

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6)

毛主席剧照

蒋介石是不甘心失败的。在发动两次反共高潮失败后,他只是停了一段时间。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准备再次摩擦。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做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这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5月26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

蒋介石电告胡宗南:

确悉,奸党连年整风,内争激烈,共产国际解散对奸党是沉重打击;命胡乘此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限6月底完成部署,行动绝对保密。

胡宗南按照蒋介石的密电,6月18日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内定他指挥的第三十八集团军迅速攻占以枸邑城北马栏镇为中心的关中分区。之后,协同第三十七集团军攻占陕北地区。预定的进攻日期是7月9日。

蒋介石以为这次部署很周密,没想到胡宗南的亲信助手一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已把这一切密告了中共中央。

针对蒋介石的企图和动向,毛泽东决定继续坚持一贯方针和原则,一面在政治上充分揭露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破坏抗战的罪行;一面在军事上做好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准备。

7月4日,中央军委向八路军、新四军通报蒋介石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情况,以使各部提高警惕,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毛泽东还指示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向大后方人民和美、英、苏等国驻华使团揭露蒋介石想进攻边区挑动内战的阴谋。

蒋介石自制力(蒋介石屡次制造摩擦)(7)

蒋介石剧照

此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分别致电胡宗南和蒋介石,对其发动内战的行径提出严正抗议和警告。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揭露和声讨蒋介石发动内战进攻边区的宣传攻势的指示,要求各地党政军民反对内战,反对分裂,支援陕甘宁边区的斗争。

12日,《解放日报》 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质问国民党》的社论。

与此同时,八路军在军事上迅速做好迎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作战准备。7月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令八路军由晋察冀、太行军区抽调部队开赴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准备应变。

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加上中共在军事上的充分准备,以及美、英、苏等国的反对态度,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放弃对陕甘宁边区的大规模进攻,并于7月10日电令胡宗南停止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行动。

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反共内战被制止了。蒋介石本来企图利用共产国际解散的机会,一举消灭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但是,他没料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从民族、国家大局出发,坚持抗战,坚持自卫原则,唤起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同情和支持,并使自己立于主动地位,赢得了人心,也赢得了胜利。而蒋介石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