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称呼可以写啥(书信用语的称谓和提称语)

书信用语的称谓和提称语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王全营

书信(书简、书札),旧称“尺牍”,古代在一尺长的木简上书写文字,故曰尺牍。《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载:“及寝病,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李贤注:“《说文》云:‘牍,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后来人们就称书信为尺牍。

书信是应用文最基本的样式之一,是人们沟通情况、交流思想等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古人非常重视书信的写作,不仅汉唐以来的文学大家如孔融、曹植、柳宗元、苏轼、钱谦益、袁枚等有大量的信札传世,就是一些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他们的公私信函也都很受世人青睐,有多种版本发行。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从古至今更是师长要求子弟熟读的范文。不仅类书如《文选》《文苑英华》,学者的文集如《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牧斋有学集》《小仓山房诗文集》等收录有大量书信作品,而且还有名家书信及书信写作的专辑面世,如民国年间编辑出版的《近代十大家尺牍》《尺牍大全》,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还有近年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版本《曾国藩家书》等。以《近代十大家尺牍》一书为例,该书共收录曾国藩(曾涤生)、俞樾(俞曲园)等十家610封书信。

书信称呼可以写啥(书信用语的称谓和提称语)(1)

古代没有电话,书信就成了人们相互联系的一种工具,即使相距千里,一封书信就能沟通彼此的情感,唐杜甫“家书抵万金”、宋之问“不求汉使金囊赠,愿得佳人锦字书”“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正在于此。书信方面的内容很多,今天单说一下书信用语的称谓和提称语。

书信首行的称呼一般包括三部分:姓名、称谓和提称语。古人一般有名、字、号。名是长辈起的,字是师长所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另一名字,号又叫别号,是名、字之外的称谓,有的是自号,有的是弟子等对其的称谓。长辈称名,亲友要称字或者号。古人还有一种称谓即地望,即以其籍贯县名相称。宋代王安石是临川人,后人称王临川;明代汤显祖也是临川人,他的《牡丹亭》等传奇合称《临川四梦》。有人曾将民初五位总统的地望缀成一联:“山而城、城而陂、陂而河、河而海,每况愈下”求下联,至今无人能对。

书信称呼可以写啥(书信用语的称谓和提称语)(2)

下面先说一下称谓。称谓,是人们因相互关系、身份、职业而来的名称。

1.致父母书信。袁世凯《致母亲函》:“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大人”就是称谓。“膝下”一词源出《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意思是说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父母对幼孩很亲昵。过去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这样的用语起首,几乎成为定式。曾国藩致父母书信:“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跪禀”“万福金安”,也是致父母书信的常用语。

2.致师长书信。毛泽东《致符定一》:“宇澄先生夫子道席。”“先生夫子”是称谓。符定一,字宇澄,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长,毛泽东在该校读过书。

3.致官长书信。俞樾《与肃毅伯李少荃同年前辈》《与李少荃制府》《与李少荃楑帅》《与李少荃参知》《与李少荃相国》《与李少荃爵相》。李少荃后面的“同年前辈”等都是称谓。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封肃毅伯,历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制府、楑帅指总督,参知、相国指大学士,爵相是爵位和官职的合称。清代同一科的举人、进士都可以称“同年”,翰林院称先己入院者为“前辈”。李、俞二人都是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举人,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俞樾是道光三十年庚戌科进士、后入翰林院,故俞称李为“同年前辈”。

4.致同僚书信。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国藩顿首顿首:耦庚前辈大人阁下。”贺长龄此时为贵州巡抚,巡抚又称“中丞”。“耦庚”是贺长龄的字,“前辈大人”是称谓。袁世凯《复张人骏函》:“安圃二哥亲家尚书节下。”张人骏,号安圃,与袁世凯是盟兄弟,又是儿女亲家。曾任河南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亲家尚书”是称谓。《近代十大家尺牍》中梁启超、王闿运所作书信中使用的称谓有:“合肥相国年伯大人”(李鸿章是合肥人,此为地望)、“南皮尚书”(张之洞,南皮人,用法与前句同)、诸乡台、编辑部诸君、先生中堂、仁兄祭酒、仁兄先生、仁兄函丈先生亲家、仁兄同年先生、仁弟、同学兄弟、世兄、夫子大人等。顺便说一点:女士亦可称为“先生”,如毛泽东致宋庆龄函、致何香凝函等。

5.致友人等书信。毛泽东《致宋哲元》:“明轩主席先生勋鉴。”宋哲元,字明轩,时任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致张学良》:“汉卿先生阁下。”张学良,字汉卿。袁世凯《致徐世昌》:“菊人大哥大人赐鉴。”“知止斋主人左右。”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室名晚晴簃,斋名知止斋。

书信称呼可以写啥(书信用语的称谓和提称语)(3)

现在说一下提称语。提称语也叫“敬辞”,紧附在称谓后面,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表示对受信人的尊敬和请受信人察阅此信。上面引文中的阁下、节下、勋鉴、尊鉴、左右等,都是提称语。《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中使用的提称语有:阁下、左右、勋鉴、大鉴、台鉴、道席等。《近代十大家尺牍》中梁启超、王闿运所使用的提称语有:阁下、钧鉴、君鉴、贤鉴、英鉴、节下、道席、台席、侍者、侍席、文席、专席、函丈、侍福等。“节下”,古代授节予将帅以加重职权,故称将领为节下,清代的封疆大吏都有军权,也称为节下。就是领兵的提督,朝中的尚书、侍郎等,因其位高权重,也被称为节下。

上面所列仅是作为提示,就本人涉猎所见,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还有很多,这些提称语使用时要与收信人的称谓即身份相配合。提称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下面就书信中的提称语粗略分类,供喜欢者参考。分类不当之处尚希谅察。

用于父母、长辈:膝下敬禀者、万福金安、膝前、尊前、尊右等。

用于上级及年高德韶者:垂鉴、赐鉴、钧鉴、尊鉴、贤鉴、英鉴、勋鉴、道鉴、伟鉴、前鉴、侍右、侍者、侍福等。鉴,古代称镜子为“鉴”,有照察、审辨的意思。书信中用在称谓之后属于敬辞,就是请人看信。垂,即向下看;赐,上对下的给予;“鉴”字加垂、赐、钧、尊、贤、英、勋、钧等,表示诚心诚意地请对方看信。

用于平辈和通用的提称语除上面的“垂鉴”等外,还有:大鉴、台鉴、雅鉴、惠鉴、阁下、左右、足下、台右等。汉蔡邕《独断》云:“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执事。”古代朋友之间谈话、通信敬称对方为“阁下”。虽然是平辈,但对收信人十分尊重亦可用“尊”“赐”,袁世凯多封《致二姊函》称谓和提称语就有:“二姐大人赐览”“二姐大人尊前敬禀者”。

用于师长:先生、夫子、函丈、坛席、台席、道席、讲席、教席、侍席、文席、专席等。席,席位。“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同学、同年、同窗等。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懿鉴、慈鉴等。

用于晚辈:知悉、知之、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览、收阅、如握、如晤、如见、如面等。

另外,在书信中不能使用“你、我、他”,直接使用是对人不尊重。需要使用的时候要用代词,例如:“你”,可用阁下、足下、台端、钧座、大驾、君、公、老兄、吾兄、仁兄、老弟、贤弟、仁弟、兄弟等;“我”,可以用弟、愚、愚弟、余、予、吾、区区、仆、窃、不才、鄙人、卑人、在下、小可、不佞等;对师长可用末学、学生、晚生等;对学生可用老朽、老拙等。“他”,可以用渠、彼、伊、伊人等。

在谈话和书信中,涉及到自己的家人和对方家人,应该使用谦词和敬辞,概括起来就是“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凡是自己的长辈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亲属,称谓前要加“家”,如家父、家君、家严,家母、家慈。父亲已经去世,则称先父、先大人、先严、先考。母逝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再如家伯、家伯母、家叔、家叔母、家兄、家嫂、家姐等。凡是比自己年龄小的,要加“舍”,如舍弟、舍妹等。比自己辈分低的,不论年龄大小都用“舍”,如舍侄、舍侄女、舍甥。儿子则称小儿、息男、犬子、小犬等。作为谦词,与自家有关的也称“舍”,如舍眷、舍亲、舍间、寒舍等。

称呼他人的亲眷,不论辈分高低在称谓前都要加“令”字,以示尊称,如令尊大人、令堂大人、令伯、令叔、令兄、令弟、令妹、令爱、令郎、令子、令嗣(哲嗣、贤郎)等。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摘自《决策探索》杂志2017年6期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