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米味道怪怪的(这种米香到流油)

这是一个面积仅188.86平方千米的粤北小镇。

1958年,“马坝人”头盖骨在此被发现,考古专家认定,“马坝人”为12.9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1972年,在“马坝人”头盖骨出土地点的两山之间,又发现了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物遗址,被命名为“石峡文化”。

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因此闻名海内外。实际上,在这些考古发现之前,马坝镇,早已凭借一种特色农产品,名声在外。这种特产,便是享誉岭南的马坝油粘米。

香米味道怪怪的(这种米香到流油)(1)

《广东印记》之“马坝油粘米”

带你走进粤北

感受香飘四海的油粘米

从历史深处走上万家餐桌

所演绎的物产传奇!

香到“流油”的米

与其他大米相比,马坝油粘米米粒小巧玲珑,无腹白,晶莹剔透、半透明,富有油质感,成饭后,饭粒稍曲卷,似虾状,入口香滑而软硬适中,饭后齿颊留香。

关于油粘米的得名,坊间是这么说的。

当初,人们用砂锅煲饭,香味四溢,饭面泛起油光,把饭粒放到纸上有油迹留下,故称之为油粘。

香米味道怪怪的(这种米香到流油)(2)

穿越时间的香

马坝油粘米的名声,由来已久。

在4000多年前的“石峡文化”发源地——马坝狮子岩两山之间的考古发掘现场,专业人员曾挖掘出均已炭化的团状稻谷和米粒,后经科研人员鉴定,此稻为人工栽培的籼稻。

虽然,因年代久远,无法证明考古发现的稻米与今天的马坝油粘米,是否存在必然的关联,但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曲江种植稻米的历史,非常悠久。

“稻有芒谷……其不粘者有二,一曰稴,俗作粘,种类甚繁,以马坝黄粘为最……以上各类皆为通邑出产之大宗。”根据清宣统年间梁朝俊等纂修的《曲江乡土志》的这段记载,清朝时,曲江已大面积种植油粘米,并以主产地马坝镇所产黄壳油粘米为上乘,因此,曲江出产的优质油粘米,又称马坝油粘米。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地方土特产,马坝油粘米一度销售到东南亚地区,深受好评。20世纪50年代,它曾跻身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优质米”的殊荣。

香米味道怪怪的(这种米香到流油)(3)

一方水土的馈赠

俗话说,一方水土涵养一方风物。

曲江区马坝镇位于韶关市区南部,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以丘陵地貌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

可以说,是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温度,以及悠久的种稻历史等人文因素,涵养了马坝油粘米的上乘品质。

香米味道怪怪的(这种米香到流油)(4)

一波三折发展路

20世纪70年代,受单产低、易感病虫等因素制约,马坝油粘米种植面积曾一度萎缩。

之后,随着科技人员不断精心选育,马坝油粘米原有的产量低、易感病的缺点逐渐得到改善,从20世纪80年代起,马坝油粘米的品质得到了保证,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

2004年,马坝油粘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马坝油粘米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超过7万吨。

随着马坝油粘米现代农业种植园的兴起,作为当地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的马坝油粘米,在新的时代,为曲江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希望。

香米味道怪怪的(这种米香到流油)(5)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广东发布、方志广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