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观察天气(古代是如何测湿度的)

我们通常说的“空气湿度”一般都是指“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缩写RH),它是用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表示,百分数越大,表明空气湿度越大。

古代人当然没有相对湿度的概念,那他们是如何测量空气湿度的呢?空气湿度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古人对空气的干湿还是有概念的。并且我国是最早发明测湿仪器的国家。

古人怎么观察天气(古代是如何测湿度的)(1)

东汉王充在《论衡·变动篇》中提到:“故天且雨,蝼蚁徙,丘蚓出,琴弦缓,固疾发。”琴弦变松,天就要下雨。琴弦变松,是天变潮湿、弦线伸长所造成的,表示空气湿度较大。由此可见,古代的弦琴可以说是原始的空气湿度测量仪器。

元末娄元礼《田家五行》一书中对此有具体说法。书中记载一句流行谚语,叫“晴干鼓响,雨落钟鸣”。娄元礼就此注释:“琴瑟弦索调得极和,则天道必是一望略无纤毫,方能如是;若是调卒不齐,则必阴余之变,盖亦气候致而然也。若高洁之弦忽自宽,则因琴床润湿故也,主阴雨。”

古人怎么观察天气(古代是如何测湿度的)(2)

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松了,音律调不准,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天将阴雨。

在《史记·天官书》中曾提到一种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侧,以观测挂炭一端天平升降的仪器。这其实就是原始的“湿度计”。

原理是:天气干燥了,炭就轻,天平就倾向于土;天气潮湿了,炭就重,天平就倾向于炭。也就是古人说的“燥故炭轻,湿故炭重”。

古人怎么观察天气(古代是如何测湿度的)(3)

《淮南子·泰族训》曰:“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这个意思就是:湿气到来的时候,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炭已经重了。这就进一步解释了这个测湿仪器能测量出看不见的水汽多少。显然,这样的测湿仪器在测量方式和精确度上,比“琴弦测湿”又进了一步。

1658年来华传教的比利时人南怀仁,也曾使用鹿筋,于清朝康熙年间制作了一件“湿度器”。需要注意的是,选用动物的筋线制弦有讲究,动物不能太老,动物越小筋对湿度越敏感,测湿时越灵。南怀仁制作的湿度器,用的便是小鹿的筋。

古人怎么观察天气(古代是如何测湿度的)(4)

最接近现代湿度计的测湿仪器是清代黄履庄发明的验燥湿器,就是现代“湿度计”的雏形,它利用弦线吸湿伸缩的原理,测量空气中的湿度,比瑞士人索修尔发明的毛发湿度计,早了一百多年。

从琴弦测湿到炭测湿,古人的智慧有时候真的是超出我们想象,那么现代日常我们有哪些自查空气湿度的方法呢?

1、湿度计测量,一般当湿度低于35%RH时,人体开始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2、洗完手后,皮肤感觉紧绷,或是容易出现皴裂;面部皮肤脱皮,皮屑较多;

3、早上起床,会感到咽喉不适,觉得嗓子干痒,鼻腔干,有时擤鼻涕时会血丝;

古人怎么观察天气(古代是如何测湿度的)(5)

4、冬天体质较差的老人和小孩,容易感冒,时发支气管炎;

5、家具干裂,空气中的灰尘明显增加等等。

今天主要介绍的是空气干燥的自查方法,如果你生活中存在上述这些问题,那就要注意增加空气的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想办法将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人体适应的范围之内。

现在是装修旺季,如果你的家里,公司正在装修,那就要提前考虑到加湿需求,格恩中央加湿新风系统,一机解决全屋干燥、浮尘、甲醛等空气质量问题,为您打造“舒适有度、畅快呼吸”的健康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