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

古语有云:“从来天运总循环,报应昭彰善恶间。”古往今来,因果循环为人世间发展规律。千百年间,因果报应故事数不胜数,凡此类故事出现,亦得世人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离奇古怪的故事,虽在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认为,许多离奇古怪的故事背后,并无确凿科学依据作为支撑,而此类故事也很可能属于古代人民的杜撰,并不值得相信。

清朝年间,我国曾出现过一位奇人,他将自己曾经听说过的两件奇闻异事记述下来,在这两件故事的影响下,很多人也认识到了因果循环劫数的厉害之处。那么,这位清代奇人究竟记述了哪两件奇闻异事?在这两件故事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1)

这位清代奇人名为潘伦恩

作为一位清朝时期的著名学士,在闲暇时间,潘伦恩经常会游历各地。正因如此,他也见识到了许多民间离奇古怪之事,此后,他便将此类故事记录到自己的作品中。

相传,在潘伦恩借宿一户农家时,那位农夫为潘伦恩做了一碗鱼汤。因潘伦恩从未食用过如此美味的鱼汤,所以在用餐过后,他便对这位农夫的烹饪手艺大加赞叹。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2)

但面对着潘伦恩的夸赞,那位农夫却表示,这碗鱼汤并不是最鲜美的,若是能够用乌泷坑中的鱼炖汤,便能体会到这世界上最为鲜美的味道。

听闻农夫的这番话语,潘伦恩便非常好奇,随机,他也询问农夫:既然乌泷坑中的鱼如此鲜美,为何不用此坑中的鱼做汤呢?是不是在乌泷坑中,存在着一些猛兽呢?

面对潘伦恩的询问,农夫则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早年间,曾有一位小伙在乌泷坑附近捕鱼,因乌泷坑中的鱼较为鲜美,所以,在这位小伙品尝过后,也将这一消息奔走相告。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3)

随后几天内,许多人都曾来到乌泷坑中捕食,可令人们万万没能想到的是,在短短几天过后,乌泷坑中的鱼,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乌泷坑中的鱼已经长出了四条诡异的腿,见此情景,很多人都认为此事太过诡异,便放弃食用乌泷坑中的鱼。然而,那位小伙子却不信邪,坚持捕食这些长着四条腿的怪鱼。

然而,在小伙将这些长着四条腿的鱼做熟后,却发现鱼身上的四条腿十分坚硬,根本嚼不动。至此,这位小伙方才发觉事情的不对,随后,他便将煮好鱼悉数倒掉,不再食用。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4)

可小伙的如此做法,却并没有避免即将发生的灾祸。在此事发生几天后,乌泷坑附近突然乌云密布,并下起冰雹。一时之间,附近庄稼无一幸免,更有几位百姓因被冰雹砸中丢掉性命。

在这场冰雹结束后,附近居民便都认定,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源自于乌泷坑,自此之后,为保证生活的安宁,人们便不再捕食乌泷坑内的鱼。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5)

除了这一则故事外,潘伦恩也曾记载另一则传奇故事。

相传,在一个村庄中,长着一棵高大的槐树,这一槐树极为粗壮,甚至需要四五人共同围抱,才能勉强围住。

据村中老人表示,自村子存在以来,这棵槐树便一直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槐树却慢慢枯死,不再如从前那般枝繁叶茂。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6)

由于村民们已经习惯了槐树的存在,所以,大家都没有顾及此事,而是将槐树的枯干留在原地。

可令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槐树彻底枯败后不久,天空中便突然降下一个火球,随后,将槐树一劈为二。

在火势熄灭后,村民们纷纷上前围观,随即,大家在槐树的树干中,发现了许多蚂蚁的尸体。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7)

据统计,这一树干内的蚂蚁尸体,足足装了三大筐,而在树干当中,更是有着一个坚硬无比的蚂蚁洞穴。

见到树中的蚂蚁后,村民们都感到无比差异,毕竟在之前的日子里,大家从未发现过蚂蚁的痕迹,而这些蚂蚁的存在,也并未对村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听到这段故事后,潘伦恩则感慨:这便是蚂蚁的报应。对于这些蚂蚁来说,它们有着极高的灵性,正因如此,上天才会对其进行制裁,避免它们继续祸害人间。

历史上真实的奇异人臣(清代奇人潘伦恩)(8)

结语

凭借着潘伦恩记载的两段故事,世人得以认识到因果报应的厉害之处。尽管在现代人看来,所谓的因果报应,只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并无切实的科学依据。然而,在千百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人民却始终十分相信因果报应之说。

其实,若是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便能避免所谓的因果报应,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毕竟人生在世,道德标准决定着人生幸福与否,在这一道德思想的影响之下,相信世人亦能努力规范自身行为,促使社会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资料:《道听途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