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1999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得世界粮食奖。

2010年获得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2020年袁隆平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袁隆平老先生今日不幸逝世,人虽已远去,但我们仍然要铭记老人家给我们带来的粮食财富。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1)

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揭开了杂交水稻的序幕

袁隆平爷爷高中毕业之后,父亲原本打算着让自家孩子考上南京中山大学,但此时的袁隆平摇头拒绝了,他有着自己的想法,没错,成为一位农业科学家。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袁隆平爷爷先后在: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等学校深耕,这为他之后的农业知识奠定了足够多的基础。

而从1953年到1971年,这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袁隆平爷爷都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担任教员,那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被发现的。

在当时那个年代里,粮食是个问题,是个天大的问题。由于物资匮乏,再加上其他原因,普通人家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几乎不太可能。在那个年代里面,如果没记错还是按月取粮呢。

粮食问题成为了关键问题之一,而此时袁隆平老爷爷在他的实验田地里,发现了一株奇特的水稻,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这株水稻试种,其子代具有不同性质。而水稻本身的特性是通过自花授粉的,所以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状态。

在此之后的内容就是我们绝大多数的生物课本上都叙述过的内容了,袁隆平爷爷通过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然后接上另一个品种的花粉,通过杂交的方式来实验,看看能否产生新的品种。而这中间能够产生新品种的概率极低,即便产生了新品种,能够增产的概率又是低得可怜。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2)

不久之后,袁隆平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便是大名鼎鼎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该论文的含金量可见一斑,它发表在1966年的《科学通报》第4期。很难想象,一篇长达3000字的论文在短时间之内就吸引了国家科委的注意,同时也成为了新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开始。

这一篇论文自发表开始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也获得了很多的支持。

比如在1967年的时候,袁隆平等三人组成了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

而这个科研小组的任务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寻找不育系。

对于绝大多数的事情而言,都是万事开头难,但是杂交水稻,可不只是开头难,开头难,中间难,结尾更难。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3)

这场找寻活动直到1970年的10月份才截止

也正是在这一年,一场席卷全国,由农业科研机构、粮种、公社、大专院校、生产队等多部门参与其中的不育系寻找运动正式开始。

也正是在1970年的10月份,李必湖和三亚南红农场的技术人员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不育株。而这一株是如今绝大多数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始祖。

据传当找到这一株水稻的时候,袁隆平爷爷正在北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消息后当即赶往三亚。

尽管杂交水稻获得了突破,但是中间的部分节奏实在是太过繁琐,袁隆平爷爷在面对当时状态的时候,于1986年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通过现有的科技以及优势,尽可能地将杂交水稻的流程精简化,也就是由三系法向二系法转变,由二系法向一系法转变,在程序上由繁到简,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4)

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挑战?

上世纪的90年代,美国有一位经济学家叫做莱斯特·布朗。他提出一个观点,就是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这个人的观点在短期之内国际形势方面引起了大舆论,而且这个人的观点几乎是一个代表观点,他不是一个人而战,几乎当时整个西方学者都认为未来全球粮食产量并不能够满足中国人口的大幅增加,而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即便是全球的粮食产量也难以满足中国人的需求。

莱斯特布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以下观点,而这些观点后期慢慢地演变成了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这些观点有哪些呢?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正在慢慢减少,环境正在慢慢恶化,这些问题已变现实,而莱斯特布朗认为在此基础之上伴随着中国人口的越来越多,谁来养活中国是一个不得不探讨的问题。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5)

当时这个问题被炒得火热,但是最终在真实数据面前,西方世界狠狠地被打了一下脸,比如从2004年到2015年,这10余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创造出世界粮食发展史中12连增的奇迹,并且在此之后,一直将粮食的产量维持在了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

而前几年的时候,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70公斤每人,远超过国际上的人均粮食安全标准线400公斤每人。

虽然这个数据看着很爽,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仍然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

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提出了应对措施,那就是超级稻育种计划。

在这个计划的背景前提下以及袁隆平爷爷领衔的团队不停地努力钻研,终于将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慢慢刷新记录,而就目前数据来看,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左右,而每年增产的粮食就能够养活7000万人。

1996年提出的计划

在1996年,提出来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这个计划有着很多很多重大成果,咱们稍后来讲。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6)

我们先来讲两件事,第1件事,这计划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爷爷亲自主持培育的。第2点是2012年的9月24日,湖南省农业厅发布的数据来看,超级杂交水稻第3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圆满实现,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喻。

杂交水稻的培育阶段分成了4个阶段,而第1个阶段是在1996年到2000年,为了实现的目标是700公斤每亩。

在之后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每一阶段都有非常非常不错的成绩。

尤其是在2016年11月19日的中午,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检测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了1537.78公斤。

这也是袁隆平爷爷科研团队培育杂交稻的38个百亩示范田中唯一一个双季稻科研攻关项目。

袁隆平爷爷获得的成就

大家知道吗?中国杂交水稻还有一个称号,这个称号是西方国家起的,什么名字呢?叫做东方魔稻。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7)

袁隆平爷爷获得的杂交水稻受到了东西方不同国家的支持和赞扬,而袁隆平先生也正因此获得了来自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比如在1987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颁发过科学奖,以及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发明和创造奖章和荣誉证书,都颁给了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8)

除此之外像世界粮食奖等诸多奖项也都颁给过袁隆平爷爷。

即便已经取得如此成绩的袁隆平爷爷仍然不忘水稻,以至于有人来他家的时候就会问:袁隆平在哪?

亲戚朋友或者学生们往往会随口说道:不在家就在实验田,不在实验田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9)

多年在田地里工作,使得袁隆平爷爷的皮肤很不好,黝黑的皮肤也正是他多年在田地里工作的最好见证。

之前的时候,袁隆平爷爷还曾经算过一笔账,全世界一共有1亿6000万公顷的稻田,如果这些稻田当中一半的稻田种的是杂交水稻,那么每公顷最少可以增加两吨,每公顷增加两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增产1.6亿吨粮食,而这些粮食足够养活4~5亿人。

袁隆平爷爷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没能成为院士?

关于袁隆平爷爷。有两个话题被大家耿耿于怀:第1个,为什么袁隆平爷爷不能成为中科院的院士?

第2个,袁隆平爷爷为什么不能拿诺贝尔奖项。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10)

关于第1个中科院的院士是因为中科院院士需要有理论原创,而袁隆平爷爷的创作领域是工程领域,不符合中科院的评选标准。

但紧随其后中科院向国家提议成立了工程院,而在1994年成立工程院之后,中科院那边又紧急搞了一批人前往工程院那边,给工程院打了个响亮的名号,比如师昌绪,钱学森等人分别都是第1批工程院的院士。

而在第2年的时候,袁隆平爷爷就直接成为了工程院的院士。而事实上袁隆平爷爷也算得上是第1届工程院院士。

至于诺贝尔奖项,更重视的是首创程度,在技术领域方面拿诺奖的人不多。

袁隆平爷爷经历(一文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11)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

在2019年袁隆平爷爷获得了一枚特殊的勋章------共和国勋章。

这个勋章所代表的含量、价值与意义,可想而知。

而在当天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袁隆平也仍然说:我们正在向着1200公斤亩产冲刺。

一个身披无数荣誉的老人,在90岁的高龄仍然想着怎样让水稻更高产,怎样养活更多的人,又怎能不受到大家的尊重呢?

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一位真正的水稻守护者。

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向英雄致敬!

您,一路走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