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及主要模式)

产学研合作一体化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骨干引领作用。科技型企业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最具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创新主体,是推动技术创新创业创造的主力军。

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及主要模式)(1)

高校和科研机构所拥有技术、人才、平台优势,正好与企业拥有生产能力和市场渠道优势相互补充,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通过产学研合作,相互配合的方式,巧妙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享双方缺乏的资源优势,从而完善科技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促进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科技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

项目纽带合作模式:主要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具体项目为纽带,流程简单,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项目完成→合作解散,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主要由三种具体形式:技术转让模式、项目委托模式、联合研发模式。

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及主要模式)(2)

建设平台合作模式:这是一种关系比较紧密的合作模式,其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资源建立平台,以平台为主体进行科学研究。具体形式有共建科研基地模式和衍生企业模式。

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及主要模式)(3)

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模式: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及主要模式)(4)

总体来看,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截然不同的社会组织,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承担着社会赋予的不同主业主责。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目标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双方产研合作过程中的“冲突”。

如何深化产学研合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应当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坚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文化,提升产学研合作的竞争力。

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及主要模式)(5)

具体表现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构建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造就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

天悦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合作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不断拓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将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变为企业的市场优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让科研成果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得到良好转化,为企业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效统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