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1)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2)

近年来,国产电影掀起了一股警匪片浪潮

[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以及今年大热的缉毒电视剧《破冰行动》都是口碑很好的佳作。

既有紧张刺激的视觉元素,又不乏类型片的故事节奏。看着英姿飒爽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荷枪实弹地和各种反派刚正面。

确实过瘾。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3)

近年来大热的警匪电影[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破冰行动》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炫目”“刺激”似乎成了评价一部犯罪动作片好坏的硬性标准

就好像警察抓坏蛋只有追逐火拼、街头枪战这一个阶段,前期的排查,漫长的走访,枯燥的蹲守,抓捕的失败都不存在似的。

过瘾是过瘾,却少了最基本的真实感

即将上映的电影[利刃破冰]反其道而行之,打破了这类电影的惯性。

综合以往缉毒片精髓的同时,在“真实”两个字上做足了文章。既有近身肉搏的动作场面,更有落实到每个细节的案件真实

让这把“利刃”闪烁出了不同的锋芒。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4)

电影[利刃破冰]海报

电影围绕一件跨境毒品走私案展开。

描绘了以缉毒队长林浩然为代表的公安边防,以岩跳为代表的华裔毒枭和泰国黑帮毒贩等几股不同势力间的博弈。

兼具香港警匪片的紧张感和内地犯罪动作电影的稳重正义。

用青年缉毒警们的执着和热血,为今年的国产电影画上一个燃情的句号。

电影改编自泉州公安边防破获的一起特大毒品走私案

关于这件案子警方公布的资料甚少,只有短短的简报,是这样写的:

泉州市公安边防支队缉毒专案组经过布控,于今年3月30日成功破获一起特大毒品走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氯麻黄碱175.713公斤,查扣毒资257.18万元,有效摧毁了一条跨境走私通道。

不到一百个字,就交代完了一场特大走私案,非常简练,属于新闻联播上一闪而过的消息,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

但事实上呢?

这不到一百字的简报中没有提及的,是公安边防缉毒人员长达一年多的取证走访,几个月无休无息的地毯式排查。

是动辄十天八天的枯燥蹲守,线索一条一条断掉的无奈和绝望,甚至是时刻受到威胁的生命安全。

这才是缉毒案件最真的真实。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5)

电影[利刃破冰]中,缉毒人员仔细的观看每一分钟监控,查找毒贩的车辆

绝不仅仅是警匪片中拿着最先进的武器,穿着最帅气的制服冲着匪徒一顿狂轰烂炸的炫目以及007式的英雄光环。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6)

泉州市公安边防破获的特大毒品走私案照片,为保护缉毒人员人身安全,相关网站为他们加上了黑猫警长的马赛克

导演彭发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艺术上的渲染,在银幕上还原一个贴近真实的缉毒过程和缉毒人员

不要英雄式、武侠式的打斗场景,要缉拿毒贩时最真实的状态,要拳拳到肉的痛感。

影片中有一段超长的追逐戏,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张子健饰演的缉毒队长从制毒窝点开始追捕一个毒贩,翻了几个天台,穿过数条街道,一路上伴随着倒落的竹竿和路边乱飞的母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几次差点追不上,多亏同事的配合,才费力的将并不健硕的毒贩按在地上。几人绯红的脸和细密的汗珠都彰显着这场追逐的艰辛和真实

是一个体力有限的人该有的反应。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7)

电影[利刃破冰]中,追逐到精疲力竭,满头大汗的队长

在小旅馆抓捕毒贩的一场戏中,导演反复对工作人员说,这个镜头我们只拍一次,效果怎样就是怎样,丢掉那些动作上的花架子,实打实地冲进去,抓住他们。

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才见到了一个毫不做作的缉拿场面。甚至连毒贩脸上略带慌乱的微表情都透着真实可信。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8)

电影[利刃破冰]中,旅馆抓捕的一场戏

还有片中既简陋又功能齐全的制毒窝棚,毒贩东躲西藏只能吃方便面、徒步翻越大山乘公共汽车偷渡入境的窘迫。

大毒枭岩跳对徒弟说:

我从来不相信富贵险中求,我只相信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才是长久之计。

没有无脑的夸夸其谈和高傲的蔑视规则,有的就是慎之又慎。细致还原了一个反派的算计和心思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9)

电影[利刃破冰]中的制毒窝点

另外,如何判断一场缉毒战役的胜利,在现实和电影也是不同的。

当警方端掉一个大的制毒窝点,销毁成吨的毒品时,看起来似乎是赢了,但实际上真正的收益者却另有其人。

因为毒品数量的减少无形中改变了供求关系,反而抬高了市面上毒品的价格,最终获益者是躲在暗处的毒枭。

这种明暗交织的犯罪真实,大大强化了缉毒案件的复杂和烧脑,远比几场刚正面的枪战来的细思极恐得多。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10)

电影[利刃破冰]中,因毒品价格上涨而获利的毒枭

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往往更让人敬畏

因为电影中每一次失败,每一次受伤,每一个牺牲背后,可能都有原型,让人在感受枪战追捕的刺激同时又带有一丝沉重。

众所周知,缉毒是个极其危险的职业,不仅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更要时刻警惕穷凶极恶的匪徒。

为了更精准的掌握毒贩的动向和证据,警方往往会在贩毒集团内部安插卧底,这个任务不亚于在地狱边缘行走,一个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利刃破冰]中,卧底“白板”被泰国毒枭杀死,还被丢上渔船,顺着洋流飘回我国海岸,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虽残忍血腥,却异常真实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11)

电影[利刃破冰]中狠辣的境外毒枭

为了还原缉毒过程的危险和艰辛,导演在片中用了大量手持拍摄镜头,微微晃动的画面和略带倾斜的构图,传递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

缉拿毒贩的打斗场面,有意消减了搏斗的声音,用静谧的环境音最大限度的强化了观众内心的压抑。

让这场缉毒战更加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缉毒类题材电影会不会继续大热(最真实的缉毒电影来了)(12)

电影[利刃破冰]中的抓捕对峙画面

评价一部警匪片时,人们总喜欢为它加上“硬核”的标签。

但说到底,什么是硬核?

狂拽酷炫的武器设备,炫目刺激的特效手段,以一敌百的超级特种兵。

这些不过是硬核的表象罢了。

真正的硬核,是明知希望渺茫,还要花百分之百的精力去追踪一条没有确定的线索,夜以继日地走访调查;

是明知结果不容乐观,还要在监控室看上无数条街道、无数个小时的监控画面,查询一辆不起眼的嫌疑车辆;

是明知前路是牺牲是死亡,还要义无反顾的冲上去,以血肉之躯相搏。

硬核的原力来自于真实

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没有华丽炫酷的外表,最是朴实无华,却最有力度,最能触及人心柔软坚韧的地方。

这也是[利刃破冰]最具魅力的地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