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讲了啥(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大家好,今天是大简陪你读书的第12天,共读的是第1本书: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的作品《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友友们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喜欢读书的朋友。大简陪你读书,陪你成长!

被讨厌的勇气讲了啥(要有被讨厌的勇气)(1)

《被讨厌的勇气》

昨天读书的过程中,有一句话深深地点醒了我——“ 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更关心的是自己过得好不好。”

如果说只重表不重里,表面光鲜亮丽,实则生活一塌糊涂。其实就是把两者的关系搞错了。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个人行为和内心来说都有适用性。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不好,那么关注点在别人身上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放下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或者说无惧别人的看法,也许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内心可能会不断撕扯、逐渐成熟、找到自我,也许会痛苦,确也不失为一种成长。

当我们不再害怕别人的看法,你就会觉得,哇,我活得好自在啊!你会爱上这样的自己!

时间很快地到了第二周,青年思考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认可。于是,他愤然敲响了哲人的门。

虽然上次他已经接受了课题分离的想法,但是他很不理解,课题分离不也意味着与他人失去联系吗?最后也要遭人厌弃?如果说这就叫做自由,青年宁愿选择不自由。

那么,接下来哲人会开始怎样的劝说和引导呢?大简陪你一起共读。

01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青年回去后理性地思考了一下,依然认为课题分离不太现实。

被讨厌的勇气讲了啥(要有被讨厌的勇气)(2)

课题分离终究是在划清你我的界限。不可否认,源于人际关系的烦恼会少了很多,但是理性地思考下这种生活方式真的正确吗?

之前也说过阿德勒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学”,现在理解了,这不就是引导人走向孤立的个人主义学问吗?

哲人:在英语中个体心理学叫做“individual psychology ”。而且,这里的个人一词在语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意思。

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

我们想一下,如果说是一个理性、冷静的人,那么他就不会因为冲动驱使去发脾气。所以说,我们人并不受感情这一独立存在所左右,而是一个统一整体。

例如上边的例子,我们把我和感情分开,就会认为感情让我那么做,那么就陷入了人生谎言之中。

像这样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作“整体论”。

青年:我不想听您空谈定义,请您坦率地分析下我来的时候提出的那个问题。

哲人:我上次已经说过,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由各种线乱糟糟地缠在一起,理不清, 这种叫“缠绕”,而不是说“联系”。

这一点要明白了,课题分离其实就很好理解了。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地探讨下阿德勒心理学是怎么看待整个人际关系及我们应该与他人缔造怎样的人际关系。

02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青年发问,人际关系的“终点”在哪里呢?

哲人:结论就是“共同体感觉”。

上上次的时候就一起讨论过把别人看成敌人还是伙伴的话题。今天我们再深入地思考一下。

假如他人是伙伴,我们生活在其中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还可以认为自己在为伙伴们做着贡献。

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主张的共同体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普遍印象中的概念。

而是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被讨厌的勇气讲了啥(要有被讨厌的勇气)(3)

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结果,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也在此。反过来也可以说,幸福之源也在于此。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形成共同体。

那么,首先我们就以“我和你”为起点。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那就需要

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别人的关心。

执著?关心?对自己?对他人?这又是什么呢?

被讨厌的勇气讲了啥(要有被讨厌的勇气)(4)

明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吗?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愿大家都能重获追求幸福的勇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