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的千年古镇(民权县境内古国)

古国、城邑

戴国,古国名,亦作载国。故城在今民权县城东北15 公里孙庄一带。殷商时国。周封姬姓诸侯国,以戴水为名。《左传••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后属宋国地。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更名“谷”。

民权的千年古镇(民权县境内古国)(1)

戴国、黄邑

黄,古邑名,亦称黄国、黄城。在今民权县城东25公里孔梁寺一带,以有黄沟得名。《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楚成王恽二十三年伐黄"。《史记•赵世家》:“敬候八年,拔魏•黄城”。《史记•灌婴列传》:“攻下黄”。均指此。

郡、州、县

北梁郡,古郡名,故城在今民权县城东北15公里孙庄一带,黄河故道北岸。北魏孝昌年间置,属南兖州,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

东梁州,古州名,亦作梁州,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5公里孙庄一带,黄河故道北岸。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理考城县,五年废,县属曹州。

民权的千年古镇(民权县境内古国)(2)

外黄县

外黄县,古县名,故城在今民权县城西北20公里內黃集,陇海铁路所经。春秋宋邑,战国魏地,秦取黄沟名置县,因魏郡有内黄,故此名外黄,属砀郡。汉属陈留郡,都尉治此。魏晋属魏之陈留国,东魏并入临漳县,属司州魏郡。北齐复置县,更名成安县,属司州清都郡。北齐时成安县省入,隋属济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属杞州,七年废入浚仪县。

谷县,古县名。古城在今县城东北15公里孙庄一带,黄河故道北岸。古戴国都邑,春秋郑灭戴更名谷。秦置谷县,属砀郡,后改甾县。

民权的千年古镇(民权县境内古国)(3)

葵丘寺

甾县,古县名,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5公里孙庄一带,黄河故道北岸。秦谷县,属砀郡,秦末因遭兵乱,邑多灾年,更名甾县,一说戴音(zāi),甾、戴声近,因而名甾。西汉属梁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封彭祖之侯国于此。新莽更名嘉谷县,东汉复名,属陈留郡。章帝东巡过县,恶其名不善,改甾县为考城县。

考城县,旧县名,在河南省东部。周为戴国,后被郑灭,战国属魏。秦始置谷县,属砀郡。

民权的千年古镇(民权县境内古国)(4)

考城县区域图

汉初因邑多灾年,改称甾县,属梁国。东汉章帝以其名不善,改名考城。此后,除北魏和五代后梁曾先后短期更名考阳、戴邑外,直至1954年与兰封合并前,均名考城。其治所自金以后,因临河多患,先后自今孙庄迁徙于王桥镇、岳庄西、北关南、堌阳等处。1913 年至1927年属豫东道,1914 年改称河洛道,1932 年属河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县人民政府迁张君墓,属陈留专区,1952 年属郑州专区。1954 年考城与兰封合并,各取首字称兰考县。1956 年将原属兰封的一部分,考城四、五两区的北关、程庄、任庄等10乡划归民权县。原考城县大部地区均隶属民权县。

考阳县,古县名,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5公里孙庄一带,黄河故道北岸。北魏孝昌中改考城县置,为北梁郡治。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遂置成安县。

成安县,古县名,一作城安县,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5公里孙庄一带,黄河故道北岸。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考阳县,设成安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成安县废复名考城县。

民权的千年古镇(民权县境内古国)(5)

成安县、甾县

戴邑县,古县名,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5公里孙庄一带,黄河故道北岸。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考城县置,因县治位于古戴国都邑,得名,属开封府。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5年)复名考城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