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起云泳趣谈眼镜)

近视是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科疾病,我国有史以来有记载的第一位近视患者是“眼如望羊”的周文王,东汉经学家刘熙在《释名》中解释“望羊”就是“远视茫茫”的意思,远一点就看不见。南宋文学家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提到欧阳修“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可见近视度数之深。隋代太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把近视称为“目茫茫”或“目不能远视”,并认为“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外候,腑脏之精华,若劳伤腑脏,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即近视是因为肝脏受损而导致的,这种解释可谓是让人脑洞大开。

南宋收藏家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说“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老年人眼花看不清小字,将“叆叇”放在眼前则字清晰放大数倍。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说“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说明“叆叇”就是眼镜。只不过在明代眼镜的制作工艺繁复,价格昂贵到惊人地步,一副眼镜的价格几乎与一匹马差不多,普通人还真用不起。

明代崇祯年间苏州工匠孙云球利用机械原理发明镜片研磨机“牵陀车”,改进天然水晶石磨制镜片技术,可以制作出各种光度的镜片,满足近视人群的需要,孙云球所著的《镜史》对推动眼镜制作技术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孙云球的技术革新后,眼镜价格直线下降。清初学者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眼镜“顺治以后价渐贱,每副值银不过五六钱。近来苏杭人多制造之,遍地贩卖,人人可得,每副值银最贵者不过七八分,甚而四五分,直有二三分一副者,皆堪明目,一般用也”。

清代康熙年间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在北京、广州、苏州等地蓬勃兴起,眼镜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苏州甚至出现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清代文学家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说“少年不尽风流态,理聪斜窥红粉妆”,描写了江南一带年轻人以戴眼镜为时髦,结婚时新娘用有色眼镜遮掩羞容。

197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清代湖广总督毕沅墓中出土一副折叠式水晶眼镜,这是我国第一次考古发掘出土眼镜的实物资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水晶辛寒,无毒……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摩翳碍”,所以我国古代眼镜的镜片都是用天然水晶手工磨制而成,戴上后对眼睛有清凉作用。据清代学者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记载,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

(峰起云泳趣谈眼镜)(1)

戴眼镜的雍正

雍正皇帝是清代诸帝中少有的眼镜“发烧友”。雍正皇帝年少时酷爱读书,登基后更是“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引自清·昭槤《啸亭杂录》),在位13年批阅的奏折、部本、通本有30万件,留下批注字数超过1000万字,书读得多了、奏折批得多了,眼睛也就近视了,就不得不佩戴眼镜。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常备的各种眼镜达35副之多。

雍正皇帝对眼镜的镜片、镜框的选择与设计,都要亲自过目,具体指导,镜片的材质主要有水晶、墨晶、茶晶、玻璃,镜框的材质主要是象牙或玳瑁,镜腿的材质主要是青铜,从材质的选择到设计的款式都要求是最好的。比如,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奉旨“按12个时辰,做近视眼镜2副。再,哪个时辰看得多的,重做6副”。十月二十日郎中保德又奉怡亲王允祥传谕“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十月初五日由郎中保德将这批做好的眼镜进呈御前。又比如,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初十日奏事太监刘玉传旨“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引自《清实录·雍正实录》)。

雍正皇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在皇宫与圆明园、甚至在銮轿中,都放有专门的御用眼镜,而且这些眼镜根据雍正皇帝中的要求分别按照年龄、时辰来制作的,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眼镜有30岁眼镜、40岁眼镜以及50岁眼镜等,而且每副眼镜上还标识有时辰,由此可知在不同年龄、不同时辰雍正皇帝佩戴的眼镜竟然是不同的。

当然,眼镜这种好东西,雍正皇帝不可能一个人独享,所以除了自己使用眼镜外,雍正皇帝还经常把眼镜赏赐给大臣,就连身边的小侍卫都有机会得到雍正皇帝赏赐的眼镜。或许对于雍正皇帝而言,眼镜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有装饰性,佩戴眼镜就是引领清代的时尚潮流。

(峰起云泳趣谈眼镜)(2)

雍正用过的眼镜

可是,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皇帝却对眼镜极为抵触,甚至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还写了一首名为《拒绝眼镜》的御制诗,“器有眼镜者,用助日昏备。或以水晶成,或以玻璃制。玻璃云害眼,水晶则无弊。水晶贵艰得,玻璃贱易致。老年所必须,佩察秋毫细。然我厌其为,至今未一试。挥毫抚笺际,原可蝇头字。抑更有进焉,挈矩具精义。赖彼做斯明,斯明已有蔽。敬告后来人,吾言直深思”。

可惜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末代皇帝溥仪却是一个高度近视患者,不得不一辈子与眼镜为伴。所以对于新鲜事物,无论是雍正皇帝还是乾隆皇帝,无论是喜欢还是反对,实用才是第一位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