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

作者 | 刘极昊

责编|刘极昊

主编|赵文华

前不久,华晨宝马宣布与中国浙江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据称,此举能有效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中70%的碳排放量。

当然,宝马并非车圈首个对回收电池动心思的,在它之前,特斯拉、比亚迪们都已经开干了。越来越多的车企下场干起了回收业务,难道就是为了环保?显然不是的,在环保的大旗下,其实更多是一种商业利益的考量。

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1)

根据宝马自己说法,回收电池的目的,意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提炼电池中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然后提供给电池供应商,用于生产全新动力电池。据称,这种闭环回收模式可实现高比例提炼的核心原材料100%返回到宝马自有供应链体系,并再次用于宝马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价格倒挂,电池回收是个香饽饽

既然说到电池回收,那就不得不先关注一下这个行业的现状。

前不久,央视曾报道,某款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价格一年前是150元/kWh,今年二季度已涨到500元/kWh,价格是以前的3倍多(对于电池企业而言,这个价格距离他们供应给整车企业的大单协议价,已经相差不远了)。而且,近段时期动力电池回收价格是一天一个价,回收企业不仅要主动出击四处抢收,还不惜加价买,生怕迟了会再次涨价。

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2)

还有更离谱的,SMM最近的调研显示,今年三、四月份,三元锂电池废料的折扣系数曾一度飙升至140%-150%,而去年同期只有70%左右。(“折扣系数”是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特有的计价方法,以新货市场价格作为参考基准,以往一般是60%-70%,而现在折扣系数倒挂,即废料比新货贵。)

至于造成这种短时期价格倒挂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刚性需求推动着动力电池的行情看涨,而且这个趋势会长期持续,国内1-5月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大增119.5%就是最好的例证,因为同期乘用车大盘下跌了12.8%。

其次,如今动荡的国际局势造成各种大宗商品供应不稳定,动力电池必须的锂、镍、钴等金属材料随之越发紧俏,造成供应链紧张,进一步推动电池成本走高,新能源车企去年底以来接二连三的涨价,就是这个原因。

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3)

第三,动力电池回收如今已成为热门行业,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无序竞争。据企查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新注册仅800余家,但去年,这一数字已经变成2.4万余家,增长了约30倍。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总数已经超过4万家,包括整车企业、电池企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4S店、换电模式运营企业等,都是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渠道——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工信部2018年、2020年及2021年先后公布符合条件的企业白名单中,只有45家所谓的正规军。

第四,部分产业链核心企业把电池回收作为战略布局,亲自下场,这里面不仅仅有宝马、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整车企业,更有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格林美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就已经先后布局了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4)

只不过,因为电池产业链供需失衡和回收企业扎堆入场造成的行业乱象,并不会持续多久,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欧阳明高院士就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从供需面看,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需求放大只是暂时的……预计两三年后就可能恢复完全的供需平衡。”

原材料涨价,回收成为风口

大家一拥而上,按照商业的逻辑来说,这里面一定蕴含着很大的生意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大致占到2025年电池出货量的15%左右,超过2020年的5倍。有预测称,未来5年,我国电池回收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行业规模或超两千亿元,是下一个风口产业。

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5)

而且,今年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门已经联合发布了《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培育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

市场机会来了,国家政策也来了,距离这个行业的大发展,应该也就不远了。那么,回收的电池里面到底能提炼出多少有用的东西?价值高不高?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关注。

我们以5系三元锂电池为例,按重量来算,其中大致含有12%的镍、5%的钴、7%的锰和1%的锂,而这些正是电池正极和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如今,三元锂电池正极和电解液加起来,在电池整个成本中的占比高达80%(8系三元锂电池那就更高)。

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6)

对于一辆20万元左右、续航600-700公里的三元锂电池家用电动车而言,电池成本大约占到整个成本体系的一半,折算下来,相当于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已经占到整车成本的4成——这个比例,对于车企而言无疑是决定性的,毕竟,哪怕是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连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核心动力总成,也远远占不了如此高的比重。

即便真如欧阳明高院士预测的那样,未来两三年整个行业实现供需平衡,电池价格稳定下来,但届时整个材料体系的价格已经不是如今这个水平,因为它在持续上涨。根据SMM报价显示,进入2022年以来,电解钴现货均价已经从年初的48.7万元/吨涨至最高点57.35万元/吨,涨幅17.76%;金属锂现货均价一度从139.5万元/吨涨至最高点316万元/吨,涨幅高达126%;电解镍如今也维持在20万-21万元/吨,较年初上涨42%左右。

电池回收投资多大(这背后是一笔多大的生意)(7)

同时,伴随着电池技术的迭代,未来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量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同等续航水平下,每辆车对于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需求量也会随之降低,届时,车企回收的这些电池原材料,将会成为自身控制成本的关键抓手。

最后说说

对于行业而言,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有着不同的方法,前者可以梯次利用,后者直接回收提取金属,所以本文的探讨更多聚焦在三元锂方面。

笔者以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一旦规范运作,假设车企普遍按正常折扣系数回收废电池,再用这些循环使用的材料生产新电池,综合考虑中间再生环节的加工成本,以及电池技术迭代带来的材料用量减少,新电池的成本甚至能控制在上一代电池的水平上。

当然,这是一种基于已经具备一定回收规模的企业而言,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资源,你才能影响到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

说到这里,笔者对于越来越多的车企寻求建立自己的电池生产基地,也就更加了然了:哪怕车企自己没有矿产资源,但一旦利用好废旧电池这座庞大的“矿山”,一旦自己的电池生产工厂能提供足够产能,那么未来就不再会受制于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上游电池企业。

这是一场博弈,因为一般车企的电池研发和制造能力,至少在现阶段来说,想要独立完成还是有差距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