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

《菩萨蛮·西湖》

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1)

【宋】苏轼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

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2)

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3)

译文

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4)

湖上秋风、湖上秋雨、湖上行舟,都不忍您离去,您刚想启程,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留住。今天枉自留下你,明天“我”依旧忧愁您的离别。

送别的佳人,千万滴泪水,一起洒向钱塘江中。佳人们不必为分别而愁苦,你们难道看不见道路两旁,是全城百姓在洒泪送别吗?

注释

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5)

萧萧:同潇潇,形容风雨急骤。

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这里借指送别的对象陈襄。

漫:枉,徒然。

敛双蛾:即皱眉,此处指流泪。

指站立在路旁送别陈襄的杭州百姓。

赏析

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6)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送别词。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写西湖的词,诸如湖上秋风、湖上秋雨、湖上行舟,实际上这是一首送别词。用西湖秋风秋雨留人,表达了词人以及杭州百姓对于陈襄的不舍之情与敬仰之情。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八月,陈襄罢杭州知州任,将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任知府,这首词正写于这一背景之下。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上阕一二句是说,湖上秋风、湖上秋雨、湖上行舟,都不忍您离去,您刚想启程,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留住。这是写“湖上之萧瑟”。

湖上秋风、湖上秋雨、湖上行舟,都衬托出一种离别的凄凉感。欲“去”还“留”之间,表面看是风雨留人,实际上是词人与杭州城百姓留人。作为一城太守,陈襄心中肯定也有许多不舍之情,于是欲“去”还“留”之情就跃然纸上。一方面是不得不离开,另一方面又舍不得离开,这就将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描绘出来了。

苏轼赞美西湖的两首诗(一天一首古诗词)(7)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三四句是说,今天枉自留下你,明天“我”依旧忧愁您的离别。这是写“送别之离愁”。

今日能留君,明日还能吗?一想到友人必将离去,这忧愁就缠绕心间,不能除去。一个“愁”字,可作全词词眼,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表达了即将离别友人的无限愁苦之情。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下阕一二句是说,送别的佳人,千万滴泪水,一起洒向钱塘江中。这是写“佳人之不舍”。

“佳人”,是指送别陈襄的一群官妓。官妓朝夕相处,离别洒泪,表达不舍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之常情。妙就妙在,这是一个铺垫,为下文送别的高潮场面作铺垫。

“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三四句是说,佳人们不必为分别而愁苦,你们难道看不见道路两旁,是全城百姓在洒泪送别吗?这是写“百姓之不舍”。

不仅仅是“佳人千点泪”,且看杭州城的百姓无一不为之洒泪相别。这就将送别脱离了个人情感,而具有普遍意义,使得陈襄太守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

纵览全词,词人通过西湖这一特点场景来写送别,将整个送别送得极为阔大、悲凉、深情,千载而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送别词的绝妙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