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

海上闻人杜月笙是个超级京剧粉,不仅跟一些名家学戏,还经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演出,今天就来讲讲他与京剧的有趣故事。

个人简历,业余爱好那栏填的是“平剧”。上海老报人徐铸成见过一份1947年经杜月笙本人审定的履历表,先是姓名、籍贯、年龄,然后是一大串多达近百个社会兼职,再下来是“业余娱乐平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据说,杜尤其喜爱《黄鹤楼》(笔者注:讲的是三国时,东吴周瑜为讨回荆州,请刘备过江赴宴借机绑架,在赵云保护下未能得逞的故事)中的赵云和《落马湖》(笔者注:由《施公案》改编而成,讲的是清官施世伦被土匪擒获,黄天霸杀入落马湖将其救出的故事)中的黄天霸。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1)

京剧《黄鹤楼》剧照

杜老板也要喊我“主公”。梨园行里有“苗二爷”之称的苗胜春曾给杜排过《黄鹤楼》这出戏,苗饰演刘备,杜饰演赵云。事后,苗和同行打趣说,杜老板也要喊我“主公”。

梅兰芳的票卖5块,“莱阳梨”居然卖10块。四川袍哥大爷范绍增回忆,抗战前杜月笙搞过一次赈灾义演,为了扩大影响,杜亲自登台客串黄天霸,另一位上海滩大佬张啸林饰演窦尔墩。老实讲,杜老板的戏确实唱得不咋地。张啸林更是在台上出了大丑,一张嘴假牙掉了出来,急忙去捡,结果忘了词儿,引得台下哄堂大笑。在角门的金少山赶紧给他提词儿,台下更乱了,有人起哄说:梅兰芳的票才卖5块,“莱阳梨”(杜月笙年轻时卖水果为生,人送外号“水果阿笙”,也有人在背后喊他“莱阳梨”)卖10块还这么开玩笑。杜手下的人听到当时就不干了,抓住起哄的人便打。这下可好,台上还没开打,台下倒先上演了全武行。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2)

电影演员王宝强饰演的黄天霸

有钱也难看到的南北京剧名角汇演。1931年6月,杜氏祠堂落成,各方人士前往祝贺。10日到12日,杜月笙聘请全国著名京剧名角连续三天上演多台精彩剧目。据说,在外地演出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人,分别从广州、天津、哈尔滨赶来上海,十多年没有到过南方的龚云甫也破例前来捧场,其他如马连良、言菊朋、萧长华、高庆奎、姜妙香等均参加演出。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均赴沪演出,真可以说得上是民国年间京剧界空前的一场盛会。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3)

杜氏祠堂落成典礼,上海三大亨与北平来沪演出京剧演员合影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4)

合影局部(中)

前排左起:龚云甫、李吉瑞、谭小培、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

后排左起:虞洽卿、张啸林、叶抉霄、金少山、高庆奎、杨少楼、芙蓉草、刘砚亭、李万春、蓝月春、刘宗杨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5)

合影局部(左)

前排右起:杨小楼、雪艳琴、雪艳舫、王又辰、梅兰芳、荀慧生;

后排右起:王晓籁、黄金荣、杜月笙、徐碧云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6)

合影局部(右)。

前座者:左一尚小云、左二程砚秋;

后立者,右一邱豫焱、右四姜妙香、右五姚玉美、右六徐寄硕

余叔岩说,大不了“上海这个‘码头’我不要了”。这些京剧名家,尤其是北方演员之所以齐集上海,有的是确实和杜有交情,有的是因为此前欠了杜的人情、有的则是惧于杜的势力不得不来。据说,只有北方的余叔岩和南方的盖叫天没有到场。余叔岩表示,这次得罪了杜月笙,大不了“上海这个‘码头’我不要了”。果不其然,直到他1943年去世,还真的就再也没去过上海。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7)

余叔岩与孟小冬、李少春

孟小冬没来。杜氏祠堂落成典礼,杜月笙也请了有“冬皇”之称的女老生孟小冬出席。孟到上海后得知梅兰芳也到了,不愿与梅其同台,便在好姐妹露兰春(上海京剧女老生演员,黄金荣就是因为她被军阀之子卢小嘉绑架)家里住了几天后,返回北平。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8)

影视作品塑造的露兰春形象

张啸林挨打。杜氏祠堂落成典礼开始前,有个其貌不扬的国民党军官坐在了贵宾席上,张啸林负责招待贵宾,怎么看这个军官都不像坐贵宾席的,就上去请他让开。张霸道惯了,张嘴就没有好听的,说话向来都是横着出来。那军官也不好惹,抬手就给了张一耳光。张啸林是谁呀,哪受过这个,何况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一声招呼,周围的打手们立刻将军官围了起来。杜月笙见状忙跑了过来,一问之下,原来军官是张学良的代表。当时正是张学良如日中天的时候,整个北中国都成了他的地盘。杜氏祠堂悬挂的匾额第一块是蒋介石题赠的“孝思不匮”,第二块就是张学良题赠的“见义勇为”。江湖到底斗不过丘八。张啸林也只得忍了。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9)

青帮大亨张啸林

帮会兄弟不喜欢麒麟童的戏。杜氏祠堂庆典演出最后一出大戏,是麒麟童领衔的《庆贺黄马褂》。这出戏又叫《三盗九龙杯》,讲的是清代绿林英雄黄三泰、杨香武等人的故事。黄三泰原是绿林中人,因打虎救了康熙皇帝一命而被赏赐穿黄马褂,而后协助官府剿灭了很多绿林大盗。长久以来,对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黄投靠清廷,惩恶锄奸,实为大忠大义;一是认为黄背叛绿林同道,卖友求荣,实在忘恩负义。当时,台下看戏观众中的帮会人物,均对这出戏表示不满。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10)

麒麟童(周信芳)剧照

10个人专门伺候名角抽大烟。据杜身边人回忆,杜氏祠堂落成前几天,杜月笙就要求多准备鸦片烟。从各赌场抽调28个人、准备5000两大烟土,开始熬烟膏。客人陆续来到后,又专门抽调10个人伺候来参加堂会的各路名角抽烟,另外十来个人伺候其他来宾。这5000两烟土到第二天就抽光了,又赶紧调来2000两才勉强够用。

帮张君秋讨要演出费。有一年,张君秋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但是老板沈兰庭赖账,连着两个月都不给演出费。张要走,沈不同意,还让要求继续演。张迫于无奈,找范绍增帮忙。范虽然在四川势力很大,但上海的事情还是要上海人来解决。于是他把事情给杜月笙说了,杜拿起电话,给沈兰庭讲了几句,沈二话没说立刻付给张君秋5根金条。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11)

张君秋剧照

五位夫人,两位是京剧演员。杜月笙一共有五房夫人,分别是原配沈月英,二太太陈帼英,三太太孙佩豪,四太太姚玉兰,五太太孟小冬。姚玉兰和孟小冬两位太太,均出自京剧世家:姚玉兰本人是京剧演员,姚父专工丑角儿,外号“七盏灯”,姚母是专唱老生的筱兰英;孟小冬祖父孟七、父亲鸿群,工武老生兼武净,伯父孟鸿茂唱小花脸,大叔孟鸿寿唱丑角儿,二叔孟鸿荣、三叔孟鸿芳、堂兄孟小帆都是唱老生的。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12)

姚玉兰与孟小冬

《搜孤救孤》,孟小冬收到2500只花篮。杜月笙六十岁生日没过几天,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举行五天义演,所有收入都捐给慈善机关,所有开支由杜负责。参加演出的京剧名家均为义务演出,杜赠给每人金表一块、金笔一支作为纪念。起初,杜是准备连五天堂会戏不对外,但是有人建议,不如改为赈济两广、四川、苏北等地水灾的义演,得款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杜当即同意。这时,孟小冬已经来到上海,住在杜宅,也准备参加演出。孟要杜请人赠送花篮,杜月笙提出,每只花篮折价50元,一起捐给慈善机构。又有人建议,每收到一只花篮的折价,就在剧院墙上贴上红喜报,杜、孟均表示同意。演出那天,中国大戏院门外的墙上贴满了喜报,均写着:孟令辉(笔者注:孟小东乳名若兰,本名令辉,小东是艺名)小姐登台志喜,某某某敬贺。事后统计,一共收到花篮2500多只,折合12万5000多块。孟演出的《搜孤救孤》的确是“声容并茂”,一直为京剧爱好者所称道,比之为《广陵散》。

人在江湖故事(江湖人江湖事五)(13)

孟小冬在《搜孤救孤》中饰演程婴

(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