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

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中,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基石,它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载体,那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当汉字转换为语言之时,当从口中传来,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长,抑扬顿挫之间,更是令人感悟颇深。

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1)

而作为汉语成员之一的俗语,虽然通俗易懂,低调内敛,但其同样包罗万象,其中有讲民俗民风的、修身齐家的、为人处世的、猎渔稼穑的、生活经验的等等。时至今日,俗语依旧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就比如这句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其既描述了舅甥关系的深厚,也告诫叔嫂之间应该保持一丝尊敬,一丝距离。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2)

外甥头,舅家牛

众所周知,这舅甥关系,是以母亲为纽带的,而这层关系却是指亲戚中的“戚”。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而族内是指同姓的亲戚叔伯、堂兄妹。族外则是指异姓的、姻亲的亲戚,主要是对母亲、妻子一方亲属的称谓,这也就是所谓的“内亲外戚”。

常言道“娘亲舅大”,作为母亲的兄弟,其地位不可忽视。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当中,以母权为主,氏族之内一般不知父亲是何人,而舅舅作为母亲男性亲属,这个时候其能力就显现出来了,舅舅在平日中既要充当着父亲的角色,还要打猎,更要保护氏族的安全。因此从那时候开始,舅舅就成为母系氏族社会中最有话语权的男性。

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3)

虽然后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男性氏族转变,这依然撼动不了舅舅地位的崇高。特别是今时今日,母亲若在婆家受了天大的屈辱,不堪重负,第一要寻找的庇护人就是舅舅。所以舅舅这个“话事人”,在某些情况之下,可以帮助母亲以及外甥做一些决定,并且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民间时至今日,依旧还有一些讲究。母亲改嫁需要舅舅参与并经得同意才能进行相关事宜外甥结婚,舅舅需要坐上座,且还有“舅舅不到席,饭菜不开席”的说法,以此来表达对舅舅的尊敬之意。

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4)

另外这句话“外甥头,舅家牛”,其实描述的就是舅甥关系的深厚。说起头,在民间可算是有些忌讳的,很多民间老人认为,小孩子的头不能随便摸,如果摸了,小孩子容易“生癞”,也就是容易生病和长不高,所以人们十分忌讳。而外甥的头与舅舅也密不可分,从“正月不剃头”到“思舅”,比喻舅甥关系融洽深厚。而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牛又被视为财富和重要的劳动工具,所以在人们眼中非常受到重视,并不是谁想借就借的,而在舅舅眼中,只有自己的“外甥”才有资格借自家的牛使用,因此才有了“外甥头,舅家牛”说法。

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5)

另外在皖北民间还流传有“剃小辫”的习俗,一般在小孩六岁或者十二岁的时候剃掉,在农历二月二这天剃头最完美,寓意也更加深刻美好。当然这剃小辫子这天,必须要舅舅亲自动手,每剪一下都要说祝福语,如:“金钩挂起银罗帐,请出小官坐明堂,昨日朝中剃宰相,今日又剃状元郎”。由此可见只有经过舅舅之手,外甥人生才被赋予更好期望。

叔嫂房,不同问

这句话乍看之下,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更是不明其意。叔嫂是一种亲属关系,也就是小叔子与嫂子。而“不同问”的意思是指不要面对面的说话。所以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说小叔子和嫂子在同一房间内之时,不要面对面的说话,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别人偷说“闲话”。

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6)

古语有云:“男女有别”,更加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所以面对叔嫂关系,无论是嫂子亦或者小叔子,双方都应该相互尊敬,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叔嫂之间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在别人眼中就定然不可同日而语了,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流言蜚语”,就算双方是清白的,又怎么挡得了悠悠众口呢?

客家入宅四句吉言大全(俗语外甥头舅家牛)(7)

因此在民间还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男怕妻妹,女怕夫弟”,其意就是在告诉众人,在这两种亲属关系当中,都应该保持尊重和距离,如若真要产生了所谓的“不当关系”,那后果可是会导致双方家庭破裂的失德之事。所以说“距离才能产生美”。

其实在作者看来,这前一句比喻的非常恰当形象,而且生活中有舅舅在,确实可以避免母亲在婆家有不必要事情的发生,有了舅舅这层庇护,婆家之人想要做出羞辱殴打之事,也要看舅舅同不同意!想想也是,女孩子有几个哥哥呵护,那的确是幸福的一件事。至于后一句“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讲的非常有道理,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叔嫂关系、亦或者是公媳关系,都应该保持应该有的尊重与规矩,双方言语接触上更要讲究分寸。这些礼数的出现,就是让人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要不然人人都不遵守,这世界的伦理纲常岂不乱了套?当然!对于叔嫂关系,如果没有所谓的是非之事,那么,身正不怕影子斜,随别人怎么说,自己内心也能保持清明。其实有些时候做事并不能“墨守成规”,就好比“男女有别”和“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在某些情况之下,也要另当别论,就好比古时候有“嫂溺援之以手”的例子。这件事情发生在孟子身上,有人曾问孟子说:“人们说男女授受不亲,假如嫂子掉了水里,该怎么办?”孟子回答:“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的意思是说,事急从权!有时候不能固执的将“授受不亲”当成礼规,凡事都要讲究变通,更何况嫂子是亲属的关系,因此在性命危急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伸出救助之手。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这句俗语的一点理解!大家对于这句俗语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下方留言讨论!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分享!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