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娶友妻(民间故事男子成亲)

民间故事书生娶友妻(民间故事男子成亲)(1)

青山镇有一个叫叶开山的地主,叶开山自己做些小生意,虽说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叶开山的妻子杨氏和叶开山同一个村的,两个也算是青梅竹马,两人很早就结婚了,成亲以后夫妻两个恩爱有加,再加上日子也富裕,让人羡慕不已。

唯一没美中不足的就是,两人成亲这么多年,杨氏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在那个时代,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夫妻二人整日都为这件事发愁,他们把周边的名医都看了个遍,可是杨氏的肚子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看大夫不行,于是夫妻二人就开始求助神仙。这不昨天才听说平安镇的有一个送子观音很灵验的。好多人去求过观音以后就有孩子。只是这平安离这青山镇有一段距离呢。

于是夫妻二人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动身了。到了中午终于到了平安镇。等他二人到了以后,看到来求子的人很多。夫妻二人就觉得这次求过送子娘娘以后,一定会有孩子的。

因为来求子的人特别多,所以他们等了好一会才轮到他们,二人赶紧把准备好的贡品摆上,然后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许下了愿望。

夫妻二人从早上到现在一直在赶路也累了。于是叶开山就找一个饭馆,二人吃了点东西,这才往回走。

叶开山赶着马车往回走。突然看到前面路的中央躺着一个小孩。叶开山本不想管的,可是他躺在路的中间,马车过不去。于是叶开山就把马车停下了,他这一停马车,杨氏就探出头问怎么了。

这时杨氏也看到了地上的小孩。毕竟妇人的心总是心善。杨氏就赶紧下车去看看那个孩子怎么回事。等夫妻二人走近了,那个孩子竟然睁开眼了,然后有气无力地说道:“求你们救 救我”说完就晕过去了。

叶开山想着把孩子抱到一边,夫妻二人赶紧回家。杨氏可不是这么想的,她和叶开山说道,“相公,你看我们刚拜完送子娘娘,就碰到这个事,你说是不是送子娘娘给我们的考验呀”

听她这么一说,叶开山一想就是一阵后怕,这要是送子娘娘的考验,那自己不管,那这次肯定又白拜了。就这样二人把这个孩子抱上车。

等二人到家之后,杨氏赶紧给孩子做点吃的。那孩子闻到饭的香味又醒了。等那孩子吃饱以后,夫妻二人就问这个孩子,你是那里人呀,怎么晕在路上呀,你家大人呢。

原来这个孩子叫狗娃,他是逃难过来的,家乡闹旱灾,家中一点吃得也没有了。于是母亲就带着他出来要饭,可是后来母亲生病过世了。现在就只剩下他一个人。

杨氏一听,这孩子也怪可怜,就和叶开山商量要不就把这孩子留下。叶开山一听杨氏这么,也就答应了,还给他改名为叶树林。

叶树林这孩子很聪明,也很懂事,夫妻二人就更喜欢这个孩子。这天夫妻二人看着叶树林自己在院子玩,杨氏说道,“当家的,这树林这孩子这么聪明,老这样玩也不是事呀,要不送他去学堂读书识字吧。”

叶开山现在也很喜欢这个孩子了,现在杨氏说出来了,他想着那就让他去学堂吧,家里这点钱还是有的。等他读书认字以后,让跟着自己学做生意也方便。就这样叶树林进了镇上的学堂。

也许是送子娘娘显灵了,也许是他们做好事感动了上苍,这些天,杨氏总觉得恶心。叶开山就把镇上的大夫给请了过来。原来是杨氏怀孕了,这可把夫妻二人给高兴坏了。

又过了几个月,杨氏顺利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给他取名叫叶树森。

自从有了这个儿子以后,叶开山夫妻二人对叶树林的爱有增无减,没觉得有了亲生的就忘了这个义子。叶树林也很喜欢这个弟弟。什么事都让着小弟。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小弟。两兄弟的感情很好。

夫妻二人看两兄弟感情这么好,心里很高兴,毕竟以后他们两人也算有个伴了。当然夫妻二人也没有因叶树森是亲生就偏爱他,而是两兄弟有什么都有什么。

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叶树林已经长成了毛头小子,而且还考上了秀才。叶树森今年也十岁了,他从小就跟着哥哥在学堂,再加上脑子灵活。先生经常说叶家的这两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叶家的生意越做越好,现在在镇开了好几个店铺。

本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好好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一个冬日的早上,叶开山突然就得急病过世了。母子三人痛哭流涕,杨氏拿出家中的积蓄厚葬了丈夫。

叶开山过世以后,家中便没有了顶梁柱,于是杨氏含着泪和叶树林商量,“老大,你看你爹这说走就走了,留下我们这孤儿寡母的,娘是一个妇道人家,咱家的店铺我也打理不了。你看你能不能……”

杨氏的话还没有说完,叶树林就说道:“娘,我不读书了,我来学习管理家里的生意。让弟弟好好读书。以后定能光宗耀祖。”

杨氏听完后,拉着叶树林的手说:“儿呀,娘对不住你呀。”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这时,叶树森听到娘的哭声也过来了。他一看就猜到他们在说什么事情了。就说道,“娘,让我去学做生意吧,哥哥已经有秀才之名了,就等着开恩科了。让他好好读书吧。”

“那怎么行呢,你还小,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定能高中,先生都说你比我的学问好。就是爱贪玩,从今天开始你要更用功地学习。知道吗,家里的事有哥呢,谁让我是你哥呢。”叶树林对弟弟说道。

就这样,叶树林就弃文从商了。因为叶树林脑子好使,很快就熟悉了生意上的事情。慢慢的家里的生意也就步上正轨了。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这三年,叶树林把叶家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叶树森也考上了秀才,马上就要上京赶考了。杨氏自然是不放心的,叶树森毕竟还小,可是叶树森可不这么觉得的,他很是心气很高,他还想着这次能金榜题名呢。于是叶树林就安排了好几个家丁和他一起去,并叮嘱他们好好照顾弟弟,之后叶树森就上路去京城了。

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家丁回来了,他说他们半路上遇到了土匪,他们和叶树森跑散了,后来他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一听到这个消息,杨氏当场就晕过去了。后来叶树林又派了一些人去找,可还是没有找到。

从那以后,杨氏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叶树林给找了好多大夫,也不见好转。

这天有一下人就给叶树林出主意,少爷,你看你也到成亲的年纪,这给你说亲的人都排着队呢,可是你却一个也没有看上。你说要是成亲了,夫人的病会不会好些,你要是再让夫人抱上孙子,我估计夫人的病肯定就好了。

叶树林一听觉得还真有可能,于是他就去找当地有名的媒婆,让她给说一门亲事。媒婆一听叶树林说让她给说亲,当即就答应了,还拍着胸脯说包他满意。回去后叶树林就把这事和杨氏说了,杨氏一听儿子终于要成亲了,精神明显就好了一些,立即就安排下人去准备这个,准备那个,叶树林一看母亲这个样子,心里也就放心了。

没过几天,媒婆就上门来了,一进门就说好消息呀。原来县城大户王员外正在给闺女招亲呢,这媒婆听说了以后,就上门把叶树林的情况和王员外说了一下,没想到王员外一听就答应了。

王员外的闺女叫王可儿,王可儿的模样那叫一个俊,她可是县城出了名的美人。经她这么一说杨氏也高兴,就这样叶树林也同意了。

很快两家就定下了成亲的日子,这天叶家上下张灯结彩得好不热闹,杨氏的身体也好多了,她正在和来贺喜的人一个个打着招呼。叶树林则去接新娘子了。两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完成了婚礼的仪式。

等宾客散去之后,叶树林就来到了洞房,满屋子都是红色,特别的喜庆,他走到新娘子的跟前,然后掀开新娘的红盖头,看到貌若天仙的新娘子,他一下子就呆在那里了。

王可儿抬头看了一眼呆在那里的叶树林,没有说话就又低下了头,看上去很害羞的样子。过了好一会,叶树林才反映过来,然后从桌上端起两杯洒。递给了王可儿一杯。同时说道:“娘子,你看天色不早了,我们喝了这杯酒就歇息了吧!”

二人喝过酒之后,叶树林就要为新娘子宽衣解带,准备做夫妻之事。这时,王可儿却说话了,“相公,你别动我不想害你。”

叶树林一听这话,可把他给吓坏了,这大喜的日子,她怎么说出这样和话。当即说道:“娘子,今天是我们大喜的日子,你怎么说要害我呢?”

他这一问,王可儿这才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在一个月前,王可儿突然就生病了,而且一直高烧不退。后来看了好多的大夫,都没有办法,最后还是被一个省城的大夫给找到了病因。原来王可儿是中了情毒。他只是有办法把烧给退了,这毒他解不了,但是这毒如果解不了的话,一个月之后王可儿必死。因为这个毒比较特殊,王可儿中的情毒是阴毒,她必须要和男子行夫妻之实方可解毒,只是一般男子的话,王可儿是可解毒,但是那个男子必死无疑。如果那个男子有阳毒之物便可无事。只是这种奇物是很难找到的。这两物应该在一起的。说完给那个大夫开了几服药就回去了。

吃了药以后,王可儿的烧果真就退了,可要是真如那个大夫所说,那要赶紧想办法了。于是,王员外就开始给王可儿招女婿。

可是就在王员外给王可儿找女婿的第二天,县城第一富商李布仁就上门来提亲了,只是这个李员外的儿子是一个傻子。

刚开始,王员外还好生的招待他,直到李布仁说出来意以后,王员外就把这大夫说的话和他说了一遍,可是这个李布仁却说他那傻儿子要是能救王可儿那是他的荣幸。他还是要向王家提亲。最终,王员外只好说,他和王可儿商量一下再说。李布仁这才离开了王家。

李布仁一走,王员外就把这件事和王可儿说了,王可儿死活不答应。王员外也就只好做罢。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事全县城的人们都知道了,自然也就没有人敢去王家提亲了。

正在王家着急的时候,这个媒婆就来了,她把叶家的怀况和王员外说了下。王员外二话不就答应了。因为他要救的他的女儿。这事他也没有和王可儿说。直到成亲的当天王可儿才知道。王可儿想事到如今也只好听父亲的安排了。

就这样王可儿上花轿嫁到了叶家。只是王可儿毕竟心地善良的姑娘,她虽说是答应了这门婚事,但是她在路已经想好了,人生一世她也要当一回新娘子。只是她是不会连累对方的。所以王可儿现在就把这个事说了出来。

叶树林听完之后,很是感动,一把就把王可儿搂在怀中说道:“你现在是我娘子了,你放心我一定想办法的。不到最后一刻你也不能放弃。”

王可儿被叶树林抱在怀里的时候,开始还有一些不好意思,可是听他说完这些话。她觉得她没有嫁错人。她把事情告诉他也是对的。两个人就这样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二人就起来,然后给杨氏奉了茶就又回到了房中。

可是二人刚到房中就有下人跑了进来。一进门,就说少爷不好了,门口来了好多官兵,看样子是来抓你的。你快出去躲一躲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只是还没有等叶树林有所动作,就有官兵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把叶树林给绑了。然后拉着他就往外走。叶树林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关进了大牢。

杨氏一看大儿子被抓,当时就瘫在地上。这时,王可儿站了出来,她先让下人把杨氏扶回房间。之后她就赶紧回了娘家。她刚到家就看到家里有客人。原来是李布仁。这李布仁一看王可儿回来了,就笑着说道“你是回来和你爹商量怎么救那个姓叶的吧。我告诉你,想都别想。”说完就走了了。

王员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天一大早,李布仁就过来,只是他过来以后就是和王员外闲聊,王员外还纳闷呢,他这么早过来不会就是过来和自己闲聊的吧。然后说了这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就走了。

这时,王可儿才把早上发生的事和王员外说了一遍。王员外现在想起李布仁的话也知道他们摊上事了。因为这个李布仁还有一个弟弟叫李布衣,这李布仁能成为这个县的第一富商,就是靠着李布衣。因为这李布衣就是一县之主。

王员外赶紧让下人准备礼物,等准备好以后,王员外带着王可儿就来到了李府。李府下人一看是王员外,就说:“我家老爷正在大厅等着王老爷呢。”说着就带着父女二人来到了大厅。

只见李布仁正在那喝着茶等着他父女二人呢。他们进来以后,李布仁也不说话,只是坐在那喝着茶。王员外一看这个情景,就赶紧说道:“冒昧的来拜访李老哥,来的匆忙没准备什么好礼物,还请李老哥不要嫌弃。”

李布仁抬起头看了一眼王员外,然后说了一句好说,然后就看向王可儿。“侄女长的真是好看呀。真是让我喜欢呀。”说完那眼睛好像长在王可儿身上。

王可儿被他这样看的浑身不自在,就开口说道,“不知世伯刚才在家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世伯知道其中的原由吗?”

李布仁这时才把眼睛从王可儿人移开,说道:“我就是随口一说的,侄女怎么能当真呢。”

“世伯要怎样才肯放了我家相公,你就直说吧。”王可儿说道

“好,快人快语我喜欢。那天我去你家给我儿提亲,你父没有答应,那我现在再提一次亲怎么样呀?”

“我父只有我一个女儿,我现在已嫁为人妻,不知世伯这是什么意思”

“我就是向你提亲呀,嫁人也没事的,我看那叶家小子今天还好好的,证明你们并没有夫妻之实。不过我今天是给我自己提亲,毕竟你已经嫁过人了,我儿子怎么能娶一个嫁过人的女人呢。不过我就无所谓,我可以纳你为妾呀。”李布仁说完站了起来,就走到王可儿跟前。

王可儿赶紧躲在王员外的身后。这时王员外说话了,“李老哥呀,你就不要开玩笑了,你比我还大呢,你怎么能……”

没等王员外说完,李布仁又说了,“岳丈大人,我可不是在开玩笑呀,你们王家看不上我儿子,难不成也瞧不起我不成吗?今天我就把话放这了,你女儿要想活命,就只能嫁给我。你们要是不愿意,那就继续给她找女婿吧,如果你家女婿死了,我就会抓了你全家,如果他没有死,那我就抓了他。好了,送客。”李布仁说完以后,便让下人把父女两个给哄了出来。

从李家出来以后,王可儿先去大牢看下了叶树林,叶树林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王可儿看到叶树林以后把刚才李布仁家里发生的事和他说一遍。叶树林这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抓来。叶树林就说:“夫人,我觉得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李布仁设的局。这是一个死局呀,我想你这个毒肯定也是他下的,而且他也一定有阳花。”其实从李府出来王可儿父女两也猜到了。

“相公,是我连累你了,看来我们二人是没夫妻的缘分了,你把休了吧,这样你就能出去了。”王可儿看着叶树林说道。

叶树林听后就说到,“你说的什么话呀,我们已经成亲了,我怎么能做出这种事。你别着急他们现在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总会有办法的。对了昨天听说好像有一个巡抚要路过我们这里。李布衣在这个县能一手遮天,那我们就去找比还大的官,让他给我们主持公道”

叶树林的话点醒了王可儿。王可儿当即说道:“相公,你放心,我生是你叶家的人,死是你叶家鬼。我一定会把救出去的。家里你就放心吧。你就安心的等我的好消息。”说完后两个人这才依依分别。

王可儿回家到王家后,就让父亲派人去打听,那个巡抚现在到那里了。之后她就回到了叶家,安慰杨氏让她别着急,骗她说官府只是让叶树林是去办点事,过两天就回来了。杨氏这放下心来。

第二天一早王可儿就准备出门了。因为昨天王员外让下人过来告诉她,今天巡抚大人就会到他们这里。之后还会在县衙待几天,处理公务。只是王可儿刚出了家门就碰上了一个十三四岁书生模样的公子。“这个漂亮姐姐你怎么从我家出来了呀。”那小公子说道。刚开始王可儿也没有在意,以为是他是一个不学好的富家少爷。也就没有搭理他。只是门口的家丁这时突然大喊了一声。“二少爷,是二少爷,二少爷没死,他回来了。”说完就跑进去报信了。

王可儿一听停了下来。然后转过身问那个公子,“你是叶家二少爷,我怎么没听说呀。”其实也不怨王可儿没听说,因为她才成亲一天,再就叶家自从叶树森出事以后,叶树林就叮嘱下人谁也不许提二少爷。

“对呀,我叫叶树森,叶家二少爷,姐姐你是谁呀,一大早从我出来,我不记得我家有这么漂亮的姐姐。哦你不会是我嫂子吧”这时叶树森看到了门口挂红布。

“不对呀,看样子你们刚成亲,怎么就你一个人呀,我哥怎么没有陪着你呢。真是太不像话,这么好看嫂子,他怎么能让你受气呢,放心吧,嫂子我给出气。”

本来一听他说叶树林,王可儿心里就难受,可是后面的话又让她哭笑不得。她赶紧说道:“你别瞎说,他可没有欺负,你哥他出事,我要去找巡抚给你哥伸冤呢,被你一这么耽误正事都忘了,好了,你先回去,好好陪陪娘,你哥出事以后,娘就一直担心着呢。赶紧进去吧,”王可儿说完就要走了。

叶树森一把把她给拉住了,“嫂子你先把事和我说下,巡抚那里不着着急。一会我带你找他。”

叶树森的话把王可儿给吓住,这个小叔人不大口气不小呀,不过,他都说到这,于是就把这几天的事简单的说了一下。叶树森听完就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你也别急去见巡抚了,等下我见娘亲以后,我带你去,不差这一会。他们刚说完,杨氏就出来了。

杨氏听到下人说老二没死还回来了。就赶紧出来了。看叶树森以后,抱着他就哭,毕竟这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呀。叶树森赶紧安慰了母亲几句,就说道,“娘,你也看到我,我好着呢,咱们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我现在要和嫂子去见巡抚大人。然后把我哥救出来。娘你在家等着我们。”说完后就和王可儿去找巡按大人了。

原来叶树森上京赶考途中遇上土匪,他被正好回京复命的刘大人给救了。叶树森因为受了一些伤,昏迷了一天。等他醒来后,知道是刘大人救了他,他先是谢谢刘大人,然后他就想着自己现在受伤了,就想着回家。只是刘大人看年纪还小,就问他要去干吗。他就把自己的事情和他说了下,刘大人一听这个年纪就要上京赶考,自然是不信的。于是就想着考考他,结果都没有难住叶树森。后来叶树森提出想要出回家。刘大人说:“不是我不让回去,我现在要回京复命耽误不得,你现在受伤了,一个人上路我也不放心呀。你就和我一起回京吧。”

叶树森还想说话,刘大人又说了,“那些下人没找到你尸体,自然知道你没事呀,再说这马上要科考了,你要是现在回去,那肯定就错过了这次科考了。”就这样叶树森就跟刘大人来到京城,而且还在科举中考中了进士,只是他年纪还小,于是皇上就让他先给跟刘大人历练一下。正好皇上封刘大人为巡按大人,让他替皇上巡查各地的官员。于是他们第一站就来到这里。

叶树森带着王可儿很快就到县衙,也见到了刘大人,王可儿就把李布仁的事和刘大人说了一遍,刘大人听后大怒,当即就让人把李布衣叫了过来。李布衣进来后看到王可儿就知道出事了,于是他就把所有的事都推到了李布仁身上,说他也不知道这件事,都是李布仁和他的属下瞒着他私下里干的。这样一来他也就只有失查之罪了,现在没有证据,刘大人也只好先让人先把叶树林放出来,然后把李布仁给抓了起来。

经过审问,李布仁把所有的事都招了、原来李布仁成了一县首富之后还是不满足,于是打起了王家的主意,因为王家只有一个闺女,如果两家联姻的话,以后王家的家产还不都是他的呀。于是他就先派人给王可儿下了毒,其实那就是一般的毒,县城的大夫他事先已经打过招呼了,他在县城说句话谁敢不听呀。至于省城的大夫则是他用钱给买通了。让那大夫编出情毒这种说法,于是就有了情毒的这个死局。让王家不得不把女儿嫁过来。

本来他想着是给自己的傻儿子提亲的,可是当他见到王可儿以后,他就有点后悔了,于是第二次见面时候,他就提出了要纳王可儿为妾。他以为这事万无一失,王家迟早会就范的。可是谁知道,叶树森正好回来呀,而且他还认识巡按大人。于是他就把所有事揽在自己身上。刘大人也只好先把先打入大牢。

后来经过刘大人的不断审问,李布仁实在是扛不住了,就把李布衣这些干的坏事也招出来。自此李兄弟都被打放大牢了。

叶家两兄弟都回来了,最高兴的当然是杨氏了。现在老大成亲了,媳妇还这么好,老二也高中进士了。杨氏别提多高光了,身体也没病了。这时杨氏拉着叶树林的手说,:“儿呀,你为叶家付出得太多了,我知道你一直有一个心愿,你看现在老二高中了,你就安心读书吧。”

叶树森一听就说:“哥,你就安心读书吧,我现在跟刘大人,家里生意只会越来越好,你交给他们就行了。你安心读书,到时候也能金榜题名。”

王可儿一听也是支持他读书,因为王家迟早也是她们夫妻二人的。如果叶树林能高中,她就是官夫人。此后,叶树林把家里的生意交下人打理,自己则开始安心读书,

又过了几年,叶树林也考中了进士,叶树森也当官。王可儿也生了两个小子,一个姓叶一个姓王。再后来一家人都搬到了京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