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解读与赏析(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重读阿Q正传)

1921年12月4日开始直到1922年2月12日,鲁迅先生在《晨报》上发表了连载小说《阿Q正传》。《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说。仅仅数万字的文章中,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欺瞒性与当时中国国民的卑劣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趁着寒假,我重新阅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鲁迅先生对于阿Q性格的刻画,不仅仅限于阿Q个人性格的刻画,同时也对阿Q身边群众的形象下了很多功夫。正因如此,阿Q的“自欺性"才立体的出现在读者眼前。本文就以群众的视角重新分析《阿Q正传》。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名叫”未庄“的小村子, 有一位既没有名字,也不知道出身地的瘦弱男生阿Q。他没有固定工作,仅靠打短工为生。阿Q不识字,光光的头上长着一大块疥癬。整个人都透漏着猥琐的气质。他在未庄处于最下层的阶级,经常受到村民的欺负。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悲情色彩的人,阿Q的生活却充满了”乐观“。原因就在于阿Q独有的”精神胜利法“。他总会把对自己不利的状况在心中进行重新解读,把这种不愉快,痛苦全部都想象成是自己的胜利。例如,有人打了阿Q,阿Q的理解是我被我儿子打了。之后自己就沉浸在这种可以自轻自贱的优越感之中了。

有一天,阿Q在未庄的财主赵家打短工,他勾引了赵家的女佣吴妈。这件是被赵老太爷知道了,勃然大怒,誓要惩罚阿Q,压下了阿Q的全部财产。在阿Q的再三道歉之下,赵老太爷才原谅了阿Q。在此之后,村里人都雇小D打短工,没有人在雇阿Q了。阿Q找小D打架,不分胜负。没有办法,为了生计,他到很远的尼姑庵去偷罗卜,最后离开了未庄。

阿Q在城里帮着盗贼打下手,得了点东西。时隔半年,阿Q又回到未庄,因为挣了些钱,村里人都对阿Q刮目相看,他说谎说他在城里最有钱的人家打工,又吹嘘的说起自己在城里看到革命党被杀头的事。因为阿Q有很多衣服,所以未庄的女人都去阿Q那买衣服,赵老太爷也去买。但是他认为这些衣服是阿Q偷的,于是让村子里的人都提放着阿Q。阿Q就又被疏远了。后来,阿Q把真相给村里的闲人说了,人们就又嘲笑他无能,连小偷都做不了。

城里革命的消息也传到了未庄。阿Q虽然不知道革命党是什么,只看到过革命党被杀头,他就觉得自己也是革命党。村里都因为阿Q是“革命党”所以来讨好他。阿Q天真地认为自己当了“革命党”就能抢很多东西了。但是没有想到,村里早已被假洋鬼子革过命了, 男人们的辫子被剪掉了,好东西早已被抢走了。阿Q很不满意,于是去找到当时已经在革命党中当了官的假洋鬼子,希望假洋鬼子也可以让他加入革命党。可是,当时假洋鬼子在发表着演讲,于是阿Q直接被赶了出来。

赵老太爷家被遭革命党抢劫了。在这之后的第四天,阿Q住的土谷祠被军队包围,阿Q被捕。阿Q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送到监狱。他因为赵家的抢劫事件受审,向人说出革命党没有让自己加入的怨恨。于是, 法官认为阿Q是革命党,但是阿Q既不辩解,也提供不了证据。法官就下了阿Q死刑的判决。直到最后一刻他还认为“人也难免有一死的”。阿Q就这样被枪杀了。即使是这样,刑场的看客们也因为阿Q是枪杀而不是斩首而死进行了抱怨。

分析

这篇小说一共分为9章,我想把这9章分为两部分。即进城之前的阿Q与进城之后的阿Q。我准备把这两部分分开分析,结合着鲁迅先生对于群众描写的原文,对于小说中的群众特征进行探究,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对当时中国国社会的群众图进行窥视。

‬后记

《阿Q正传》这种叙事性的小说,总结文章内容会花费较多的篇幅。于是(1)就对于故事内容这方面简单梳理,接下来对于群众特征的描写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探究。

阿q正传解读与赏析(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重读阿Q正传)(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