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文与译文(孟子详释150万章下2其详不可得闻也)

10.2其详不可得闻也10.2[原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全文与译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全文与译文(孟子详释150万章下2其详不可得闻也)

孟子全文与译文

10.2其详不可得闻也

10.2[原文]

北宫锜①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②?”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③。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④: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⑤。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⑥。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⑦。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⑧。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⑨。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⑩。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⑪。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⑫。

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⑬。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⑭。”

10.2[通释]

北宫锜问道:“周王室颁布的官爵俸禄是怎么样的呢?”

孟子说:“那详情不能知道了,诸侯们嫌它妨害自己行使权力就都销毁了这方面的文件,然而我曾听说过这方面大致的规定。

天子为一级,公为一级,侯为一级,伯为一级,子男为同一级,共有五个等级。

国君为一级,卿为一级,大夫为一级,上士为一级,中士为一级,下士为一级,共有六个等级。

天子统辖领地方圆千里,公爵侯爵统辖封地方圆百里,伯爵统辖封地方圆七十里,子爵男爵统辖封地方圆五十里,共四个等级。封地没有达到方圆五十里的不直接归属于天子,附属于诸侯称作附庸。

天朝的卿接受的封地视同侯爵,天朝的大夫接受的封地视同伯爵,天朝的士接受的封地视同子爵男爵。

大的诸侯国土地方圆百里,国君的俸禄是十个卿的俸禄,卿的俸禄是四个大夫的俸禄,大夫的俸禄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禄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禄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样俸禄,俸禄足够抵得上他们耕种所得。

次一等的诸侯国方圆七十里,国君的俸禄是十个卿的俸禄,卿的俸禄是三个大夫的俸禄,大夫的俸禄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禄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禄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样俸禄,俸禄足够抵得上他们耕种所得。

小的诸侯国方圆五十里,国君的俸禄是十个卿的俸禄,卿的俸禄是两个大夫的俸禄,大夫的俸禄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禄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禄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样俸禄,俸禄足够抵得上他们耕种所得。

耕种之人获得的收益,一个耕作的人有百亩田地的收益。百亩田的税赋,上等农夫享有九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仅次于上农夫的人享有八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中等农夫享有七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仅次于中等农夫的人享有六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下等农夫享有五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平民在官府服役的俸禄按这个标准区分等差。

10.2[注释]

①北宫锜:复姓北宫,名锜,卫国人。锜,音Qí。

②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周王室颁布的官位俸禄是怎么样的呢。周室,周王室,周朝廷。班爵禄,颁布的官爵俸禄,规定的爵位官位待遇。班,通“颁”,颁布。

③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那详情不能知道了,诸侯们嫌它妨害自己行使权力就都销毁了这方面的文件。恶,音wù,嫌弃。籍,典章,记载制度规定的文件。

④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然而我曾听说过这方面大致的规定。轲,孟子自称名。尝,曾经。略,大致的规定。

⑤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为一级,公为一级,侯为一级,伯为一级,子男为同一级,共有五个等级。这一组从“天下”层面说爵位的等级。一位,一个爵位或官位等级,作动词,为一个爵位或官位等级。凡,共,共有。

⑥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君为一级,卿为一级,大夫为一级,上士为一级,中士为一级,下士为一级,共有六个等级。这一组从“天下”和诸侯国层面说官位的等级,也就是说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有这个制度,但王室的官位大于公室的官位。

⑦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天子统辖领地方圆千里,公爵侯爵统辖封地方圆百里,伯爵统辖封地方圆七十里,子爵男爵统辖封地方圆五十里,共四个等级。这一组从“天下”角度说各爵位占有的土地面积。之,放在“天子”与“制地方千里”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制,统领辖制。“地方”是两个词。地,领地或封地。方,方圆。“公侯”“伯”“子男”后皆省略动词“制”。

⑧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封地没有达到方圆五十里的不直接归属于天子,附属于诸侯称作附庸。不能,没有达到,封地没有达到。达,直通,直接归属。

⑨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天朝的卿接受的封地视同侯爵,天朝的大夫接受的封地视同伯爵,天朝的士接受的封地视同子爵男爵。这一组说的是天子之朝的官位比照相应的爵位应得的待遇。元士,天子直管的士,天子的士异于诸侯的士。

⑩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大的诸侯国土地方圆百里,国君的俸禄是十个卿的俸禄,卿的俸禄是四个大夫的俸禄,大夫的俸禄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禄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禄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样俸禄,俸禄足够抵得上他们耕种所得。这一组说的是公爵国侯爵国从国君到士的待遇。国,各诸侯的封地。“君十卿禄”等均为判断句。庶人在官者,平民做官的。代,取代,抵得上。

⑪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一等的诸侯国土地方圆七十里,国君的俸禄是十个卿的俸禄,卿的俸禄是三个大夫的俸禄,大夫的俸禄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禄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禄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样俸禄,俸禄足够抵得上他们耕种所得。这一组说的是伯爵国从国君到士的待遇。次国,其次的诸侯国,指伯爵级的诸侯国。

⑫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的诸侯国方圆五十里,国君的俸禄是十个卿的俸禄,卿的俸禄是两个大夫的俸禄,大夫的俸禄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禄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禄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样俸禄,俸禄足够抵得上他们耕种所得。这一组说的是子爵国男爵国从国君到士的待遇。

⑬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耕种之人获得的收益,一个耕作的人有百亩田地的收益。百亩田的税赋,上等农夫享有九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仅次于上农夫的享有八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中等农夫享有七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仅次于中等农夫的人享有六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下等农夫享有五个耕田人缴纳的税赋。前一个“之”,放在“耕者”与“所获”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所获,获得的收益。一夫,一个耕者,一个种田人。百亩,有百亩田的收益。粪,本为动词,翻土施肥,即耕作,这里用作名词,耕作田地缴纳的税赋。农夫,古代田官名,《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又称田畯,《诗·豳风·七月》“田畯至喜”。唐孔颖达疏:“《释言》云:‘畯,农夫也。’ 孙炎曰:‘农夫,田官也。’”田官分五个等级:上农夫,次上农夫,中农夫,次中农夫,下农夫。食,音shí,拿到的俸禄。

⑭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平民在官府服役的俸禄按这个标准区分等差。是,这个标准,即上注所说的五个等级的田官。

10.2[解读与点评]

本章谈论的是天子治下等级层次关系。

先从“天下”层面说爵位的等级,再从“天下”和诸侯国层面说官位的等级。也就是说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有这个制度,但王室的官位大于公室的官位。

然后说天子之朝的官位比照相应的爵位应得的待遇。从大国公爵国侯爵国国君到士的待遇说起,说到了次国伯爵国从国君到士的待遇,说到了小国子爵国男爵国从国君到士的待遇。

最后,说庶人在官者的待遇,从上农夫到下农夫,连带把耕者的收益都交待了。

“耕者”,单一的耕作者,他们是当时国家的最大群体。他们首先要接受“农夫”的管理指导。每个耕者身后都附带着一家人,所以有“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亩之田树之以桑”之说。什一税下,耕者的收益实际是百亩地所产税赋后剩下的部分。虽然当时的亩是小亩,按什一税,正常年景耕者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存在问题。

“农夫”分五个等级:上农夫、次上农夫,中农夫、次中农夫,下农夫。他们是最直接的管理者,是耕作业务的内行人,是农业技术的推广者。农夫可以是耕者,自己耕种部分田地。当然,即使是食五人的“下农夫”,生存是足以保障的。

通过掰扯上农夫、次上农夫、中农夫、次中农夫和下农夫这些概念,我还搞清楚了《诗·豳风·七月》“田畯至喜”中的田畯们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的食九人,有的才食五人。

怎样理解大、次、小国的“下士”都是“禄足以代其耕”呢?因为最后都落实到“耕者”身上。从上农夫,到次上农夫,到中农夫,到次中农夫,再到下农夫,也要从“耕者”那里获得作为俸禄的税粮,“下士”俸禄视同“上农夫”的税粮。

怎样理解“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食”是供养的“sì”还是吃税的“shí”?以往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把“食”解释成“供养”,把“农夫”与“一夫”都看作耕田的人。

如果按“食”是“供养”的意思,“上农夫”到“下农夫”与“一夫”都是耕田的人这个逻辑,在介绍士大夫卿的俸禄时为什么要扯上上农夫到下农夫?难道一个上农夫供养九个士人或卿大夫?抑或士大夫卿都是上农夫到下农夫供养的,所有耕田的人都要分成上农夫、次上农夫、中农夫、次中农夫和下农夫这样的等级?

“食”不是“供养”而是“吃税”,“税”产自田里所以用“食”。对千千万万的耕者来说他们以耕作纳税供养着下农夫、次中农夫、中农夫、次上农夫、上农夫,下士、中士、上士,大夫、卿、国君;对国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和各层级田官农夫来说他们吃的正是耕作者的税。站在食税者的角度来衡量,孟子正是采用《礼记·王制》中的说法,用上农夫、次上农夫、中农夫、次中农夫和下农夫这些庶人在官者作参照系数,介绍从下士到国君贵族们的俸禄标准。

其实,理清“各层级农夫”这个概念非常有必要,由此我们知道了那个时代下士、中士、上士、大夫、卿、诸侯国君的实际俸禄标准。

俸禄规定:

子爵国男爵国的小国下士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一百四十四人,国君食一千四百四十人。

伯爵国的次国下士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国君食两千一百六十人。

公爵国侯爵国的大国下士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国君食两千八百八十人。

依据孟子所述,大国、次国、小国的大夫到下士食税标准没差别,卿和国君的食税有差别。

看起来孟子真的没有这个文本资料,他说的“其详不可得闻也”是实话。今天我们看到的《礼记》记载的这项规定可能出现在孟子之后,虽然这些制度出现在孟子之前。《孟子》中多次提到的“百亩之田”在《礼记》中也有体现。

当然从《礼记》来看,周天子对中央和诸侯国的官爵数量原本也有规定:“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从《礼记》的这个内容我们感觉到,最初官爵队伍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卿”以下直接为“下大夫”,大夫就是指下大夫,它区别于卿。考虑到食税阶层存量增量及减量的因素,按这个规模和“百亩之田”考量,农民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各诸侯国国库应该有充足的储备的。当然,后来食税的官僚队伍越来越庞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需要交代的是,本章孟子所述周室“班爵禄”是周王朝立朝之初建立的制度,到孟子时已丧失殆尽,所以才有万章之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