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

每个人都有几个发小。在我的发小中,顺子算是要好的一个。我童年和少年时很多嬉戏和玩耍的快乐时光,都是在顺子家度过的。我对顺子一家是那样的熟悉,甚至有情感上的某些依赖。和顺子在一起的那些岁月,以及顺子一家人的生活,曾经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他们在平凡而艰辛的寻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自信、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温暖了我。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1)

顺子比我大一岁,面色白皙,个子比较高,平时话语不多,喜欢低头沉思,但是如果兴致来了,也能把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带着一股幽默味儿。有一次,我和顺子还有小他3岁的弟弟柱子在一起玩耍,说到在学校里扔铅球时,顺子说:“体育老师说我扔了16米,其实我扔了16米零两隔板半。那两隔板半让老师吃了。”他那煞有介事的样子,把我和柱子都逗笑了。

顺子他爹娘生了五个孩子,四个男孩,一个女孩。顺子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边是弟弟柱子。顺子他爹有病,大约在40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记得有一次,我跟着顺子还有他的二哥到公社卫生院去给他爹看病,他爹躺在手推车上,面容枯槁,瘦弱的身子皮包骨头,一路上弱声痛苦地“哎呀、哎呀”着,听得人有些心碎。

顺子他爹没能救过来,还是在壮年去世了,撇下了顺子他娘还有五个孩子。那个时候,顺子的大哥已经在部队当兵。顺子他爹在病重的时候,他大哥曾经带他爹去当兵的城市医院医治过,但是已经无力回天。大哥和他爹在那里的照相馆合了一张影,他爹去世后,这张黑白照片被放大,镶在一个相框里,摆在相框正中的位置,一直挂在屋子正面的墙上。这是顺子他爹和家人唯一的一张合影。我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到顺子他爹受过的苦痛,也能体会到顺子一家人对他的万般不舍和深深地怀念。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2)

姥姥家距顺子家很近,只隔了一条胡同,有几十米远。顺子他娘本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丧夫的悲痛,以及生活的压力,让她看上去更加的忧郁和憔悴。但她却又是一个热情的人,只要我过去找顺子玩耍,她每次都要跟我打招呼。按照在姥姥这里的辈分,我应该称呼她“妗子”,但由于姥爷姥姥是拿我当亲孙子看待的,所以就称呼她“大娘”。我叫她“大娘”的时候,她嘴里答应着,脸上虽然看不见明显的笑容,但我知道她的心里是高兴的、热乎乎的。

不知为什么,我特别愿意跟顺子在一起。也许是因为性格上相投的原因,也许是家庭情感生活上各有某种缺失的原因,也许是其他的原因。总之,只要是一有空暇,我就往顺子家里跑。顺子家里人多,但顺子娘却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屋里屋外拾掇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给我一种舒适感、愉悦感。不像有些人家那样,柴草四下里乱放,锅碗瓢盆随地摆,鸡粪狗粪到处都是。我外婆就喜欢干净整洁,顺子家对我有吸引力,也许这里面也有环境上认同的因素吧。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3)

顺子喜欢和弟弟柱子下象棋,有时在炕上,有时在天井里,我就在一边看,但似乎又看不大懂。顺子和柱子会下象棋,是他们的二哥教的。顺子连着胜了柱子几局后,自己并不喜形于色,柱子也不懊恼,两人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重新摆了棋子再来。顺子有时会让我代替柱子下,但是我只会稀里糊涂地看热闹,解闷,对下棋并不感兴趣。于是,下棋下得有些倦了的顺子会说:“柱子没劲,你更没劲,不玩了!”然后,我们便一起玩打宝、打瓦、打弹弓之类的游戏。

顺子的二哥喜欢看书,肚子里有很多故事,我们都喜欢听。他白天到生产队劳动,晚上我就去听他讲故事。炕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摇曳的灯光下,顺子、柱子和我围坐在他身边,全神贯注地听他讲故事。白娘子、鲁智深、哪吒等,顺子二哥讲的这些动人的人物和故事,让我们听得入了迷。

毕竟我们还小,听着听着,时间长了,不知不觉就打起了瞌睡。每逢这种情况,顺子二哥有时不忍心打扰我睡觉,就到外婆家中打个招呼,我就在顺子家跟他们在一个炕上睡了。夏天的时候,屋里蚊子多,虽然挂着蚊帐,但我们这些孩子睡觉不老实,经常将蚊帐蹬开,还是有不少蚊子从张开的缝隙中飞进来,在身上咬出一个个红色的小疙瘩。顺子二哥教给我们一个办法,用他的牙膏抹在小疙瘩上止痒消肿,牙膏的牌子记不得了。这招还真管用,时间不长,疙瘩就消失了,也不痒了。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4)

外婆家中栽着好几棵杏树、柿子树和葡萄,果子熟了的时候,她想着顺子一家,就用包袱或篮子盛一些,让我送给他们尝鲜。有时她也带我一起去,我和顺子、柱子在一旁玩耍,外婆就和顺子娘在一边亲热地拉家常。顺子爹比外公小一辈,所以顺子娘叫姥姥“婶子”。要是碰上顺子家正好吃饺子,即使我已经吃过了饭,顺子娘也会一个劲地劝我吃几个尝尝。顺子家有一颗很大的枣树,枣子熟了后,顺子娘就让我们摘了吃,她一点都不心疼。

顺子家孩子多,他爹又早早地去世了,家中的生活颇有些艰难。顺子娘腌了一大缸咸菜,里面辣菜疙瘩、白菜帮子、黄瓜、茄子什么都有,一家人多半是靠着这些咸菜和玉米、地瓜等粗粮过日子。顺子娘腌咸菜的手艺挺好,家中总是飘着一股淡淡的咸菜的香甜味道。顺子和柱子经常一只手拿着一块玉米饼子,一只手拿着一块腌好的咸菜,吃得津津有味。家中数顺子和柱子最小,他们的肚子里缺少油水,顺子娘给他俩增加荤腥和营养的办法,就是偶尔用一个铝制饭盒,里面装上切好的白菜,白菜上面放上一层肥猪肉,然后放在锅里蒸。蒸熟后的白菜和肥猪肉,香气扑鼻,顺子和柱子吃得满嘴流油,看上去非常解馋和满足。而顺子娘和他的二哥还有姐姐都不舍得吃。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5)

顺子家的家庭成分是贫农,可以说是根正苗红,一家人又忠厚老实,大队干部同情他们,不久,又推荐顺子的二哥到部队当了兵。一家人有两个儿子当兵,这在村里是一份很大的荣耀。那时,顺子大哥已经结了婚,嫂子是邻村的,婚后和顺子他们住在一个大院子里,虽然都走一个大门口,但顺子嫂子却带着孩子在东边的几间屋里分家单过。那时,顺子家的大门口两侧,一边挂着一块光荣牌,让村里的人都羡慕不已。

顺子的大哥和二哥在部队表现突出,后来都提干了。因为在服役,所以他们不经常回来。逢到回家探亲的时候,两人都穿着一身崭新的绿军装,还是带四个布兜的,左邻右舍都伸出大拇指,夸他们有出息。他们会带一些大白兔奶糖回来,只要有孩子去家里玩,就掏几块给他们吃。我是顺子家的常客,自然也少不了。当糖块含到嘴里的时候,感到是那样的甜,顺子的大哥、二哥是那样的亲切,让我非常愿意接近他们。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6)

因为顺子二哥在入伍前,我和他接触比较多,经常听他讲故事,所以回来后,他就讲一些在部队上训练的事情给顺子、柱子和我听。还教我们说:“古德毛宁”“哈喽”之类的简单英语。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知道了“古德毛宁”是“早上好”的意思,“哈喽”是“你好”的意思。我和顺子、柱子觉得好玩,就经常彼此用这两句“洋话”问候和打趣。

顺子的大嫂是一个面貌俊俏的女人,脸上时常挂满笑容,走起路来比较快。她在生产队特别能干,割麦子的时候,手上的功夫非常麻利,能甩下那些身强力壮的男人一大截,算得上是一个“女强人”。她是我生活中遇到和熟悉的第一个“军嫂”,当然,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还有“军嫂”这个称号。顺子大哥和她生的第一个儿子,比我小五六岁,在他还不会走的时候,我们经常轮流抱着他玩。等到稍大一些,他就嘴里“咿呀、咿呀”地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跑,胖头胖脑、摇摇晃晃的样子非常可爱。顺子大嫂看见我们跟他玩乐,在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7)

顺子姐姐比顺子大六七岁,面容姣好,性格文静,不善言辞。下学后,到村小学当了代课老师。那一年的几天晚上,她借了伙伴一辆自行车,领着我和顺子、柱子到学校操场上学习骑自行车。女孩子胆小,我们三个男孩子就当她的保镖和护驾,一个在前面扶着车把手,两个在后面扶着车座,顺子姐姐骑在自行车上,在我们的簇拥下,小心翼翼、摇摇晃晃、扭来扭去的,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当我们一齐放开扶着车子的手,看着她还有些胆怯的样子,用一种尚不熟练的姿势独自骑着自行车向前走的时候,我们都高兴得又蹦又跳。

而我和顺子学会骑自行车,则是在父母来姥姥家看望我的时候,我将顺子和柱子约出来,三个人用父亲的自行车到大街上练的。这样没用几次,我和顺子就学会了,父亲的自行车当了我们的练车工具,功不可没。父亲还会理发,他带来一把推子,在天井里放一个板凳,我坐在上面,不大的功夫就理完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到顺子和柱子,把他俩叫过来,让父亲也给他们理一下。这样,他们每人起码可以省去几角理发的钱。顺子爱美,起初还怕父亲给他理不好,回家后一个劲地照镜子。端详来端详去,发现不难看,也就抚摸着脑袋笑了。

庄稼拔节,我们也在拔高。时光悄悄地流淌,不知不觉地,我们都长大了。年少时的那段时光,我和顺子一家的故事,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成为人生一段丰满而精彩的篇章。

散文周俊芳(散文我和顺子一家)(8)

都说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其实,有些已经远去的岁月,也是越想越难割舍,越品越有味道。怀旧,并不是沉迷于过去走不出来,而是因为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回忆、铭记、感悟和珍惜的美好的东西。我和顺子一家的故事,虽然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却是那个年代真实的生活写照。那时虽然贫穷,但一家人却充满亲情,而且内心不悲观,感到越活越有奔头。人与人之间,心与心贴近,没有距离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乡里乡亲、老少爷们是那样的直爽和淳朴。而这些,正是当下在很多地方被淡忘、漠视、滑坡和缺失的。那一幕幕鲜活生动的镜头,始终难以忘怀,它们滋润着我的心灵,丰沛着我的情感世界,厚重而又绵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