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1)

素养培优练()

`知识点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021·湖北联考)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2)

1.甲层常能接触到的星际物质是 (  )

A.流星 B.恒星 C.行星 D.星云

2.乙层大气能量主要来自 (  )

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光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 D.地面长波辐射

3.图示划分大气垂直分层的标准,未考虑的因素是 (  )

A.大气温度 B.运动状况

C.大气密度 D.大气成分

【解析】1A,2B,3D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甲为高层大气,乙为平流层,恒星、行星、星云都是存在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现象。第2题,乙是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被对流层中的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主要被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主要把地面的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第3题,大气层是根据不同高度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而划分的,与大气成分没有关系。

知识点2 大气的受热过程(综合思维)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3)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推断洋面气温的响应过程。

(2)依据沙尘向大西洋、亚马孙平原的输送过程,推测其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解析】第(1)题,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沙尘一方面通过反射、散射削弱太阳辐射;另一方面沙尘作为凝结核,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使海洋表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进而使大气的温度降低。第(2)题,沙尘一方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一方面促进了海洋藻类和热带雨林生长,减少大气中CO含量,从而抑制了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大量反射、散射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大气获得的热量,降低了温度;沙尘作为凝结核,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继续降低气温。

(2)沙尘削弱太阳辐射;促进海洋藻类和雨林的生长,减少CO含量;抑制全球变暖,令全球气温降低。

知识点3 大气的运动(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读鄱阳湖周边德安气象观测站和鄱阳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距平为西风,负距平为东风),读图,完成5、6题。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4)

5.有关两气象观测站风向的判读正确的是 (  )

①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吹西风

②德安气象观测站19时-次日8时吹西风

③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东风

④鄱阳气象观测站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白天,自德安气象观测站至鄱阳气象观测站作等压面图,下列正确的是 (  )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5)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6)

【解析】5D,6C第5题,据图可知,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主要吹东风,19时-次日8时吹西风;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西风,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②④正确。第6题,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为低压,等压线向下弯曲;湖泊增温慢,湖面附近为高压,等压线向上弯曲,高空等压面弯曲状态与近地面相反。

知识点4 海水的性质(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由于地下水盐度高,缺乏淡水资源,盐碱地广布。海兴县根据盐度与结(融)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进行咸淡分离,成功改造了盐碱地。在每年10月平整高低不平的土地,1月份气温低于-5℃后,开始使用海水灌溉农田,直至海水结冰厚度达20~25厘米为止。3月份开春冰层完全融化下渗后,及时全田覆盖农用薄膜,然后种植作物。完成7~9题。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7)

7.下列对盐度与结(融)冰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

A.海水随着温度降低盐度升高

B.海水在结冰时,盐度较低的海水先结冰

C.海水在融冰时,盐度较高的海水后融冰

D.海水冰点温度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

8.当地1月份气温低于-5℃后,开始使用海水灌溉农田的原因是 (  )

①淡水资源不足

②海水的含盐量比土壤低

③低于-5℃的海水盐度低

④气温在-5℃时,海水易结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海兴县开春后全田覆盖薄膜的最主要作用是 (  )

A.防止低温冻害

B.防止土壤养分流失

C.防止蒸发引起次生盐碱化

D.保护农作物

【解析】7B,8D,9C第7题,由图可知,盐度越高的海水,结冰需要的温度越低,同理,融冰所需要的温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蒸发量越少,盐度越低,因此海水在结冰时,盐度较低的海水先结冰;海水在融冰时,盐度较高的海水先融冰。第8题,该地地下水盐度高,盐碱地广布,淡水资源缺乏;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海水与土壤含盐量的高低;由材料可知,低于-5℃的海水容易结冰,大量盐分堆积到还未结冰的海水中,导致海水盐度升高。第9题,由于该地区土壤盐度高,开春后气温回升,蒸发加剧,全田覆盖地膜可以减少蒸发,避免次生盐碱化;防止低温冻害是地膜的主要作用之一,但不是该地的主要作用,覆盖地膜与否都不会导致养分流失;农作物播种晚于地膜覆盖。

知识点5 海水的运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8)

10.图中波浪能 (  )

A.北部和南部密度相差不大

B.北部密度小于南部

C.北部更便于开发利用

D.越靠近海岸线开发利用的价值越大

11.导致图中波浪能密度差异的原因是 (  )

A.北部风力更大

B.南部风力更大

C.南部海岸线曲折,削弱波浪能

D.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

【解析】10B,11D。第10,读图可知,北部波浪能密度小于南部,因此南部更便于开发利用;越靠近海岸线波浪能密度越小,不便于开发利用。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南部波浪能密度更大,结合图中等深线,南部海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因此波浪能密度大。

知识点6 水循环(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2.(2021·广东联考)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9)

(1)黑河流域水循环所属类型为____________,简述其判断依据。

(2)莺落峡的形成反映的水循环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年复一年,黑河水流淌不息,养育了河西走廊的儿女,这反映的水循环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黑河径流量较小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黑河流域的径流最终汇入东、西居延海,属内陆湖泊,径流没有汇入海洋,所以黑河流域水循环所属类型为陆上内循环。第(2)题,莺落峡属于流水侵蚀地貌,莺落峡的形成反映了水循环不断地塑造地表形态;黑河流域地处内陆,水循环不断地更新淡水资源,使得黑河水流淌不息,为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第(3)题,注意题干信息“从水循环的角度”,所以可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黑河径流量较小的原因。首先,黑河流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输送到达量小,使得当地的降水少(水汽输送环节和降水环节);其次,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黑河中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河水蒸发量大,沙质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其下渗量较大(蒸发与下渗环节),所以黑河径流量较小。

答案:(1)陆上内循环 径流最终汇入内陆湖泊(居延海),没有进入海洋。

(2)塑造地表形态 更新淡水资源

(3)距离海洋远,水汽输送到达量小,降水少;流经沙漠地区,河水蒸发量与下渗量较大。

知识点7 生物圈与植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回答13、14题。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10)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11)

13.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4.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解析】13A,14C第13题,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地景观属于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地景观位于亚热气候区,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14题,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地理新课标解读ppt(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练习二含解析)(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