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科技创新下一步规划(企业创新战略与创新过程)

电力公司科技创新下一步规划(企业创新战略与创新过程)(1)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创新战略、创新路径和创新方法却各异,这取决于对企业本身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认识,如与企业内部要素、体制机制有关,同样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认知有关。武器装备发展首先解决的是有无问题,一旦解决有无的问题,就会演进为关注国家作战能力问题。现今武器装备研发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谁走在了前面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回顾系统研发的模式,从“自顶向下”到“螺旋式”,再到“V型”研发模式,看似是纯工程技术方面的演进,实际上是对技术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上电所作为承担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面向武器装备“信息化、网络化、体系化”发展的新特征,面临着航空电子单项技术越来越尖端、系统技术越来越复杂(SOS)发展的趋势,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研究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过程,有效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创新要素

研究企业创新战略,离不开对企业本身宗旨使命、业务主体、组织架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研究,而且不能停留在静态,应引入环境变化因素,进入动态研究的过程。描述一个组织可以采用生命系统的描述方法,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体制机制”“外部环境”,可抽象理论表达,组织={元素,元素关系,环境},企业内部元素应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研发环境、货币资产、物质财富等;元素关系则包括体制机制、业务架构、组织架构、管理模型、业务流程等;环境包括企业环境生态、关系约束、需求演进等。因此,组织创新战略不仅要关注企业元素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改进元素之间的关系,释放各元素组合的活力,同时建立内部要素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匹配,实现企业随环境变化的进化,满足企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需求的适应能力。

按照上述对组织要素的描述,企业在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力资源的转型升级。表现在观念转变、知识更新、团队协同、组织智商等方面,尤其是思维范式的转移,核心是提升员工个体和组织学习能力。因此,企业创新战略首当其冲就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培训体系,建立符合企业特征的学习型组织,形成主动成长型企业文化,让人力资源要素的潜力得以迸发,形成支撑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IP)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组织资产。通过引入技术成熟度(TRL)管理、新产品导入机制(NPI)和制造成熟度(MRL)管理,不断创造企业核心技术,实现企业核心技术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是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流的创新需要一流的研发环境,在引进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模型系统工程系统(MBSE)研发环境,建立面向架构技术的系统设计实验室、面向产品的专业技术实验室和验证评估实验室,支撑复杂系统和产品的创新。

当然,企业还需要有较强的筹融资能能力,拥有激发创新思维、引导创新文化的物质环境。

企业在制定创新战略时,不能忽视研究组织内部元素关系。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激发各种要素创新活力的管理制度体系。从员工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上,主要解决员工“用正确的方法干正确的事”,要求我们采用架构治理方法,确立业务架构,调整组织架构,建立业务管理模型,梳理业务流程,按照中航工业运营管理系统(AOS),建立企业科研、生产、服务和管理秩序。在新产品开发上,按照产品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工程管理过程,建立多学科协同的集成研发环境(IPD);建立新产品引入机制(NPI),实施产品设计、制造、集成和服务一体化全寿命管理过程。通过对创新各要素关系的分析,逐步建立协调管理员工、业务、知识、资源和环境关系的模型,做到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也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最佳途径。

外部环境变化是企业创新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产品进入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产品创新出现与客户“共同创造”的新特征。让用户参与创新过程,形成企业聚智创新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施价值“共同创造”,形成企业发展的生态圈,是另一个影响创新战略的外部环境因素。适者生存,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推动企业进化的外在因素。

企业创新路径的思考

“无边际创造,非对称超越”是中航工业实施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企业面向市场的竞争优势是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特定的能力,是企业内外部各种要素匹配形成的能力,是不可被模仿的能力,不可替代。

所谓寻找企业创新路径,是在上文描述企业元素、元素间关系、环境等定义的基础上,寻求创新过程的独特性和资源配置的符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随着国际化发展,企业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不再限制在企业内部或地区,扩展到全球配置,意味着企业创新主体在发生变化;二是随着体验经济概念的兴起,企业创新的主体从自主走向开放,目标是适应用户独特的需求;三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决定企业创新的目标从当前转移到面向未来,创新不仅要解决当前产品研发,更重要的是引领未来需求;四是客户从关注产品转移到价值创造,为企业从持续创新转移到颠覆式创新创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用户从关注产品向关注价值创造转移,决定了企业创新从产品创新转向为用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关注复杂系统和装备体系化发展;六是企业对创新的认识和内部资源的有限,决定了企业创新的视野,从传统的自主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这决定了企业创新的高度和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提高企业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企业需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借力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从战略角度可以理解为企业在行业的取势过程,掌握行业话语。资源整合能力可以体现在项目合作、供应链的建立和商业投资等方面,甚至可以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共同面向市场和用户,还可以创新商业模式,共同建立商业运作平台,让资源完全按照市场配置,通过商业平台,为用户创造价值。

随着社会需求变迁、市场特征从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演进为个性化需求市场,企业从产品服务创新向体验式创新发展,这意味着把用户引入研发过程,实现共同创造,创新主体从自主创新转化为用户的共同创造,要求企业建立引入用户体验的环境,搭建共同创造的平台,建立把用户作为资源管理的机制。

企业创新从当前转向未来。企业创新目标解决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当前产品问题,二是解决未来需求引领问题。传统产业价值链分配是不均等的,价值会在产业链中转移,微笑曲线是价值不均等的写照,解决当前产品研发问题,是希望在研发中掌握核心技术,把微笑曲线转化为元宝曲线,在竞争中掌握主动;企业创新转向未来,是解决需求的引领,目标是寻找企业在未来的价值点,同样是希望在未来的产品竞争中,保持元宝曲线,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面对装备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体系化新特征,我们必须把企业创新转向未来,开展专业技术横向综合与产品的纵向集成创新,把目前非用户变成未来的用户,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创新方法分为持续创新与颠覆式创新。持续创新的目标是使现有产品功能更强、性能更高、质量更稳定、价格更低,需要企业整合科研生产资源、流程和文化,提高“三化”水平。颠覆式创新则是有目的的企图,不是简单的对原有产品的破坏,是与众不同、另辟蹊径,目标是让竞争对手原有竞争力不复存在,颠覆式创新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企业创新最佳路径。

企业创新的形式可以是向用户提供功能更强大的产品,也可以是为用户解决实际的问题,即为用户创造价值。“功能”的主体是针对单一产品而言,“价值”的主体是相对用户而言,价值最大化不等于功能最大化,产品服务仅仅是一个手段,用户在意为他解决了什么问题。产品可以标准化,但用户体验需要差异化。重新审视企业价值主张、营销模式、运营模式,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创造超越产品的价值服务。

企业创新的视野决定了企业创新的高度,是否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决定了创新路径是完全自主创新,还是实施开放的创新策略。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构建生态圈,传统价值链因为上下游关系或核心竞争力,形成价值转移,导致价值分配的不平等,技术研究是成本中心,产品开发是利润中心,生态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的生态圈的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是可持续的共同体。

因此,企业创新路径选择的思考,不局限于产品创新本身,要分析企业内在创新资源、环境变化、行业特征,还要关注商业模式变化,思考创新的主体、目标、形式、路径、视野等方面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