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

羌族自称“尓玛”或“尔麦”,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及其邻近县,这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人口32万多人。传统的羌族人主要居住在半山上或山顶上,故而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1)

羌族少女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2)

羌族舞蹈

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善战的,勤劳的,充满智慧的少数民族之一。

殷商时期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区,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族人的记载。

公元前4世纪中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崛起于西北,不断向外扩张,吞并了许多部落和小国。羌族由于受到秦国的压力,其一部分开始向西北,西南迁徙。其西南的一支从今青海,甘肃到松潘草地,再经棱磨河和单克基一带翻越太白山,横梁子,沿孟董沟南下到杂谷脑河和岷江上游今羌族聚居区。羌族人在岷江上游一带跟戈基人经过长时间艰苦卓绝的战斗,称之为“羌戈大战”,才在此定居下来。此后1000多年间,又有羌族人不断南下。这些先后南下定居于岷江中上游的古代羌人,经过融合发展,才共同形成了今天的羌族。

羌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都是由上辈向下辈口传身授,一代代传承下来。

羌族宗教信仰最大的特色是白石崇拜,这种崇拜从先秦一直延续至今。白石是一种乳白色的石英石,羌人认为它是神的代表而加以崇拜。其起因见于羌族民间传说羌戈大战。在远古时期,羌人迁徙至岷江上游地区,与身强力壮的土著戈基人发生战争,在屡战屡败,已准备弃地远迁时,羌人在梦中得到了神的启示,用坚硬的白色石头和木棍打败了戈基人。于是羌人视白石为神的力量的体现和神的代表,为报答神恩而将白石世代供奉。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3)

羌族白石神

羌族的宗教信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原始的拜物教,认为万物皆有灵。在万物皆神的诸神中,也有主次之分,主神为天神即太阳神,其次有山神,火神,水神,羊神,灶神等共30余种。受白石崇拜的影响,这些神均以白石为其代表,供奉白石即为供奉诸神。代表各路神祇的白石供于不同的地方,如在山上,地里,屋顶上或者庙里,以此区别于诸神。如代表最高神天神的白石即供奉于屋顶。在上述诸神之外,各寨均有寨神,各家有家神,寨神因地方不同而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并伴有不同的传说故事,是原始部落图腾崇拜教化后的遗迹;家神则是祖先崇拜的神化发展。

在羌族诸多祭神仪式中,最为经常的是祭天神,而最隆重的则是祭山神。羌族聚居区为山高谷深的高山区,山神的护佑对于羌人的农,牧业收成至关重要。因而每年一次的祭祀就十分重要和非常隆重。祭祀由祭师端公(羌语称为“许”)主持,妇女禁止参加,全寨所有男人不得缺席。祭祀时必须杀牛或羊并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这实际上是一种祈祷丰年的活动。

羌族服饰特色已鲜明,大抵是“服”的部分即衣服款式不分男女,而以“饰”即服饰上加以区分。羌族无论男女都穿自织的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头帕,裹绑腿,束腰带。男子不着任何饰物,妇女衣服绣有花边,衣服上镶一颗梅花形图案的小银饰物,腰带绣花,喜欢戴银耳环,圈子,簪子,银牌等饰物,脚上穿勾尖绣花鞋,俗称“云云鞋”,所以羌绣,羌银是羌族四绝之有二,同时也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4)

羌族服饰

羌族婚俗,女尊男卑,这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在民俗中的遗留。婚姻必须征得母亲的同意,结婚一般是女大于男,姑舅表亲优先结婚,新婚一年以内,新娘一般住娘家。尤其具有突出特点的习俗是寡妇再嫁被视为正常,并不接受任何歧视。

羌族以汉族农历十月初一为新年,这一天羌族人要停止劳动,聚在家里过年。家里要准备许多用面捏成的牛羊鸡等祭品,用以祭祀天神和家神。一般羌人还要在这一天邀请亲友跳“锅庄”,饮咂酒。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5)

羌人饮咂酒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6)

羌区美景

具有羌族自身浓郁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还有成人礼,五月五妇女节等。

成人礼是指男性羌民进入成年期后,由巫师“许”举行规模盛大的成年仪式,而后既可参与各种成年人的社会活动,也可择偶婚配。

五月五妇女节又称之为“领歌节”。传说此节系纪念天上主管歌舞的莎朗女神而延续至今,其其富有神话般色彩的传统活动令人神往。当天妇女敬祀女神“莎朗”,传说她教会了羌民各种舞蹈。此舞蹈也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7)

莎朗舞

羌族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和精湛的技术,尤其是索桥和碉楼,最能体现羌族的建筑艺术和技术特色,很早就著称于世。

羌族是人类史上最早发明桥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远古时代,羌人即以善建索桥而闻名,历代相传,成为羌族的传统建筑技术。索桥多建于河面较窄处,所用索具多为竹索(篾索)。建桥时,先用射箭等方法将一根细绳送至对岸,然后用细绳将巨索牵引过河而成。下面用两条巨索跨河平行,两端固定于石柱或木柱上,上铺木板以便人通过并使桥相对稳定,桥两侧稍高处再用巨索为栏,以提高过桥者的安全系数。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8)

索桥

碉楼即羌族民居,远在汉代就开始在羌族地区发展盛行,隋唐典籍中对羌族已有“千碉”和“千碉国”的称谓,到五代以后,碉楼建筑技术就已经成熟。

碉楼一般建于沿河谷高山或半坡有耕地和水源的地方,结合地形,利用有限的平台,纯用石头筑成,平顶,外形有四角,六角,八角等。一般分为2层或3层,上层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一般的高6-10米,称为“邛笼”,高的可有十三四层,达30多米称为“碉”。碉楼由羌族专门的砌石匠修建,原料为乱石,用泥土粘合,不吊线,不绘图,全凭经验,信手砌成。其壁面能达到光滑平整,不留缝隙,其坚固程度则可在川西这个地震多发区矗立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经过历数次地震而不倒塌。其建筑水平叹为观止。羌碉的建筑技术也被称之为第三绝。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9)

羌碉

唐代诗人王之涣如此感慨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是一种双管双簧的乐器,最早的原材料是用人的腿骨,后来改良为箭竹!它的演奏方式极为独特,采取“鼓腮换气法”把一首曲子长达数分钟,中途不换气一气呵成得吹奏出来,可见难度是非常大的,现在族群中能吹奏的人屈指可数了!是一种活化石的存在!也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羌族的第四绝!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10)

羌笛

羌族民族简介(中华民族的祖先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羌族)(11)

羌笛吹奏

羌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的祖先民族之一,我们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其中炎帝就是羌族人。与此同时,羌族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如:西周开国丞相姜子牙,三国蜀汉大将姜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等。

谢谢详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