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播下的劫难恶种20世纪被称作“流血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个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五百年来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人们被它空前的残酷所震惊,开始对战争深恶痛绝殊不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恰恰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地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二战的起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起因

凡尔赛播下的劫难恶种

20世纪被称作“流血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个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五百年来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人们被它空前的残酷所震惊,开始对战争深恶痛绝。殊不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恰恰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地方。

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都是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来一直是一个小国林立的松散联邦。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发起了德意志统一战争。统一战争期间,普鲁士与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发生冲突,爆发了普法战争。战争由法国发动,但最后普鲁士大获全胜,普鲁士也将战争由自卫战争转化为侵略战争,侵入法国。法国战败后,被迫接受苛刻的条款: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而普鲁士则借势统一德国,建立起德意志第二帝国。

统一后的德国工业化进程十分迅猛,很快就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国之一。20世纪初期,德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对英法等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越来越不满,希望重新瓜分世界。这最终导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当德国政府于1914年8月宣战时,德国人民欣喜若狂,包括阿道夫·希特勒在内的德国士兵尤其兴奋。德皇甚至骄傲地宣称德国国内的党派斗争已经结束,“我不再认识党派,我只认识德国人民”。大多数德国人被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所鼓动,认为战争爆发后就可以愉快地告别沉闷的市民生活,他们希望战争在圣诞节前完美结束。

然而,胜利并没有像德国人想象的那样顺利到来,相反,战争变成令人绝望的拉锯式的消耗战。最终战火从欧洲战争扩展成世界大战,参战国达到33个,遍及五大洲,波及世界1/4的人口。据统计,“一战”期间各交战国总共动员了7400万人走上前线,使用了各种最新型的杀人武器,结果导致约1000万人阵亡,2000万人受伤,500万人失踪。

大战的头两年里,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互有攻守,各有胜负。但1917年,美国向德国宣战,极大地改变了局势。一战爆发后,美国一直以中立为名,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大发战争横财。在双方筋疲力尽之时,美国决定插手,于是在1917年4月6日借口德国潜艇攻击美国商船,向德国宣战。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决定了德国的战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凡尔赛宫镜厅见证冤冤相报

1918年11月7日晚,几辆德国汽车插着白旗越过前线阵地,开往对面的法国军营,车里面坐的是德国中央党领袖埃尔茨贝格尔为首的代表团。翌日,德国代表团到达巴黎东北50千米处的贡比涅森林——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司令部所在地。

费尔迪南·福煦是法国的军事统帅,1851年生于法国比利牛斯省塔布市。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给福煦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战败的悲痛与耻辱使他立下誓愿:入伍当兵,光复阿尔萨斯和洛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福煦出任新建的法军第9军团长;因指挥出色,先后升任北方军团总司令、法军总参谋长等职;1918年又被推举为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福煦见到德国代表团时,故作惊讶地问道:“你们来干什么,先生们?”

埃尔茨贝格尔讪讪地说:“我们想听听您的停战建议。”

福煦回答:“噢,可是我们没有提过任何停战建议,我们很愿意继续打下去。”

埃尔茨贝格尔顿时满脸通红,只得坦白地承认:“我们无法继续打下去了,需要您提出停战条件。”

“啊,这样来说,就不是停战,而是你们来求和。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这样,德国代表团被迫屈辱求和,他们得到的停战条件是:

1.德国应保证在15天内从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等国境内的占领区撤退,放弃阿尔萨斯、洛林和罗马尼亚,撤离奥匈帝国和土耳其;

2.德国应向协约国交出5000门重炮和野战炮,3万挺机枪,2000架飞机,6艘主力舰,8艘重型巡洋舰,10艘巡洋舰,300艘潜艇,5000台机车和5000辆完好无损的汽车;

3.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占领军的给养由德国负担;

4.德国放弃《布列斯特条约》和《布加勒斯特条约》;

5.东非的德军应当立即投降;

6.被德军俘获的人员应当遣返回国,但德军战俘要继续拘留;

7.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封锁。

虽然每个条款都很苛刻,但德国代表团最终还是不得不接受。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战事结束后,战胜国便开始磋商召开缔结对德和约会议问题。会议地点最后定在法国巴黎。1919年1月18日,和平会议在著名的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开幕,即为巴黎和会。

法国人将会址选在凡尔赛宫,是有深刻用意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曾包围巴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就是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的加冕典礼,即德意志皇帝位。2月26日法国接受屈辱的《德法条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偿50亿法郎),也是在凡尔赛宫。风水轮流转,这次被迫求和的是德国人。法国特意选择凡尔赛宫和1月18日作为和会的开幕地点和时间,显然是为了发泄郁积多年的仇恨。不过,法国人的报复不止于此。

英法美各怀鬼胎

巴黎和会是一战中获胜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而召开的。共27国参加,苏维埃俄国没有被邀请。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有“三巨头”之称的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戴卫·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却是一场“分赃”会议。

英、法、美三国的利益并不一致,所以他们参加和会时各自打着小算盘。最后达成的条约则是相互妥协的产物。

法国希望严惩并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境内,所以法国的代价非常惨重——约500万军民伤亡。再加上德法两国之间的世仇,使得法国提出来的方案具有强烈的复仇情绪。

法国希望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在战争中的损失,这也代表了法国民意。德国投降后,法国军队迅速占领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造成大批德国居民无家可归。法国还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本国。为对抗法国占领者,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结果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克列孟梭代表法国提出了下列主张:象征性地惩罚德国军国主义,包括当众处死德国皇帝,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甚至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国;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等等。由于这些苛刻的条件,克列孟梭获得了“老虎”的绰号。虽然许多英国士兵也在战争中丧生,以致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但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还是认为法国的主张过于严厉。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避免任何一个国家独大。如果法国的主张全部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洲大陆的超级强国,从而破坏欧陆均势。这不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

另外,乔治担心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这不利于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损害英国经济。总体来讲,英国的要求是: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与英法两国相比,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要理想主义得多。早在停战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具体如下:

1.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

2.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

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4.裁减军备;

5.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6.外国军队撤出俄国,保证俄国可以独立地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发展,欢迎俄国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7.德国军队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的主权;

8.德国军队撤出法国,法国得到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9.根据民族分布的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

11.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

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要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联合机构。

十四点原则比英法的主张都更为宽松,也更能让德国民众接受。但是英法却并不买账,尤其是其中的“民族自决”政策,让拥有大片海外殖民地的英国十分不满。美国国内一直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不希望过分介入欧洲事务。美国民众更不想看到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威尔逊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他的主张是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

威尔逊对建立国际联盟非常热心,不仅因为政治理想主义,而且把它视为美国取代英法称霸世界的根本大计和必经之路。但英法两国对此没什么兴趣,他们心里的头等大事是瓜分德国领土和战争赔款问题。

除了英、法、美之外,参会的意大利、日本等国也都是怀着各自的争霸野心和掠夺计划来参会的。意大利希望取得阜姆港,以使其成为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基地。日本的主要目标则是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和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以确立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势。最后意大利的要求被驳回,日本的要求却得到了满足。结果,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五四运动”因此爆发。中国最终也未在和约上签字。

各方代表为了争取各自的最大利益,反复进行着唇枪舌剑,最终经过不断地争吵、角逐、妥协,就协约草案达成了协议。(1919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和约,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