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优美诗句(古人文字里的西瓜神韵十足)

瓜,在中国诗歌中,早期只从“绵绵瓜瓞”里联想到子孙绵延,后来提到瓜时,常联想为隐士或仙人。秦末的召平不做东陵侯,就去种五色瓜,瓜味特别美,所以瓜就联想为看破富贵的隐士。魏晋以来的神仙传里,和神仙一起吃东西,总是吃到馨香异常的“灵瓜”,西王母回忆前番吃“灵瓜”,已经是七千年前哩,所以瓜多少带点儿仙气。

不过中国诗里提到的瓜,指西瓜的很少,元代以前,似乎只有金人王可南的《咏西瓜》诗:“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整个圆西瓜像一团冷冷的月亮,切开来的西瓜蓝皮白花像六片斜卷的云。所以有人说金代征西域时,洪皓才携回西瓜好品种。

西瓜的优美诗句(古人文字里的西瓜神韵十足)(1)

元代尝西瓜诗就多起来,有洁癖的大画家倪云林就题过《仕女剖瓜图》:“月弯削破翠团团,六月人间风露寒。”西瓜初剖时的脆裂甜香,那声音、那气味,在大暑天是何等诱人呀!

中国古老的植物药学书《本草》中,的确没提到西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五代合阳令郭峤的《陷虏记》,说郭峤在征回纥时得到西瓜的种子,归国后取名叫“西瓜”,那么西瓜不是金代才传入中国,是早在五代时由郭峤带回中国来的,普遍的种植大概要到元代,所以古典诗里咏西瓜的极少,明代李东阳的“香浮碧水清先透,片逐鸾刀巧更斜”脍炙人口。

西瓜的优美诗句(古人文字里的西瓜神韵十足)(2)

元代方夔的《食西瓜》诗也不错: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筩。

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春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问穷通。

这首诗几乎全用白描的手法来写西瓜,西瓜引起敦煌西域一带的联想,切西瓜联想为削驼峰,不能削骆驼脊峰的肉,就且来嚼西瓜的蜜箭,贪吃到一百箭还不过瘾。西瓜皮上的碧绿花纹像一件花衫,令人垂涎;西瓜的瓤汁,像一腔丹血,一掐就一个红印。西瓜的清香气味浮散开来,大家笑语不停,牙齿都生出津水啦!冰凉的味觉好像沁入衣襟中,全身的骨头都感受到阵阵冷风了!

在这爽神解烦的享乐中,从此安心拜老圃为师,在青门外学召平种瓜,封侯的滋味还不如瓜味美呢!人生又何必去问怎样算是“穷”,怎样算是“通”?

西瓜的优美诗句(古人文字里的西瓜神韵十足)(3)

明人支如玉在《半衲庵笔语》中写了两首西瓜诗,崇祯刊本很难见到,特录出以供欣赏:

嘉种疑成碧玉团,晶荧满腹贮琅。

劈开粉颊桃花嫩,嚼取冰芝玉浪寒。

神瀵能消醽醁醉,清泠偏称水晶盘。

汉家最是相如渴,抱蔓黄台总未安。

这首诗几乎句句经过雕球,后半全用了典故。好的西瓜品种栽成了,像一团碧玉,满腹晶晶荧荧,细肌而密理,切开来时像剖冰切玉,粉颊般桃花的娇嫩颜色,琅般一片寒馨。

古人说世上有三种芝;云芝、水芝、土芝。西瓜就是吃后可以“忘困解酲”的土芝。吃那蔗浆冷汁,像涌出来的神瀵水,潜通地底,温度冰凉,再甘美的酒醉都会醒来,清泠的琼瓤置放在水晶盘里,极为相称。

这胡人品种的瓜最能消除汉家司马相如的渴症,但是瓜太好吃了,一摘想再摘,乃至三摘四摘,只管尝瓜的甜,谁去问种瓜的苦?想起黄台边那位种瓜的人在抱蔓叹息,总不免有些心不安啦!

西瓜的优美诗句(古人文字里的西瓜神韵十足)(4)

函开混沌露丹铅,万颗琼珠列轨躔。

漫剖赤衷看沥血,怪来灵液自生泉。

一杯绝胜金茎露,十丈虚传玉井莲。

漫道召平曾种得,葡萄独至笑张骞。

剖开一个西瓜,像剖开一个混沌的太极图,露出红丹般的瓜瓤,与铅黑的瓜子。想象千颗万颗琼珠样的西瓜,正像星辰般排列在宇宙的躔度轨道上。每个瓜犹如赤胆忠心的人,由衷地沥着血。

真奇怪瓜汁如此多,像泉水般生出灵液来。一杯西瓜汁胜过汉代皇帝用高筑的金茎盘在半空中搜集的甘露,十丈的莲茎上坐着真人的莲花玉井也不过是传说,哪里比得上眼前真实的西瓜更解渴呢?不要随便说秦末的召平已经种过西瓜,他种的不是西瓜,因为汉代张骞从西域归来时,很可笑,只晓得带回来葡萄,竟不晓得带回西瓜呢!

西瓜的优美诗句(古人文字里的西瓜神韵十足)(5)

两首诗的用典中,有意无意都与仙乡有了些“瓜葛”,我觉得一首咏物诗,若只用许多典故,环绕着西瓜去写,或明写或暗示,都像在“出谜语”,没有诗的韵味。即使进入“绘声绘影”的地步,能够“体物得神”,也只是为作诗而写诗。

清人曹寅的《西瓜》诗,倒是白描的:“砌花才罢又镂灯,风景人间秋倍增。颇忆故园当暑月,绿沉初剖荐新冰。”(见《楝亭集》)吃西瓜瓤还玩西瓜皮,砌花镂灯凭添了秋日的人间美景,想起故园的大暑天,初剖这绿沉沉的瓜像荐进一块新冰呢!甘美的味觉、冰寒的触觉,初剖时瓜瓣脆裂的听觉,以及甜香四溢的嗅觉,加上雕花美景的视觉,西瓜真可算人间乐事一桩。

可惜本诗咏怀不多,好的咏物诗应该是有所寄托,有所感触,所咏的物品中,有诗人自身生命的投入,物质世界里开辟出另一个心灵世界,这心灵世界如果触及全民族的理想,成为全民族共通的理念,那就真是上乘的咏物诗了。

#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