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话穿透人心(人生若只如初见)

以前听说过安意如(张莉)这个作家的名字,但没有太在意,前天突然发现了同事的桌子上放了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素雅的封面,惹动了我的好奇心,于是问同事,此书看完没有?同事说看完了,我借了过来。

十句话穿透人心(人生若只如初见)(1)

抽空开始阅读,我先看作者的自序、跋,然后看“九思”写的评价文章。有了初步的印象,明白了作者文章主要写什么。我开始深入地认真阅读,感觉她主要以一些古代情感诗(爱情诗)作为重中之重的剖析,加上她自己对诗歌背景和环境的渲染、想象,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想象,来组合连缀文章。作者把诗歌中的情感再细腻化,再丰富化,再超越化,再通俗化,作者充分利用女性化的细腻情感来煽情,用小说的天上地下,忽东忽西的随意性的语言来夺人眼球,让古诗变成了今人喜欢读的文字。比如,作者写樊姬这个女子:“她是太正经,撂不下来身份。做什么都要循于礼教,不明白,你只是婕妤,不是皇后,做了妃子,始终也只是个妾。天下女人,迈入皇宫的和未入皇宫的,其实都一样。只要皇帝愿意,他都可以嫖得到。婕妤和舞姬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是换了个名称而已,有什么好讲究的?皇宫是个金碧辉煌的妓院,皇帝是天底下最大的嫖客。还记得周星星版的《鹿鼎记》吗?韦小宝初入天地会的那段,陈近南一脸正气地拉他进密室说,我们反清复明,就是要抢回属于我们的钱和女人!韦小宝问,那为什么要说反清复明之类的屁话呢?”你读后是否有一些印象?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会腻腻地看下去,因为好玩儿。

十句话穿透人心(人生若只如初见)(2)

看网上对作者评价很高,我在想:肯定是文科类的年轻人读者群。为了印证我的猜测,我问了40岁往上的几个人,大家都说不了解这个作者,更不要说读过她的作品。我打电话问了我一个正在读大一的亲戚家的孩子,请他在他的同学中问一下,大家读过没有读过安意如的作品?今天下午亲戚家的孩子回复我,他问了10位大学文科方面的同学,有8个人读过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学理科的大学同学几乎没有人读过。看来我猜想她作品的读者群是文科类的年轻人是对的。

十句话穿透人心(人生若只如初见)(3)

作者是一个对古诗词有相当造诣的人。她解剖古诗词是别开生面的,她不会就诗解诗,而只是把诗词的句子作为点线串缀而已,她纯粹是荡开来写,抒心中块垒。比如,“古人要求男子贤德女子贤良。男人叹息着‘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不遗余力地剥夺女人受教育的机会,一边要求女人才色出众,一边又要按照男人们所打造的模型来规范她。至于这当中的悖论,多半是无须挂虑的。男人要女人贤良淑德,女人的妒是万万要不得的。最好个个像西门庆家的吴月娘,睁着眼睛看老公走马灯似的娶小老婆,却能和众家妹妹笑脸相迎,还要一心为夫君延续香火拜求子息才好。这尚是一个小小的地主正室夫人的要求和涵养,至于一国之母的涵养,可想而知,就更要广大深重了。所谓‘四海归心,天下兼容’,小小的女人心生生撑得比奔腾N 1代处理器还要有兼容性。”她依此来书写汉武帝对阿娇的心思。汉武帝是这样想的吗?这是安意如的情感与思想,是安意如对天下男人心思的挖掘。安意如只是借汉武帝的内心世界写尽天下男人的内心世界,借写男人的内心世界,为女性抱不平,以达到安慰女人的作用。好一个安意如你的文字年轻人能不爱读吗?这就是安意如的本事。

十句话穿透人心(人生若只如初见)(4)

整本书读完,每篇的风格基本一样,每篇的抒情味儿也基本一样,都是细腻化的漫山驾岭的抒发和想象,所幸都还有它的合理性。这本书是典型的女性化的文字与书写,最大的特点是细腻。没事了,用来读一读,是一种消遣,仅此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