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

✍【悟】【靜思語】✍...

p元亨利貞

✍【悟】✍✍【靜思語】

 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

養生的種類和方法很多,但也不外乎物質養生和精神養生兩大方面。 重視精神修煉是道家區別於其他學派的重要特徵,精神,可以說是道家修鍊的最高境界。 為了實現得道成仙、與天地同壽的目標,道家十分重視對人體自身的探索,特別是對人的精神狀態的研究。 在實際修鍊中,提倡精神的自我磨鍊,道德的自我完善,心態的自我平衡等內省性修鍊法。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1)

談起養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飲食、運動,如以葯滋補、跑步等。 其實,精神養生更加重要。 現在大多數人的營養均能基本得到保證,而真正要度過一個輕鬆、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卻不易,長壽就更不用說了。 現代科學實驗證明,長期的情緒不良會加速生理的衰老速度,還是許多疾病的重要誘因。 道教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所以把精神養生放到一個非常的高度上來認識和實踐。 其修煉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2)

1、修道養生,道教提出了「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和「我命在我,不在於天」等一些觀點,以通道修道,即通過宣傳道的功用,堅定道的信念,自覺地修道來達到與天地同壽的理想。 為什麼通道修道可以養生? 道家的「道」並不是指人們常說的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哲理,而是指宇宙所遵循的大道。 換句話說,就是自然規律。 道教之道,內可以修身延命,外可以治國佐世;而道教合其二者於一身,倡導通過自我修鍊的方式,由提升自我而致天下之治。 因此,道教所追求的神仙境界,就是天下為公的社會大同理想的實現,一如老子「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之論。道教的諸神諸仙,其實就是你我內心早已認同的理想人格。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3)

2、以德養生,在道家的概念里,養生不僅包括養身,還包括養德。 這是道家養生的一個顯著特徵。 《周易》中說:積善之家慶有餘。 養生與養德不可分,養德不僅有助於養生,而且本身就是養生的重要方面。 在先秦道家文化中,「德」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它與「得」相通。 沒有道德,怎麼會有得到? 德可以化氣。 老子其實就是把修「玄德」作為「得氣」的要領。 這種「氣」是怎樣養的呢? 那就是「配義與道」即在內心上培養正直的道義,從而與天地相感通,激發內氣的作用。 《太平經》通過自然現象的觀察,認識到天地生養萬物之「德」是以「氣化流行」來體現的。 它把東南西北與春夏秋冬配合起來,將自然宇宙的運轉劃分為兩大時段和兩大空間位置,以「刑德」來說明其功用特質。 就時間而言,春夏為德,而秋冬為刑;就空間而言,東南屬德,西北屬刑。 德主生,刑主殺。 氣交於體,德交於道德與氣是可以融通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德養生」也就是「以氣養身」,這是力圖使氣「交歸」而完形。 道家從天人感應、善惡報應的角度,確立了善德的修鍊內容,認為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說多積善德,才能感動主宰人間善惡的「天君」,由此而得道成仙。 因此,道家把廣積善德作為精神修鍊的重要內容進行苦苦修鍊,對怎樣做才算是積善積德,不怎樣做算是缺善缺德,都有明確的劃分,有嚴格的道規、道戒。

高尚的道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富有的精神是心理系生的重要因素。 難怪連孔夫子都說:「大德必得其壽。 」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4)

3、清心養生,道教哲學觀的一個不核心是清靜無為,反映在精神修鍊上就是清心寡慾。 什麼是清心? 就是思想清靜安寧而無雜念。 什麼是寡慾? 就是不要有過多的慾望,對不良的私慾要節制。 為什麼要強調清心寡慾? 道家認為,個人私欲、雜念太多,精神就要受到煎熬,就不能長生久視、得道成仙了。 孫思邈指出,長壽對大多數人而言有五難,即名利難去,喜怒難除,聲色難斷,滋味難絕,神慮難散。 如果不能排除以上雜念,是不可能盡享天年的。 因此,要做到清心寡慾,就必須節制對財貨、名利、聲色的慾望,不為權、勢、名、利、情慾等所動,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為了達到清心寡慾這一精神境界,他們在修煉的方法上主張清靜無為、絕學無憂、離境坐忘等方法。 可以說,欲求長生不老,清心寡慾是法寶。 慾望愈多的人,愈容易自尋煩惱;奢望愈大的人,愈容易挫折纏身。 物質上的清貧,可以擁有精神之樂;慾望上的清貧,可以舍去煩惱之苦。 個人慾望不多,不在世俗中隨波逐流,不為爭名奪利而苦惱,自然化解了心理危機,防治了心理疾病。 精神輕鬆,機體的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免疫力高,抗病力強,病魔也要退避三舍,自然會延年益壽。 可見清心寡慾同健康長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5)

4、寧心養生,知足常樂也是道家精神修鍊的重要內容之一。 《道德經》認為,世上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災禍了。 只有知足,才能經常感到滿足,感到滿足,精神上就樂觀,少有煩惱,這樣身心清靜,就可以長生久視。 在人的養生中,養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養心呢? 事實證明,灑脫就是養心的第一法。 在道家學說中,體現灑脫之意的是要使人修煉出一種「常應常靜」、「空」的境界。 道教認為:「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現空赤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亦無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這段話裡的「空」、「無」,不是表示完全沒有東西存在,它表現的是認識要達到的一種境界,是昭示人們要通過修煉使其心境「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有了這樣一種超然的心境,當然就可以去掉俗人那種什麼自私之「心」、猜疑之「心」、貪欲之「心」、憎恨之「心、傲慢之「心」等等。 這也即古人所說:「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樞,惟靜者能看得透。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貧也安然;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魚大肉固然香甜,粗茶淡飯更香甜;名也不貪,利也不貪,恬淡寡慾,知足賽過長生藥。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6)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7)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8)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9)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10)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11)

道家养生知识精髓(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