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活出三种境界(摆脱内心的束缚)

庄子:摆脱内心的束缚,让理性驾驭内心,才能事半功倍。

庄子活出三种境界(摆脱内心的束缚)(1)

现在物欲繁杂,人心浮躁,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更需要保持一个清静的内心。

当内心清静的时候,一切自然能够达到无为无念,没有了繁杂,没有了忘念,那么外在自然能够清静。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人都会心随境转,让内心随着外在的环境去改变。

比如说置身于山水之间,会有一种清静,而置身于繁琐之间,内心自然匆忙焦虑。

一个人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环境关系,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会对于外事的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庄子活出三种境界(摆脱内心的束缚)(2)

比如对于生活中有一些人来说,从内心惧怕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在追求这一件事情时,则会很难达到自我的期望,精神上的一些束缚,也会成为自己做事的一些绊脚石。

颜渊和孔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颜渊问孔子:我曾经在这条河里渡水,摆渡的人划船技巧十分奇妙,我问他:划船能不能学会?

划船的人回答:能学会,会游泳的人学几次就会了,如果会潜水的人,不用学都会。

这个时候孔子就说:善于游水的人,之所以很快能够学会划船,是因为熟悉水性,他内心没有对水的一份恐惧。

即便是没有划过船,所以一学就会,无论是遇见什么事情,他都能把各种危险摆在面前,心里反而没什么反应,这样的心态走到哪里都是自由的。

内心轻松,所有的技巧都是一样的,而表现拘谨,是因为他重视外物的缘故,注重外物的内心自然笨拙。

庄子活出三种境界(摆脱内心的束缚)(3)

这是取自《庄子》这一本书中,所引述的一个智慧。

庄子借由孔子和颜渊的一段对话来说明的一个道理,就是精神对于外物的一个影响。

如果说内心没有了那一份恐惧,那么做很多事情都能够游刃有余。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内心产生的一些影响。想要真正的达到内心的一种通达和自由,那么对于任何事情,心里面都不要有负担。

其实对于我们生活中做事的时候,都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给自己就是一个特别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因为这样的状态,自己做事的结局,也会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目的。

庄子活出三种境界(摆脱内心的束缚)(4)

心里面有负担的时候,外在自然紧张,外在就是一种束缚和笨拙的状态。

比如说有一些人在一些讲台上面去演讲,本来是一个很轻松驾驭的事情,但是就是因为他内心紧张,总觉得自己做不好。

这种时候,内心的负担太重,难以放得开,更谈不上发挥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说在演讲的时候结结巴巴的,也表达不出来自己想叙述的一个事情,所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之后,就要学会一点,让自我的内心能够摒弃精神的压力和束缚,在做事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自由自在,发挥应有的一个水平和技巧。

庄子活出三种境界(摆脱内心的束缚)(5)

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让理性驾驭自己精神的压力,才能够事半功倍。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章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