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

今天周一,眼见九月份就要飘过,真想感慨一句时间过得真快,希望今天能把两晋结束吧,小闻冲!!!

一、王敦之乱:322-324年

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

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wěi]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

王敦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yǐ]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

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

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

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1)

二、实行土断制:326-414年

土断是一种把新来的移民编入户籍的行动,最早执行于晋朝,华北世族时为各种动乱而迁居江南,迁徙而来的世族并未有当地的户籍,仍称原本的籍贯。

此外,当时华北来的流民,使用流动户口:“白籍”,并未有当地的户籍:“黄籍”,故缴税上发生了问题,土断是指撤销侨郡侨县,以所居土地为断,故名。

西晋,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建议使用土断,这是土断最早的开始。

东晋时共有四次土断,咸和二年(327年)开始整理户籍,被称为“晋籍”。咸和三年晋成帝下令实行土断,咸康七年(341年)四月,晋成帝下令第二次实行土断,胡三省在注释令文“实编户,王公己下皆正土断白籍”时误解第二次土断为第一次土断。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大司马桓温推行第三次土断以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义熙九年(413年),太尉刘裕因桓温庚戌土断过时已久,“王化所以未纯,民瘼所以犹在”,决定再实行土断,是为第四次土断。

南北朝时亦有土断措施,由于“吏贪其贿,民肆其奸”,效果并不昭著,齐武帝永明四年,整理户籍竟引起唐寓之聚白籍叛乱,人称白贼之乱。

三、苏峻之乱:327-328

苏峻之乱,又称苏峻、祖约之乱,是东晋年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咸和二年(327年),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

于次年攻破建康执掌朝政,庾亮则与江州刺史温峤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建立讨伐军反抗苏峻,同时三吴地区亦有义兵起兵。

乱事于咸和四年(329年)随苏峻于前一年战死和余众陆续被消灭而结束。

四、鸠摩罗什:334-413年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农历4月13),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qiū cí]国(今中国新疆库车),拜凉国国师。

他家世显赫,其祖上为名门。

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

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佛经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后凉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吕隆拜其为凉国国师。

弘始三年入长安,至十一年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他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等。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称“什门四圣”。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2)

五、敦煌莫高窟:336年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

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961年国务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3)

六、慕容儁[jùn]建立前燕:337-370年

前燕(352年 ~ 370年),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儁所建立的国家,国号为“”,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两主,共十八年。

前燕以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

《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名称,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遂袭用之。又以皇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

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到蓟城(今北京西北)。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

357年,定都在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邯郸临漳南)。

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战役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此时前燕到达鼎盛,但是后来前燕朝廷小人迫害慕容垂、慕容楷等人。

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仅一年时间,前秦灭亡燕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4)

七、代:338-376

(338年-376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权,是北魏的前身。

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

曹魏甘露三年(258年)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

晋元康五年(295年)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自领东部。

嘉元年(307年)禄官卒,其侄猗[yī]卢总领三部。

永嘉之乱后,中原纷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

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

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

代建国三年(340年)定都云中盛乐城(又名石卢城),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后被杀,代亡。

386年代国被拓跋圭重建,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代国统治地区包括今内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以其所据之地为秦朝时代郡故地,故称代王,又王室为拓跋,故又称“拓跋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5)

八、庾亮等人北伐:339-353年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规

颍川郡鄢[yān]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人,东晋时期名臣、名士,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

庾亮早年被琅邪王司马睿召为西曹掾[yuàn],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因其姿容俊美,善谈玄理,且举止严肃遵礼,颇受器重,其妹庾文君又嫁世子司马绍(晋明帝)为妃,他与司马绍也结为布衣之交。

王敦之乱时,庾亮以左卫将军协同平叛。

晋成帝即位后,庾太后临朝,庾亮拥有决断政事之权。

他执政后,一反王导的宽和,依法断事,又杀南顿王司马宗等宗室,因而大失人心,后执意征流民帅苏峻入京,造成了苏峻之乱。

京师陷落后,庾亮逃奔寻阳,与江州刺史温峤共推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平定了动乱。

乱事平定后,庾亮出镇豫州。

陶侃死后,又代其为征西将军,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诸军事。

咸康五年(339年),庾亮部署诸将,意图北伐,但遭朝臣反对,不久,重镇邾[zhū]城失陷,致使北伐遇挫。

庾亮忧闷成疾,终于咸康六年(340年)逝世,终年五十二岁,获赠太尉,谥号“文康”。

庾亮善书法,有文集二十一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6)

九、晋灭成汉之战:346-347年

晋灭成汉之战,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场战争,由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所领导,进攻据有益州的成汉政权。

桓温于永和二年十一月辛未日(346年12月10日)出兵,至次年三月攻下成都并接受李势投降,历时约四个月。

战后东晋吞并成汉全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7)

十、中国水墨画鼻祖之一:顾恺之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无锡市),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以其人物画作品著称,是一位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身兼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yáo]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水墨画鼻祖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8)

十一、冉闵再建冉魏:350-352年

冉魏(350—352),十六国时期冉闵所建政权。

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人,是冉季载、冉求的后裔,其父冉瞻原属乞活军,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子,改名石瞻。

349年,石虎去世,诸王争立,互相残杀。石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到大司马李农的帮助,夺取后赵政权。

350年正月,石闵杀石鉴,自称皇帝,国号魏,恢复冉姓,定都邺,史称冉魏。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9)

十二、前秦:350-394年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前秦先后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后秦所灭,当时朝鲜半岛由高句丽、百济、新罗割据,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有吐谷浑及白兰。

因前秦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

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在苻坚的带领下,前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君王开创治世的国家。

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北魏崔鸿所著《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10)

12.1、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孙,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继承父亲的东海王,后被迫发动政变,推翻堂兄苻生自立。

苻坚在位期间重用汉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动战争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被东晋大败,尚未稳定的国家也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

苻坚最终遭羌人姚苌[cháng]杀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11)

十三、桓温北伐失利:354-373年

桓温北伐,是东晋时期将领桓温分别于354年、356年及369年发动的北伐前秦、前燕的战役。

第二次北伐虽然成功收复洛阳,但不久洛阳丢失,而其余两次皆被击退。

总体而言,桓温北伐成效不大。

十四、刘裕专权:363-422年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

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

他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三国两晋南北朝)(12)

14.1、刘裕北伐:409年

刘裕北伐,又名东晋灭南燕后秦之战,或刘裕灭慕容超、姚泓之战,指的是刘裕掌握东晋实权后后发动的两次北伐战争,灭掉南燕、后秦两个政权。

在魏晋十六国时期,东晋虽偏安江南,却始终没有放弃收复中原,所以屡次发动北伐战争。在南燕、后秦先后爆发内乱后,东晋大将刘裕乘机出兵,一举攻灭。

这次北伐是东晋历次北伐中收复中原的版图最多的一次,是东晋历次北伐中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北伐后,刘裕凭借战功谋朝篡位,建立刘宋。

14.2、晋灭谯蜀之战:413年

晋灭谯蜀之战,是发生于中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的一场战役,由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统率晋军进攻割据蜀地的谯蜀政权。

最终朱龄石击破蜀军,谯蜀君主谯纵自杀,谯蜀灭亡。

还想整理一下陶渊明,可是小闻需要休息一下,我们下篇再见!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首页看合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