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

醉八仙

熟悉邵氏老功夫电影的朋友们一定对张彻大侠的《快活林》不会陌生,武松五分酒意醉打蒋门神的桥段更是潇洒自如、一气呵成,玉环步鸳鸯脚在狄龙的脚下有板有眼,一招一式间已把不羁行者之天性完美释放。

比起打斗本身或许背后的意义更为重大,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场比试,已把形醉意不醉的精髓传递给了宋代的江湖豪杰,并给醉拳的开了不错的好头。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

要说中国武术,真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脱胎于民间和百姓生活的拳术同样种类繁多、胜不胜数,醉拳最为民间拳术的代表之一,因醉得名更显得极接地气儿。

若说醉拳的源头,可谓众说纷纭、各成一派,而论证最多的大约为醉拳直接取材自传统神话,脱胎于八仙及梁山水泊武松鲁智深等英雄传说;

而个中一强力分支“醉八仙”算是北随南迁,于南拳中继续发扬光大。

醉八仙口诀

吕洞宾:醉酒提壶力千钧

曹国舅:仙人敬酒锁喉扣

张果老:醉酒抛杯踢连环

铁拐李:旋肘膝撞醉还真

汉钟离:醉步抱坛窝心顶

蓝采和:单提敬酒拦腰破

韩湘子:擒腕击胸醉吹箫

何仙姑:弹腰献酒醉荡步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

醉拳

华语电影的醉拳影像风潮直至70年代中后期才掀起波浪,在吴思远先生的创新尝试下,一段有别于邵氏老江湖与嘉禾精武魂的独立功夫传奇在香江落地生根。

袁家兄弟龙虎武师们顺势而为,以袁和平为首,成龙黄正利纷纷加盟新制片体制,出产诸多凤梨头功夫电影;最耀眼的当属1978年袁和平导演,成龙、袁小田和黄正利黄金三拍档的《醉拳》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3)

《醉拳》借着黄飞鸿苏乞儿等岭南武林名宿之手,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江湖恩怨;醉拳经武林正统大侠把玩后,可算是神形具备、恰如其分。

除却功夫外,黄飞鸿的年少不俗经历更增添了这门古老国术的离奇神秘感;正统与传奇结合,大家与逸事拼凑,又增添了许多人对《醉拳》的三分怜爱。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4)

毕竟父子情深,除了年轻耐撕没割双眼皮的成龙外,袁和平之父袁小田扮演的苏乞儿在片中戏份充足、形象饱满,抢了无数成龙与黄正利的主配风头,一代宗师之老醉侠形象跃然纸上。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5)

或许有了这位启蒙恩师,黄飞鸿才能艰难通过了北腿王黄正利的最后挑战;而隐侠苏乞儿对黄飞鸿的帮助不仅在功夫层面,更如父如子,情比海深,在人生成长路上给了黄飞鸿从不经世事少年到一代大侠的完好进阶蜕变。

从剧情上来说,《醉拳》当然没有摆脱功夫小子闯江湖的模式,但亮眼的是,国术“醉八仙”却被极具天赋的袁家班演绎得恰如其分、形神俱佳。

可爱的是,成龙的黄飞鸿始终不忘对何仙姑的招式多番调戏,在八招醉拳变化中融入了无数喜感。

可以想象得到,《醉拳》的成功开启了李小龙现象后的又一股功夫旋风,并一举博得1978年的香港电影票房榜眼。

而且票房的给力打破了70年代末原有的电影市场格局,凤梨头功夫片与许氏鬼马四杰的都市喜剧一起,撑起了香港电影的新愿景。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6)

七八十年代的功夫片喜爱把背景设置在民国初年,正是国家未定、民风初开的时代,武术才得以无忌惮的生长。

在黄玉郎漫画名作《醉拳》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对漫画深刻的影响;故事在醉拳的牵引下,开启了一段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江湖传奇。

漫画《醉拳》借着电影之东风,成为80年代最受欢迎的武侠漫画之一,名列玉皇朝“四大名著”;尤其荧幕中的招牌“醉八仙”直接演化为书中克敌绝学。

让杯中神话在另一平行世界里继续乘帆远航。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7)

袁小田

在《醉拳》大获成功后,不仅让成龙早年一炮而红,袁小田也因《醉拳》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由幕后转到荧前,开启了一段南拳武林宗师的同类演绎;其嗜酒如命飘忽不定的白发造型更为当年功夫片中正派隐侠之典范

在其后思远影业与袁家班的《蛇形刁手》《酒仙十八跌》《南北醉拳》中,圆顶帽白发红鼻头的袁老师活脱脱一位退休多年的江湖长者,称得上多才多艺、可敬可亲;

但在江湖有难之时必传徒救火,把左道奸邪扼杀于笑拳怪招之中。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8)

其中醉拳大师与邪派高手黄正利仅有的几次交手,一招一式皆可看作英雄惜英雄的情感凝结;每次对决皆让人感慨万千,这在给老功夫片增添了许多个经典元素外,宗师间的每一次过招如无价宝玉,又如空谷绝响。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9)

在后来类《醉拳》的山寨电影中,最值得一提当属1978年的《南北醉拳》。因为这属于在《奇门遁甲》和鬼马天师电影之前一次属于袁家班自己的集体狂欢。“

战场兄弟情、上阵父子兵”,即使没有成龙出马,袁家班的全员出动依然表现出强大战力,且进一步拓宽了醉拳的影像维度。

1979年袁家班之父北派武术家袁小田因肝癌逝世,这位一路从北平南下,在当年香港电影界占据一席之地的老派京剧演员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摆布,客死他乡的袁小田最终为70年代末的醉拳传奇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0)

庆幸的是,袁老师的驾鹤西去并没有因影像的封尘而被埋没。在90年代大型街机拳皇(KOF)中,我们看到了袁小田的醉拳苏乞儿化成中国古拳法代言人镇元斋,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言人,且让醉拳这套形意结合的神奇拳法在漫画世界中惊艳无比。

镇元斋为守护世界正义,多次参与拳皇大赛的争夺战,为人间和平略尽一份绵力。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1)

续篇

时光飞逝至九零年代,以“双周一成”为代表的新式本土类型片又一次快速转动港影前进的巨轮,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的电影轮流占据年度票房冠军之宝座,90年代中期更是成龙一家独大

尤以成龙用命换来的杂耍式现代功夫片,带他在四十岁顺利走向了人生巅峰。吃水不忘挖井人,曾几何时让成龙立站位脚跟的功夫经典《醉拳》,在1994年被成龙大哥再度提炼演绎,回报知遇之恩不言而喻。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2)

配角选择上,曾经的邵氏天王刘家良狄龙担当续集配角。相对袁小田,黄飞鸿隔代传人刘家良更如成龙黄飞鸿之精神导师,在武学上的启发并未言传身教外,精神上给了黄飞鸿更宏大正义的世界观。

从刘师傅铁肩担道义、辣手保玉玺,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刘家良的死激起了玩世不恭的黄飞鸿久违的正义感和爱国心,最终大器已成,以至用醉拳奇招铲除恶势力、铲平炼钢厂,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3)

除了刘师傅,更耐人寻味的便是曾经豪气干云、快意恩仇的狄龙,在《醉拳2》中扮了一回黄飞鸿之父麒英先生。

或许自己也没想到,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的近二十年,竟化身成醉拳形象代言人的尊父,大宋醉拳醉步创始人穿越时空授技给一代清末民初醉拳名家,武术隔代大传承之意不言而喻。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4)

在《醉拳2》中,大哥依旧展现出劳模品质,劳心尽力、吃尽打星之苦,每一招每一式皆为刘家良硬桥硬马与成龙巧妙杂耍完美结合,功夫招式之独具匠心、打斗之连环精巧,印证了90年代功夫电影的又一个巅峰

《醉拳2》上映后叫好叫座、大获成功,得到的回报且远高出预期,他让成龙及其标志性连消带打真正跨越本土,走向世界。在权威评选中,《醉拳2》已名列《时代周刊》“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5)

随着《醉拳2》的大卖后,刘家良同时迎来了在嘉禾的第二春。毕竟作为飞鸿传人,一代南拳宗师刘家良或许对醉拳有更浓厚的情结

在《醉拳2》火透半边天后,刘师傅顺水推舟,《醉拳3》延续着《醉拳2》这股热能量,于同年盛夏上映。

因失去了最佳拍档成龙,《醉拳3》只好独立成章,故事套路零散赘余。虽黄飞鸿父子事迹穿插其中,但已于黄飞鸿的少年比武进阶的传奇套路相去甚远。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6)

遗憾之情在所难免,《醉拳》系列原本的灵气到了《醉拳3》已不复存在,从内而外散出些许劣质和僵硬感。即便有郑少秋、刘德华。

任达华等大牌的亲情加盟,也挽回不了电影质量。《醉拳3》姑且能算刘家良与铁杆兄弟刘家辉的武术二重唱,狗尾续貂之嫌同样难以避免,《醉拳》系列在90年代同样就此终结。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7)

别传

相对《醉拳》系列的终结,体系外黄飞鸿的醉姿侠情依在延续。徐老怪把李连杰的《黄飞鸿》铸成长盛不衰的经典后,1993年王晶的外传《铁鸡斗蜈蚣》却不走寻常路加入了搞怪幽默,娱乐性可想而知。

除了一身正气的黄飞鸿外,无厘头表征或多或少在每一位配角身上发散,以至铁鸡别有一番风味、另有一番情趣。

当然说到醉拳,只存在于末段五分钟的决战桥段。在不能使用佛山无影脚的情况下,醉拳成为了黄飞鸿隐秘的大招和杀手锏;当终极大招另类醉八仙一出手,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以至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正如飞鸿自己所言:喝完酒后的飞鸿醉拳连自己都怕;形醉意不醉的最高阶完全体直接打翻了软猬甲护身的义和拳卧底雷一笑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8)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19)

90年代成龙李连杰这两位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在荧幕上分别圆了自己的醉拳梦;既然如此,很多小伙伴也许和我想的一样,何不成人之美,让醉拳与醉拳过招,王排队王牌,岂不快哉?而这样一个美好的设想直至十五年后的《功夫之王》才得以实现。

因这部电影完全服务于国外影迷,在抛开弱智的剧情不谈,在袁八爷的精心编排下,全片最让人期盼许久和眉头舒展的桥段莫过于成龙与李连在古庙中不留余力的拳脚直线对话。

醉拳五行拳在这场5分多种的比试中轮番上阵、精彩纷呈,有模有样的成龙式醉拳再现大荧幕,可让观众饱足了功夫瘾。

时光飞逝,近几年李连杰先生热衷慈善、大哥已年过花甲,或许《功夫之王》中的这段美好后续很难再现。典藏般的打斗,足以令后辈武生们观摩瞻仰。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0)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1)

回头我们再看久未谋面的刘家良,即便《醉拳3》折戟沉沙,但刘师傅并未因此放弃对醉拳这门武术的执着之心。

在被成龙激发出这个古老情怀后,2003年由邵氏发行的武术片《醉马骝》应运而生。在21世纪港片没落、后继无人情形下,功夫小子吴京迎着头皮接过了醉拳这块招牌,与刘家良一老一少同台献技。

诙谐成趣之余,再配上一位颜值尚可的女醉猴,粉红金刚英姿飒爽,与相得益彰。

在《醉猴》的武术设计上,刘老师一方面吸收醉八仙的诸多传统套路,另一方面并拿出了多年的压箱宝—猴拳,猴拳与醉拳水乳交融,为之醉猴。

这部电影不禁让我们想起刘师傅早年邵氏名作《疯猴》,多少有怀念当年最得意门生,如今却埋没于众人的小侯先生之意。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2)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3)

虽《醉猴》不见港片辉煌,但从点滴招式中依然可察觉刘师傅一丝不苟的南拳精神,硬桥硬马依旧老当益壮。

而年近七旬的刘家良在片中更成为武术搭档,一招一式风采依旧、老态全无,一代宗师气度由内而外。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4)

终篇

当然,醉拳的最初影像策划者袁八爷同样未放弃对这门拳术的二次演化,在先父逝后三十周年,袁和平的新《苏乞儿》于2010年春节档如约上映。

《苏乞儿》选择了又一位飞鸿传人,现已不温不火的赵文卓先生做主角,赵文卓当然无法与八爷先父袁小田相比;而从电影中的实际表现来看,赵文卓同样无法担当醉拳宗师这个重任;

《苏乞儿》普一上映便让许多老功夫片迷们心生不满,皆道八爷已老、杰伦雷人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5)

从电影本身来看,赵文卓被冠以一代奇侠苏乞儿之名,无奈被委以重任的赵文卓始终摸不到名家的正确演绎方式,以至影片结尾苏乞儿又化身为了另一位痛打俄国大力士的国民英雄霍元甲

除了干瘪空洞、毫无条理的剧情外,连武术这块招牌也丧失了八爷从前的灵气:原本刚柔并济的醉拳只见其刚、不见其柔;

在大幅度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武术场面调配下,无奈呈现出的醉拳招式只见其形、不见其髓。

英雄易老、美好易逝,醉拳一去不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对比(这是一门只有乞丐才懂的功夫)(26)

谨以此文祭奠离我们仙去的功夫豪侠与大师。伤感之余不免感慨颇多。

望醉八仙神这门妙国术后继有人,继续传承形醉意不醉之招意,通过电影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