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

粟裕是1984年去世的,由于种种原因,他蒙受的冤屈在死后10年才获得平反。他的夫人楚青说过,粟裕有“三苦”,“战争年代打仗打得苦,和平时期挨整整得苦,晚年生病病得苦……六十年革命生涯,三十年处于逆境。”说起这些,楚青的凄恻之情溢于言表。

当初粟裕落难时,老将老帅里为他仗义直言的有好几位,那些敬重他的老部下也愤愤不平。粟裕带着深深的遗憾去世后,他们对老首长的不白之冤一直记挂在心,有不少人为粟裕的平反奔走呼吁。

他们并非都是职务很高的干部,如1993年有5位老兵联名致信中央,请求给粟裕平反,其中4人出自新四军或者华野,职务最高的在省军区政治部当秘书长。此外,还有一位职务比较高的老干部汪道涵,为粟裕平反出力最大。

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1)

粟裕

汪道涵和粟裕相识比较早,他本人的经历也堪称传奇。或许很多人不熟悉汪道涵这个名字,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当过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对上海的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汪道涵是安徽嘉山人,原名汪导淮,早年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校期间参加学生运动十分积极,1933年春,汪道涵经人介绍秘密入党。学校党组织发展很快,汪道涵非常活跃,大家亲切地喊他“小汪”。

每到周末,他们组织的小组都要参加革命理论学习,为了不引起注意,一般都是去当时还比较荒凉的万国公墓或者法华寺(今徐汇区法华镇路、幸福路一带),以聚餐的形式为掩护。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意外。

1933年冬,汪道涵被国民党密探盯上了,在学校附近被捕。幸好他守口如瓶,没有暴露身份,经家人保释出狱,完成了学业。当时怀揣上海交大的文凭是很吃香的,不愁找不到薪水丰厚的工作,但汪道涵不喜欢那样的生活,继续投身革命。

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2)

汪道涵

1937年冬,汪道涵和全家人还有几十个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一起去了延安,没多久,汪道涵被派往老家安徽的淮南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的一员。粟裕也是1938年春从浙闽边根据地率部前往皖南的,担任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

汪道涵起初是新四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后来调到了先遣支队,成了粟裕的部下。他擅长政治工作,1940年离开了作战部队,曾任淮南根据地嘉山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抗战胜利后,当过华中和华东军区军工部部长,负责华中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军工生产,是粟裕的直接部下。

汪道涵管理军工事务井井有条,对财经工作更是在行,粟裕对他很赏识。他经历了新四军、华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对粟裕的军事才能和人品都极为钦佩。

1947年,粟裕指挥华野部队在鲁中迎战数十万国民党大军,军工部的工作也非常紧张忙碌。尤其是孟良崮战役时,粟裕命令华东军工部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前线的弹药供应,军工部人手不足,汪道涵赶紧组织了一支民工运输大队,用200多辆独轮车连夜往前线运送弹药,并派了一个连护卫。

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3)

华野部队

民工运输队也很勇敢,冒着敌机的跟踪轰炸,昼夜不停地赶路,最终赶在战役总攻之前将弹药送到了前线。孟良崮战役的捷报传出,汪道涵非常兴奋,在军工部驻扎的山沟里召开祝捷大会,激动地告诉大家,国民党最强的整编74师被我们歼灭了,台下掌声雷动。

汪道涵还说:“这一仗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国民党高级将领提到华野粟裕将军,就害怕、发抖!”华野成立后,毛主席特意让粟裕全权指挥战役,给予他极大的信任,让他指挥打仗时可以不必请示,汪道涵对此早有耳闻。

因此,汪道涵说到高兴处,大声喊道:“粟司令了不起!”“中央和毛主席都来电称赞粟司令‘了不起,立了大功’!”他和大家一起热烈鼓掌,比自己指挥打了胜仗还高兴。

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4)

汪道涵

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之后渡过长江席卷江南,汪道涵也随部队南征。三野陆续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副司令粟裕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汪道涵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和粟裕的往来依然频繁。

新中国成立初期,汪道涵离开了部队,到第一机械工业部担任副部长,一干就是十几年。1958年,汪道涵听说老首长粟裕受到批判,被解除解放军总长的职务,又是吃惊又愤愤不平,可他帮不上什么忙。

多年间,汪道涵经常和身边的人说起粟裕,满怀钦佩之情地讲粟裕的传奇故事。1980年,汪道涵担任了上海市委书记,后来又担任代市长、市长,87年以正部级退休,当选中顾委委员。他仍然记挂着为粟裕平反,也常说自己是“新四军的一员老兵”。

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他的一位老部下出力最多)(5)

建国初期,汪道涵在上海认识了一位能力很强的年轻干部,两人成了忘年之交。汪道涵向中央举荐了他。后来汪道涵退休,那位干部成了中央大首长。他把汪道涵视为良师益友,去北京之前,还专门登门拜访汪道涵,征求他的意见。

这位首长听汪道涵讲过粟裕的辉煌战绩和种种往事,虽然没有接触过粟裕,但听得多了,景仰之情也油然而生,尊称粟裕为“粟老总”。1984年粟裕去世后,他还给粟裕的遗孀楚青写了慰问信,多次派人去探望楚青。他曾对身边人说:“只要是粟老总的事我都办。”

90年代,在众多华野老干部的呼吁声中,这位首长发话,给粟裕平反了,老将军、军委副主席张震等人在文件上署了名。当时汪道涵已经退休,没有在文件上署名,但他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有一句古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际交往何尝不是如此。汪道涵和粟裕的交往可以说有始有终了。2005年,汪老在上海去世,享年90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