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

洗,北宋初年聂崇义《三礼图》记载:“洗,承盥洗者,弃水之器也。贾疏云,谓盥手洗爵之时,恐水穢地,以洗承盥水而弃之也。”青铜洗出现在战国时期,马承源先生认为是由商周时期的盘匜演变而成。六朝时期出现了瓷洗,早期瓷洗的造型、装饰都借鉴模仿了青铜洗,其功能均为盛弃水之用。

故宫博物院藏的西晋青釉印花三兽足洗(图1),折沿,浅腹,圜底,三兽足。通体施青釉,腹外壁印有网络纹和连珠纹,并贴有兽面铺首,装饰特征具有典型的西晋风格。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

图1

浙江省杭州钢铁厂西晋太康八年墓出土越窑青釉洗(图2),折沿,平底。内底三周同心圆,弦纹和水波纹相间,外壁印两排联珠纹夹一条网格纹,并等距贴三个铺首。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2)

图2

浙江省绍兴县上蒋乡西晋永嘉七年(313年)出土越窑青釉洗(图3),平口,浅腹,弧壁,平底。内壁光素无纹,口沿和外壁印有网格纹,上下各一圈联珠纹。从口沿一圈垫烧痕可以看出西晋时越窑的支烧工艺。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3)

图3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镇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墓出土的越窑青釉洗(图4),折沿,弧腹,平底。胎色灰,质细腻,青釉深穆,装饰简洁,仅外壁有数道弦纹。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4)

图4

江苏省镇江市畜牧场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墓出土德清窑青釉洗(图5),形扁口大,小折沿,平底。青釉光亮温润,釉色青黄,有细碎开片,外壁有三道弦纹装饰。此洗的线条清晰有力,棱角分明,做工颇为精良。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5)

图5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展的唐代白釉洗(图6),撇口,浅腹,平底。胎质坚实细腻,白釉色纯净洁,温温如玉,通体光素无纹。此洗是征集而得,并非墓葬出土,上海博物馆有一件唐代绞胎陶三足碗(图7),其碗的造型与此洗颇似,唯腹略深;洛阳博物馆藏白居易故居出土的唐黑釉碗(图8),除底足有区别外,其余几无二样。因此,定此洗为唐应当是准确的。另,此洗尺寸较小,做盛弃水之用不便,或可为笔洗,还需进一步商榷。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6)

图6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7)

图7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8)

图8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应历十年(960年)辽祖陵一号陪葬墓出土的越窑青釉洗(图9),敞口,浅腹,平底。一洗内底划花双凤纹,另一洗划花龙纹,主纹外皆有一圈卷草纹。两洗的口薄体轻,划花细致,青色发色纯正,是不可多得的越窑精品。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9)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0)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1)

图9

北宋时,圆口洗颇为流行,各名窑皆有制作。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的白釉金装“官”款洗(图10),胎骨坚白致密,釉质肥腴如羊脂初凝,润泽如新;国家博物馆藏汝窑青釉洗(图11),釉色粉青,纯净莹澈,清淡含蓄;天津博物馆藏官窑青釉洗(图12),釉色青翠如玉,釉厚过胎,底足因无釉呈铁色,故形成“紫口铁足”。以上皆是各名窑的代表器物。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2)

图10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3)

图11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4)

图12

南宋的折沿洗,口部宽平外折,直壁,平底,线条简洁硬朗。典型器有故宫博物馆藏的南宋官窑青釉折沿洗(图13)和南宋龙泉窑青釉折沿洗(图14),四川省广元西城出土的南宋龙泉窑青釉折沿洗(图15)。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5)

图13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6)

图14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7)

图15

还有一种折沿洗,曲壁,小圈足,尺寸较小,类似于盘。国家博物馆藏的南宋龙泉窑青釉双鱼洗(图16)、山西省霍州市陈村出土的金代白釉印花双鱼洗(图17),皆是此类。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8)

图16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19)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20)

图17

明清的圆口洗、折沿洗的造型变化不大,多为笔洗之用。精美者如故宫博物院藏明仿哥釉洗(图18)、上海博物馆藏清康熙青花釉里红莲池鸳鸯纹三足洗(图19)和浙江省博物馆藏清乾隆仿汝釉洗(图20)等。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21)

图18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22)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23)

图19

现在用的碗属于哪种瓷(瓷的器型圆口洗)(24)

图20

后记: 窥瓷——是朋友 元宝 的微信 公众号,他从事瓷器学习多年,喜欢的朋友关注一下,可以互动,探讨学习。这些都是作者原创,经作者本人同意后发在头条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