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最好的活法便是如此精辟(人生最理想的活法)

人这一生,活的是心态,心态好,高山青,涧水蓝,草儿绿;心态好,精神爽,吃得好,睡得好,吃得香,身体好;如何做到心态好?就是要心往静处安,事往好处想。

人这一生最好的活法便是如此精辟(人生最理想的活法)(1)

追求心灵的宁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心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惬意的活法。

心灵的宁静可以使人,临荣辱而不惊,遇艰难而无惧,出污泥而不染,善守拙知进退;心灵静怡是一种精神修养,心往静处安,需要修心养性的磨炼而成就。

中华文化中,对心态的静怡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学精典《大学》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心静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的文人志士,都把心静作为人生重要的品行修养;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将此作为教育后代的重要家训。

心静可以面对危难而不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唐代的白居易从朝廷高官被贬任江州蛮荒之地闲官司马,但他心静如水,“闲官不闲人”,不仅留下了许多为官的政绩,而且成就了他伟大诗人的地位,他流传至今的诗有三千多首。

心静可以宠辱不惊,陶渊明两次为官,两次看到官场腐败而辞官,退收天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一生三次被贬,他心态依然宁静坦然面对,他写诗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儿”,可见其心胸开阔。

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要保持乐观心态,看淡功名利禄,清空过往的烦忧,不被眼前琐碎事缠绕,“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人过中年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就会保持静怡的心情,人生就会惬意地生活。

人这一生最好的活法便是如此精辟(人生最理想的活法)(2)

人生不顺时,把事情往好里想,记住王阳明的一句话,坏事易变好事,心往好处想,福气自然来。

王阳明去探望学生陈久川,学生对他说:“最近的确不顺,实在太难了!”王阳明听后笑着说:“常快乐便是真功夫!”事实如此,如果经常往好处想,坏事可能变好事,古人说:“祸兮福所倚”。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手下有一个经常保持心情愉悦的丞相,对事情总是抱有乐观的心态,国王被他的乐观心态所感悟,遇事经常询问他。

有一天,国王要外出视察,却突然下雨了,国王很郁闷就问丞相:“出行就下雨,你说好吗?”丞相答:“好啊!大雨一过,街道干净,空气清新,再去视察可观雨后景色,还能体察民情!”国王很高兴。

又有一天,天气闷热难耐,国王又问:“这么热的天我去出巡好不好?”丞相答:“好啊!这样的天我国少有,您出巡更可以了解炎热天百姓是啥情况。”国王又高兴地出巡了。

有一天国王外出打猎,不小心被扑猎器夹掉一个手指,国王又问丞相:“我现在掉一个手指,你说如何呢?”丞相说:“好啊!臣认为这是好事!”国王非常生气,认为丞相取笑他,就把丞相关进牢里。

几天后国王又去打猎,但被一群野人抓住要将他活祭神灵,但野人发现国王少了一个手指,这不是完整的人,如祭祀是对神灵的不敬,于是就把国王放了,国王回来就把丞相放了出来。

国王一边道歉一边问:“我把你关进大牢,你感觉呢?”丞相依然乐观一笑说:“这也是好事!”国王很不理解,丞相就对国王说:“如果您不关我,我一定会跟随您去打猎,可我是完整的啊!”国王听后大悟。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待事情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心态,遇到事情尽量往好处想,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坏事也可以变好事。

人这一生最好的活法便是如此精辟(人生最理想的活法)(3)

作者:智慧小石头 谢绝转载 侵权必究 图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