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韩文(在阿尔卑斯山中)

【微云山.散文】在阿尔卑斯山中 (文/郭宪伟)

阿尔卑斯山韩文(在阿尔卑斯山中)(1)

  • 仰望阿尔卑斯山

这一年,我和妻子去欧洲游历,到了阿尔卑斯山。

这是横贯欧洲大陆的一条名气很大的山脉,据说美丽得让人心旌摇曳。我们在德国旅行还未结束,就急匆匆地从斯图加特赶往瑞士。

瑞士是个山地之国,阿尔卑斯山几乎占了国土的60%。进入瑞士不久,便看见绵延不断的山脉巨龙般地奔涌而来。在我的意想中,但凡山区总是与荒凉贫瘠相关联的,然而,阿尔卑斯山与这些毫不沾边。如果说整个西欧像一个大花园的话,它则是园中的最精致的部分了。起伏跌宕的山脉时而异峰突起,傲立天穹,时而逶迤绵延,柔情万千。山上白雪皑皑,一片圣洁;山下绿草鲜花,落英缤纷。欧洲的草地绝对不种其他植物,草地就是草地,森林就是森林,两者可以成条成块间杂分布,却绝不混种,这样的结果就是排除了杂乱荒芜,疏通了人们对山林审美的心理堵塞,留下了开阔疏朗的气韵。在这些山林中,散落着星星点点红红绿绿的房舍、教堂和牛羊。瑞士人很懂得浪漫,至今还保留着在牛脖上挂铃铛的传统习俗。随着牛儿的移步,铃声“叮当”作响,不仅让寂静的山林时断时续地传出天簌之音,也让雄奇刚毅的阿卑斯山多了一份柔情和婉约。在青藏高原,我领略到的尽皆是荒凉野性的阳刚之气,而在这里,寻到的更多是田园牧歌式的阴柔之美。

欧洲人可能不知“天人合一”为谁所言,但在阿尔卑斯山中,却处处能看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胜景。

亿万年来,阿尔卑斯山在冰川运动中形成了许多冰碛湖,或大或小地星罗棋布在山中,湖水宝石般湛蓝,一些豪华的度假村、别墅和神秘的教堂等就建在这些湖边,帆船、游艇不时惊鸿般地掠过湖面,划出一道道梦幻般地水波。这些美景就如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迫使我们多次停下车来,用相机一阵“噼哩叭拉”地猛拍,然后傻样地凝望着那纤尘不染的湖水和牧歌式的乡村发呆,静听从远古冰川世纪里传来的心灵回音。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里,不管是山是水,都给人以天地自然纯净的愉悦。

阿尔卑斯山是世界绝佳的避暑胜地。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这是最宜人居的气候,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享受上帝赐予的清凉。阿尔卑斯山脉主要山峰,大半都在瑞士。如铁力士山、杜富尔峰、马特峰、少女峰等。这些山峰大多在3000~4000米左右(最高的勃朗峰4807米,在法意边境)。说实话,这些山并不算高,不要说西藏、青海,在我们四川5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十余座,但在欧洲,这些虽算不上太高的山却是人们眼中的圣物,珍爱有加且打理得尽善尽美,使每一座山都足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我曾在5月初去过青藏高原,在这个时间段里,4000米以下的雪都融化了。而在5月初的阿尔卑斯山中,可能是由于纬度高于青藏高原之故,不仅在3000米的山峰上,终年白雪覆盖,即使在2000米左右山上,也有冰雪积淀。因此这里又成为滑雪者的天堂。一到冬天,那些欧洲人就携家带口,乐不可支地来到瑞士,在冰雪世界寻找阿尔卑斯山赐予的快乐。

站在阿尔卑斯山上,我一时很郁闷,不明白上天为何总是眷顾欧洲人。老天爷一个不经意的偏心,就把一座伊甸园般的山脉赐给了他们,福气呵。

阿尔卑斯山韩文(在阿尔卑斯山中)(2)

  • 看见了岩羊

进入瑞士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卢塞恩。来不及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风韵,便去登阿尔卑斯山。

本应去铁力士山的,那山海拔3000多米,终年积雪,是欧洲滑雪圣地,但此山距卢塞恩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时间有限,只好就近上皮拉图斯峰了。这也是阿尔卑斯的名山,不甚高,只有2200多米,就在卢塞恩城旁边,10余分钟车程。据说皮拉图斯山有阿尔卑斯山最陡的齿轮轨道式登山列车,惊险刺激,但同样因为路程较远而放弃了。我们选择了最近的索道缆车上山。

在缆车里竟与几个美得惊人的姑娘同行,她们皮肤白晳,眼睛蓝得跟湖水一样清澈透明,荡漾着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我知道,这样的美目,只有日耳曼少女才具有。人云“秀色可餐”,这话夸张得失真,但“秀色养眼”“赏心悦目”,却是贴近实际的。

车内姑娘虽美,仍挡不住窗外美景的诱惑力。随着索道车缓缓上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眼前展开:远处,明镜似的一汪湖水,湖边是卢塞恩市区;近处,一望无际的森林、令人心醉的草地、红红绿绿的农舍、神秘莫测的教堂和悠然晃荡的牛群……相比之下,姑娘之美也逊阿尔卑斯山一筹了哟。

上了山顶,放眼一望,顿时大悦。

本以为2000多米高的山上,冰雪早已被灿烂的阳光消灭光了。却不料山顶积雪遍布,晶莹剔透的色彩与狰狞怪诞的山崖相映成一幅壮观的画图。时值5月,能欣赏到如此壮观的阿卑斯山雪景,难得!

山上火车站、餐厅、酒吧、观景台等一应俱全,遗憾的是滑道上仅存残雪,看不到滑雪者飞驰的身影。

我对餐厅酒吧毫无兴趣,就近的观景台也没有吸引住我,倒是一条宛若游龙的小道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对刚从山上下来的中国留学生模样的年轻夫妇告诉我说,那是登山之路,大约两公里,半个多小时可登上皮拉图斯山峰顶。既来阿尔卑斯山,岂有不到顶峰之理,便和妻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沿山路攀岩而上。

山路是一条在崖壁上开凿的粗砺便道,陡峭险峻,临渊一侧用细细的钢筋极其马虎地牵了一条栏索,仅能起一点心理安慰的作用。路上堆积着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悬崖上挂着长长的冰凌。阿尔卑斯山的植被呈典型的垂直变化现象,2000米以上,峰峦巍峨,锋角锐利,山脊嶙峋,峻峭挺拔,冰雪点点,苍凉寒彻。2000米以下,沟壑纵横,氤氲升腾,苍鹰盘旋,鸦鹊横飞,森林草甸,葱茏荫郁。

荒凉冷彻和繁茂生动就这样沧海桑田般地在山间对峙出一副壮阔的画面。

毕竟冰天雪地,一路上游客稀少,我们两个中国人在山道上显得特别突出。正当我和妻子奋力攀登时,迎面下来了一位中年女人,栗色长发优美地披在肩上,挺拔的鼻梁上架着能遮住二分之一面孔的大墨镜。看见我俩,满脸惊奇地“叽哩咕噜”地向我们说着什么。我们是外语盲,茫然以对。女人见状,一边继续“叽哩咕噜”,一边用手指着山崖。我们顺着她的手望去,突然看见一只黄色的动物匍匐在草丛中,距我们仅仅只有十几米。我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岩羊!”这是我在央视《动物世界》看到过的动物,一般生活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在2000米的山上能看到实属罕见。我打开相机,悄悄地向它靠近。听到声音,这只岩羊倏地站起来,箭一般地向上冲去。紧接着,几只岩羊突然从草丛中跃起,瞬间便消失在山崖中。这时,栗发女人很灿烂地笑了,全然不管她的大嘴已经拉到了腮帮,做了一个很夸张的手势,向我们表达她的兴奋。她的情绪感染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在阿尔卑斯山上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事实。要知道,这里离卢塞恩市区仅仅只有几公里。后来导游告诉我,在阿尔卑斯山,不仅有岩羊,还有大角山羊、雪豹、雪狐、雪鸡、黑熊、山猫等数百种动物。欧洲人的祖先曾经是杀戮动物的凶手(比如非洲狩猎),而一旦他们意识到人与动物的本质关系时,与之和谐相处便迅速成为他们的天职了。于是乎,他们把阿尔卑斯山变成了动物们的乐园。

一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峰顶,站在顶上,放眼望去,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终于在阿尔卑斯山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尽管这足迹微不足道。

苍茫中,一行人跌跌撞撞爬了上来。定睛一看,是两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五个孩子,最大的不足8岁,最小的也不过5岁。俩母亲是甩手掌柜,全然不管山路陡峭危险,不牵不拉,让孩子自己一步一趔趄地把阿尔卑斯山踩到了脚下。

我立刻为自己的“成就”汗颜不已。

这一串串小小的足迹才真正令人敬畏。

想到中国的小孩,我打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寒战。

阿尔卑斯山韩文(在阿尔卑斯山中)(3)

  • 卢塞恩的韵味

从皮拉图斯山上下来已是午后,还有几个小时的空暇,我们便在卢塞恩城里漫游。

卢塞恩又叫琉森,这是台湾和港澳的叫法,国内的旅行社也鹦鹉学舌地将其称为琉森,曾让我翻遍资料也未查到,后来终于在一本地图册上找到了,上面标得很明白——Luzern卢塞恩。

卢塞恩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山中,四森林洲湖(因湖与瑞士四个州相连,也称“四州湖”)畔,城区面积不大,主要景点都在步行可及的范围。据说瑞士最有名的湖是莱芒湖(又叫日内瓦湖)和博登湖,其实,四森林洲湖完全可以与之媲美。它那114平方公里的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倒映着环湖而建的城市和皮拉图斯雪山,长天一色,波光粼粼,天鹅游弋,鸳鸯戏水,帆船游弋,好一幅“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的绝美画卷。

卢塞恩不仅风光迷人,历史文化底蕴更让我心醉。

据说在古罗马时期,它还是一个小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灯”的拉丁文就叫卢塞恩。大约在中世纪时这里变成了一个城市,并一度成为瑞士的首都。历史上被瑞士人称为国父的威廉·退尔就出生在这里。这是一个在13世纪初,带领瑞士人民抗击强暴、争取自由的民族英雄。18世纪德国启蒙文学家席勒的最后一部戏剧作品便是《威廉·退尔》。我曾在1978年购过一本,至今还收藏于书橱。当初读它是慕席勒大名,囫囵吞枣,不知所云,今日能到威廉·退尔的故乡一游,再读其书,悟其精要应该不是难事了。

卢塞恩的城市具有中世纪所特有的古典之美。

市区的建筑大多都是几个世纪前留下来的,苍老而古朴,细腻而繁华,那些哥特式、巴洛克式的教堂、塔楼、宫厅、广场、邸宅、百年老店、窄街古巷,在市区比比皆是,漫步其中,亦真亦幻,恍若梦境。瑞士的钟表闻名天下,百年老店里,各种名表琳琅满目,什么百达翡丽、江诗顿丹、劳力士等世界名表,应有尽有,华贵奢侈,其价格最高的可达200万瑞士法郎,让那些普通游客望而咂舌。

大凡有名的城市都有地标,卢塞恩的标志是廊桥和水塔。

这座建于1333年的廊桥叫卡贝尔桥,因建在圣·彼得教堂旁,又叫小教堂桥。据说这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架在从四森林洲湖流出的罗伊斯河上,有200米长。大概为了避免呆板生硬,建筑师在其间设计了两个弯道,使廊桥一下子变得生动柔美了。桥顶有100多幅彩画,栏杆两侧,摆满了鲜花,花团锦簇地装点着廊桥,因此又有人称它为“花桥”。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要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那情景,好像不这样丈量过去,就没到过卢塞恩似的。廊桥的一头,有一座高34米的八角塔楼,比廊桥晚建100多年,最初是作为城市的瞭望所,后来成为了关押囚犯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城市水塔。远远望去,这座廊桥和水塔如同一条彩带,将卢塞恩南北两个城区连接得优美而自然。

卢塞恩有一头举世闻名的狮子。但,不是活的。

在天然岩石上,一头狮子痛苦地倒在地上,一把长矛穿过肋骨,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倒在旁边。碑下方的文字记录了这是为纪念在1792年法国大革命中,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战死于巴黎杜乐丽宫的786名瑞士雇佣兵而雕凿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看到后,将其誉为“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雕像”。

阿尔卑斯山韩文(在阿尔卑斯山中)(4)

  • 夜宿因特拉肯

离开卢塞恩,傍晚到了因特拉肯。

因特拉肯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伯尔尼山中,这里有两个美丽的湖泊——布里恩茨湖和图恩湖,一左一右排列于因特拉肯之间,相距不过几公里,有一条河流相通。因特拉肯的字母为Ihterladen,就是“湖间镇”的意思。瑞士人给两个湖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上帝的眼睛”。因特拉肯便是镶嵌在上帝两眼之间的一个美丽小镇。

因特拉肯的四周都是白雪皑皑的群山,雪线以下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森林之下是平整的旷野,碧绿的草地如毯子一样铺展在旷野之中,让人忍不住想上去打一个滚。草地周围,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掩映着四周村落式的房舍、洋葱顶的教堂、琳琅满目的商店,一条大街由东向西延伸出去,马车“啼啼哒哒”地把中世纪的风情缓缓运送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晚霞临空时,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更让因特拉肯弥漫着一种宗教的神秘色彩。

因特拉肯最有名的旅游胜地是少女峰,距小镇大约20公里,站在小镇上,远远地可望见少女峰白雪覆盖的山顶。这是一座美丽得勾魂摄魄的山峰,也是瑞士冬季最迷人的滑雪场地之一,很多游客来因特拉肯都是冲少女峰而去的,尤其在冬季,游客如云。

小镇不时有滑翔机掠过上空,随之降落伞便如仙女散花般地飘荡在天空,在我们不经意间,它们一朵接一朵优美地落在草地上,让因特拉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运动的魅力。

转到小镇西头,见一列火车“轰隆隆”地从少女峰下飞驰而至,戛然而止在站台上。车厢内空无一人,一个满头银发的列车员下来后,绅士般地站在车门等待乘客。我四周一看,偌大站台空空荡荡,半天没有一个人上车,正当列车发出信号时,终于看见一人匆匆进了车厢,随即这列火车便载着这名乘客呼啸而去。“一个人的火车”,见此情景,惊愕不止的我禁不住冒出这句话。要在我国,这样的营运早就因为亏损而停运了。能为一个人开一列火车,可能只有在因特拉肯才能看见吧?

晚饭后,再次到因肯拉肯街上漫步,除了几个钟表商店灯火通明生意兴隆外,其余地方都迅速隐藏在朦胧的夜色中了。人们或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来到草地边,坐在树荫下,欣赏少女峰上最后的一抹晚霞,享受因特拉肯静谧的夜色。没有语言,没有喧嚣,一种地老天荒的宁静在小镇上空弥漫。

倏然间,我突然感到,从阿尔卑斯山上吹来的山风,似乎将身上太多的混浊和浮躁一扫而净,思绪空灵得近乎木然,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了。

是夜,枕着少女峰晶莹的冰雪,听着小镇教堂里传来的隐约钟声,悄然入睡,干净得一夜无梦。

阿尔卑斯山韩文(在阿尔卑斯山中)(5)


【作者简介】郭宪伟:笔名韦一。四川营山人。1985年毕业于西华师大中文系。历任南充地区文工团演员、编剧,南充地区文化局科长,南充市图书馆馆长,南充市文化局副局长、党组书记、局长,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名誉主席,四川省剧协理事。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百余万字。著有诗歌集《桃花灿烂》,小说集《市井俗人》,散文集《空悟》、《山外山》、《梦里天涯》、《天地苍茫》。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及省级文学创作一、二、三等奖,《梦里天涯》获全国孙犁散文奖。


阿尔卑斯山韩文(在阿尔卑斯山中)(6)


天下云山

★精英作家 ★精创佳作 ★精彩阅读

云山

栖息灵魂的净地 1000余名作家共同打造

合作纸刊:《西南作家》《剧本春秋》《云山文学》

平台关注:tianxiayunshan。

编辑shuguoliqiuweixin。

投稿邮箱:474820844@qq.com。

QQ 群 号: 225927873。

来稿要求:原创佳作;用word排版或纯文本;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20字内)、照片1-3张。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需附诠释或评论。文责自负。

稿酬支付:读者赞赏金(第一周)一半;以微信红包形式支付。作者需加编辑微信。

平台主编:四川作家张永康(蜀国立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